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升本该是朱元璋的“首席军师”,建立明朝后突然提出:请求归乡

说到“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句话,大家首先想到的就一定是出自刘伯温之口吧。而且在很多电视剧中刘伯温一直是作为朱元璋的首席军师。

其实历史上朱元璋首席军师并不是刘伯温,而是与朱元璋同宗的朱升。此人在历史中鲜有记载,而且在前些年比较火的电视剧《朱元璋》中,也未曾有描述。可以说是一个被遗忘在历史角落的人。

影视剧中李善长提出

然而如果大家有机会去江苏盐城的话,还可以一睹朱升墓。朱升是古徽州人,其年幼就精通朱子的《理学》、儒家也必然是基础了。

不过朱升在45岁的时候,才考中了元末的进士,但不巧就赶上了战乱。然而朱升却没有选择逃荒,而是毅然决定在家乡讲学。直到朱元璋带领起义军路过古徽州时,得闻朱升的名声,恰巧朱元璋当时也急需人才,所以便三顾茅庐将朱升请出山来。

就这样,朱升一直是做为朱元璋的军师跟随身边。虽然朱升不是征战的武将,但是其敏锐的头脑却为朱元璋提出了许多的方略,包括:“宋濂、胡惟庸、刘伯温”等人,都是在朱升的坚持下,朱元璋才将他们纳入麾下。

朱升画像

从这一点,将朱升称为朱元璋麾下首席谋臣,的确不为过。这些还不是最厉害的,朱升最厉害的是,在朱元璋看到张士诚、陈友谅纷纷称王之后,自己也按耐不住要称王。而此刻朱升也看出朱元璋心中的波澜,便提前给朱元璋打了预防针,也就是说出了传颂至今已六百多年的九字真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可以说,朱元璋也正是在朱升的这一方略下,才成为了最后赢家。从此朱升在朱元璋心里更是“第一谋臣”。朱元璋曾赞扬朱升是:“国朝谋略无双士,翰林文章第一家。”不只如此,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还请朱升做自己的老师。

说直接一点,就是朱升不仅是朱元璋密友还兼着军师的身份,朱元璋有什么行政上的问题,都会首先与朱升研究。说朱升是朱元璋眼里第二红人的话,是不会有人敢称第一的。

尽管朱升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其却从来不逾越君臣之位。从来都谨慎做事,循规蹈矩,朱元璋看在眼里,非常开心,称赞朱升“为人老实,是众臣间的英杰。”也就是说朱元璋是让老战友们都学学朱升。

就这样,朱升一直在朝任过大学士、修国史、为朱元璋拟圣旨。可以看出都是一些文职工作,并非是掌握实权的。对于朱升本人来说,也是一心专注文学,从来不去争去抢。

然而慢慢的,朱升发现朱元璋变得疑心重重,不再是当初求贤若渴的时候了。甚至听不得别人半点外意。有一个儒学大家许元,因为一言不合,就被朱元璋要了脑袋。朱升悟出“伴君如伴虎”的真谛。

他想到,就算自己一直去低调行事,不争不抢,但难免会有出错的时候,必然是难逃一死了。因此他便决定借年事已高,在洪武二年,也就是刚建立明朝第二年,他便提出要“请老还乡”。注意此时是请,也就是乞的意思,他是乞求朱元璋可以放他还乡,可以看出在朱升的心里是有多大的阴影。

《明史》中有记载当时朱元璋是不希望朱升走的,并说道:“朕与卿分则君臣,情同父子。”并且还要赐朱升爵位,朱升回道:“臣后人福薄,不敢叩天恩,愿陛下哀念老臣,臣子不免,赐以完躯,幸矣。”

朱升的意思很清楚,表示自己的后人是没有福分做官了,但如果陛下挂念老臣的话,赏一块免死牌,就足够了。可以看出,朱升已经预测出朱元璋是留不得这些功臣包括后人的,所以他希望能为儿子求一块免死牌。

果然朱元璋赏了朱升免死牌。就这样,朱升解甲归田,离开了京都。然而他却没有回到家乡徽州,而是选择来到黄山脚下的石门,最后于次年去世,寿终72岁。

既然朱升归乡后世在石门寿终,为何在千里之外的江苏的盐城有墓地呢?其实这就不得不提朱升的厉害之处。朱升实际上在生前已经选好了墓地,是在距离石门的詹田。

有记载朱升死后,曾迁过一次墓,并且在古代一直有个丧礼就是“士三月而葬”,就是说古代当官的死后,都是停尸三月在下葬的。

然而朱升死后,却是根据其遗愿进行的葬,也就是死后三日便葬在了石门。后来三月之后,也就是百天之时,又迁墓到詹田,也就是朱升真正选好的墓地。

现位于江苏盐城朱升墓

那么刚才提到的江苏盐城的朱升墓又是怎么回事呢?那只是朱升的衣冠墓,是其后代子孙迁移到江苏一带,留作纪念而建的。至于朱升为什么要在死后进行急葬,并且百日后又移葬呢?

这应该离不开朱升的智慧,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朱升生前精通“阴阳风水”,也许两次迁墓在阴阳学上,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第二个原因就比较简单了,那就是朱升是为了防止被掘墓,所以选择两次迁墓,至于是防止被谁掘墓,便是历史秘密了。

可以看出,朱升足智多谋,将自己生前与生后事都策划的十分周祥。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却没有算到,他为儿子申请的免死牌却是一个摆设。在朱升死后的十五年,其儿子朱同却因被一案牵连,被赐死,所谓的免死牌并没有起到作用,不过留下了全尸!

也许这对于朱升来说,也是欣慰之事了!

明朝免死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