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有些人想脱离的“欧盟”到底有怎样的历史?

新闻背景

在欧洲一体化道路上继续前行,还是重返“光荣孤立”?格林威治时间本周四7时(北京时间6月23日下午2时),英国民众将走向投票箱,就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可能引发深远影响的议题做出选择:英国该留在欧盟还是离开?那么,欧盟究竟是怎么样一个联盟?她的产生又有什么样的历史历程呢?

回顾欧盟的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它们丧失了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虽然在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各国经济已经逐渐恢复和发展,但已无法恢复昔日的地位。西欧各国要重新在战后的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的影响,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联合起来,实现欧洲的统一,而法德的和解是欧洲联合的关键。法国担心西德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恢复会对其他欧洲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一。为此,法国首先考虑的是建立一个国际机构,将西德和法国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的重工业统一管理起来,以便从物质基础上防止德国再次成为军事强国。

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率先提出要建立起“欧洲合众国”,这是欧洲一体化的最早构想。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罗伯特·舒曼提出旨在约束德国的欧洲煤钢共同体计划,也即舒曼计划。1951年,“欧洲统一之父”让·莫内在规划欧洲煤钢共同体时也特别明确了欧洲统一1与联合的远景目标。

提出“舒曼计划”的时任法国外交部长罗伯特·舒曼

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署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2年生效,欧洲一体化跨出了实质性一步。把各自的煤钢工业联合起来,建立煤钢联营,共同管理6国煤钢的生产、投资、价格和原料分配等。条约把西德重整军备的关键工业部门置于共同管理和监督之下,可以保证这些资源不再被用于军国主义目的,从而为欧洲统一铺平了政治道路。这个条约有两点对后来的一体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①该共同体从法德联营扩大到6国联营,并表达了向欧洲其他国家开放的愿望;

②条约规定,把共同体有关政策的制定权让渡给超国家机构。

一体化的倡导者并不满足煤钢领域的一体化,很快就把方向直接指向政治领域,提出了建立欧洲防务共同体、欧洲政治共同体的设想,但不久均以失败告终。面对失败,一体化逐渐变得务实,6国确定了更为现实的目标,着手讨论扩大经济领域的一体化。1957年3月25日,6国在罗马签署了《罗马条约》,标志着一体化迈出了决定性一步。

根据《罗马条约》规定,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目标是建立关税同盟;建立实现人员、服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共同市场。1965年4月8日,六国签订《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

1967年7月1日,《布鲁塞尔条约》开始生效,欧共体在真正意义上成立,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此后,尽管成员国多次提出向政治和经济一体化迈进,但均因各国制度和利益差异而搁浅。不过,六七十年代欧洲共同体仍取得了一些进展。1967—1968年欧共体六国建立了关税同盟和农业共同市场,取消内部工业品关税,对外则实行统一关税。

1973年,欧洲共同体第一次扩大,英国、丹麦、爱尔兰3国加入。1970年,又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有8个国家参加,其目的是建立一个稳定的欧洲货币区,以减少外部汇率波动对成员国问正常经济交往的影响。这一货币体系成为实现欧盟经济和货币联盟的基石。1981年1月1日,希腊成为欧共体第10个成员国。

1986年,欧共体经历第三次扩大,西班牙及葡萄牙成为欧共体会员国。同年,欧共体卢森堡首脑会议通过了《单一欧洲法令》作为《罗马条约》的附件。

1957年3月25日,6国签订《罗马条约》

欧共体成立后,逐步建立了关税同盟和共同外贸政策,实行了共同农业和渔业政策,建立了总预算,创立了欧洲货币体系。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欧共体已成为强大的经济实体,其作用和影响日益上升。然而,成员国之间的海关依然存在,内部壁垒并未消除,真正的共同市场未能建立。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欧共体成员国希望建立欧洲统一市场的呼声日益高涨。

冷战结束后,欧洲联合加速了步伐。1989年冷战的结束,苏联的解体尤其是1990年德曰的重新统一,使西欧领导人对一体化的目标、顺序和时问表做出了大量更改。住单一欧洲市场尚未建成之前,欧洲共同体又确定了下一个目标:建立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此外,德国重新统一促使法德政治领导人加快联合的进程以建立欧洲联邦式政治体系,以便把重新统一了的德国牢牢锁定在一个更广泛的欧洲机构框架内。1990年12月,欧共体领导人召集了两次成员国的政府间会议,目的是确定走向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的具体步骤,同时讨论建立政治联盟需要扫除的障碍。

这两个会议的成果就是1991年12月通过的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的《欧洲联盟条约》(俗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这一条约确立了欧洲加快经济和政治联合的时间表,它规定将欧共体由一个经贸集团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经济实力并执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政治实体。欧盟包括以经货联盟为核心的欧共体,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内政司法合作。

1993年11月《马约》正式生效后,经货联盟建设快速发展。1995年1月1日,奥地利、瑞典和芬兰三国正式加入欧洲联盟,欧盟成员国达到15个。

经由《马约》,欧盟基本完成了经济与货币联盟建设。欧洲共同体也换名为“欧洲联盟”,虽然并未赋予其法人地位,但随着欧盟的成立,欧洲已经建成了一个商品、劳务、人员、资本自由流动的大市场,1999年1月1日,欧洲统一货币欧元启动,并开始在银行、外汇交易和公共债券等方面正式使用,欧盟扩大的趋势进一步凸显。

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人口逾3.4亿的欧共体正式更名为欧洲联盟。图为时任英国首相梅杰在众议院就此发表讲话。新华社发

2002年1月1日,欧元现钞开始流通,这是欧洲一体化历史上的一个决定性阶段。在短短的十多年内,欧元在国际市场上不仅站稳了脚跟.而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国际储备货币。

2002年11月18日,欧盟15国外长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正式公布2004年前欧盟东扩的10国名单——塞浦路斯、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2004年5月1日,上述10个入盟协议签署国正式成为欧盟的成员国,欧盟完成历史上的第五次扩大,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

此后,欧洲一体化的重心转向了政治联盟的建设,《里斯本条约》便是其中最重要的篇章。也为欧洲进一步一体化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2007年,欧盟27国首脑在葡萄牙里斯本峰会上通过了替代《欧洲宪法条约》的新条约《里斯本条约》(2009年12月1日正式生效,欧盟全面取代欧共体。并具有法律人格,其职能明确地超越了经济领域。“朝着创立一个政治实体的方向走出了重要一步”。在对外关系上,《里斯本条约》的一系列新规定都谋求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

此后,欧盟经济实力与美国不相上下,欧盟的整体实力有所增强。2007年1月1日,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欧盟实现历史上第六次扩大,此时欧盟成员国共达27个,已形成了人口4.89亿,面积432.2万平方公里的“大欧洲”。入盟后,两国获得了更多的资金支持,两国经济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2013年7月1日,克罗地亚正式加人欧盟。至此,欧盟完成历史上第七次扩大,成为一个拥有28个成员国、人口超过5亿的大型区域一体化组织。

半个多世纪以米,欧洲一体化从最初的煤钢共同体起步。以局部经济职能联合为出发点,逐步走向全面的经济一体化,进而不断加强政治领域的合作。从经济联合人手的欧洲统一进程获得了巨大成功,欧洲一体化是集经济一体化、政治一体化、社会规范化、文化均质化于一身的综合性进程。

参考资料:

《欧债危机与中国经济》 李奇泽

《晓欧洲 》  缪晓娟

转载请注明来源:一本正经说历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