日本人都知道,中医秘诀,首在用量
现行药典的依据是从哪里来的?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能治疗危急重症的依据在哪里?
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东汉张仲景《伤寒论》。
有日本学者曾评价道:中医治疗的秘诀,其实就是如何用量。
一语道破真谛。
这个道理,难道我们国内这些人不懂吗?
都懂,奈何《中医药典》摆在这里,你敢用吗?
现行的《中国药典》,虽然经过几次修订,其中的一些内容,仍被中医界视为掣肘,无法突破。
讲事实,摆道理,咱们一步步来。
不用放大自己缺点,专挖别人优点。
讲这个问题之前,咱们先说点题外话。
可能有网友会挑刺,说中医的事情,为什么要外国人来评价?
这不是有那么多崇洋媚外的人,老是说我们的东西不如他们吗?
日本人的精细,德国人的严谨!
日本人在清朝以前,一直都在学习中国,他们就算是精细,那也是跟我们学的。
直到明治维新之后,全面学习西方,这才超越。
前提是,我们一直原地不动,才让他有机会超越。
日本人二战就一个战术,我编了个顺口溜:大炮轰,步兵冲,冲不动了接着轰,轰完继续冲。
这就是日本人的另一个性格:死板,固执。
你说德国人严谨,也就是二战严谨了一回,用得着你们老是念念不忘吗?
苏联攻占柏林,几十万士兵放假,最后,德国男人把那些被苏联人侮辱的女人,剃光头,游街等等,是不是很严谨?
美军在日本干了些啥?多少女人哭泣,日本人的精细哪里去了?
总是看到别人的好,不知道自己比他们强多少。
别人把优秀的输出,把黑暗的掩藏,你们看不到吗?
船小好调头,别人想学哪个国家,就学哪个国家。
你像美国,中国,俄罗斯这样的大国,不可能轻易去学别国,如果那样,那就不是大国了。
闲话少叙,言归正传。
日本人知道中医的秘密,却学不会中医的精髓,这就是文化差异。小国心胸,哪里包容得了宇宙?
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今古异制,古之一两,今用一钱可也。
自明清以来,我国普遍采用16进位制的“市制”。
从1979年起,我国对中药计量统一采用“公制”。
你如果用东汉的剂量治好了一百个人,只要有一个人出了问题,卫生局就会处理你。因为,按现今的《中医药典》规定,你完全是严重超标用药,根本没有法律依据。
许多中医,每天都在面临着这样的选择,到底采用对病人有效的剂量,还是遵守药典的规定而明哲保身?
如李可老中医就曾说过:习用轻剂,固然可以四平八稳,但却阉割了仲景学术的一大特色。沿袭至今,遂使中医优势变成劣势,只能“调理”身体,丢掉了危急重症的阵地。
李可的学生曾说:因为替人看病,所开处方中,附子严重超标,晚上睡觉还惊出一身冷汗。过了几天,等患者来复诊之后,病情明显好转,这才将悬着的心放下。
按照现行药典,没有这个剂量啊!
许多老中医,私底下都把《本草纲目》骂了个够。
真正传承的,需要古中医。
出中医容易,出经方家难。一千个中医里面,难出一个经方家。
这里,我说的是真正的经方家。
从六几年到七几年的这十年间,传统的经方家,都被当做牛鬼蛇神,基本上给弄没了。
《伤寒金匮》非常难懂,许多人研究后,仍然不知道如何使用。经方家是采用六经辩证法。要了解六经辩证法,必须精通黄帝内经的诊断病理和学理,而很多人已经读不懂这本书了,更别想使用。
毕竟,稍微有点心得的人,早就爬到电视上当“砖家”去了。
经方派治病,务必在一有表症时,使用一方,一举将之立刻祛除。
他们认为:百病风之始,失去此时机,病就会入里,就会产生其它问题。因此,经方派的设计,都是药简力专,讲究一剂知,二剂已的效果。
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自然就需要按照东汉时的剂量,这一点,却不是谁都敢用的。
结语
有人会说,把药典修改一下不就完了。
对于那些真正治病,品德高尚的中医,怎么修改都不过分。
对于那些一知半解,一瓶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中医”,那是给他们送上了一把杀人刀。
如果真是这样,那才是没人再敢相信中医了。
所以,这还需要完善的配套和不断地摸索,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标准,而不是盲目的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