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居民就放心 社区治理老大难原来可以这样破 | 律新社观察

律新社丨廖丽君 王思雨

“难”,是最常和社区治理出现在一起的字眼。

但在上海市杨浦区,因为一群“法治专员”,“破解”成了更常见的词语,社区治理的难题到了他们手里便迎刃而解。不仅杨浦区居民信任他们,还有其他区居民跨越半个城区,慕名而来。
杨浦区首创的“社区法治专员制度”有何魔力?
这群扎根社区的法律工作者,有着怎样的故事?
有了他们的社区,又有何不同?

01

紧抓痛点 引导社区问题化解有方

夏日夜晚,伴着习习晚风,不少居民在小区散步纳凉,颇为惬意。

但对于杨浦区控江路街道新凤城小区的居民来说,飘荡在空气中的阵阵恶臭,却让他们无法享受这份美好。长期以来,小区里都没有封闭的建筑垃圾房,导致建筑垃圾露天堆放,居民们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社区治理无小事,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往往会激化矛盾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居委会找到了社区法治专员汤炜华律师。

通过调研,汤炜华首先摸清了居民们关心的重点问题,协助居委会选择建筑垃圾房位置。之后,汤炜华就垃圾房建造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并邀请居民代表、相关政府部门人员共同商讨出具体方案,制定业主大会投票的法律文件。

业主大会上,投票顺利通过,但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虽然建造垃圾房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但少数居民认为垃圾房离他们的居住空间较近,不停地信访、向居委会投诉。

在汤炜华律师的耐心引导和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居民们放下了成见,就施工方案进行探讨、修改。部分居民还受邀作为监理方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建设项目顺利推进。

“法治专员既要当好社区治理的全科医生,也要成为群众信赖的热心人士。”汤炜华律师谈到,社区工作更多体现的是“杂”,小到家长里短,大到停车难、维修基金的使用,法治专员们不仅要有充足的法律知识储备,更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与资源整合、组织协调等综合能力。

汤炜华律师所在的上海尚佳法律服务中心,是承接杨浦社区法治专员工作的社会组织之一。2016年,为精准回应基层社会治理难题,杨浦区司法局探索社区法治专员制度,培育、引入法律服务类社会组织。经过多年探索,现已形成了一套制度化、组织化、社会化程度更高的社区法律服务供给模式。

过去,杨浦社区的法律顾问大多是志愿服务性质,组织上比较松散,没有强有力的机制保障。而社区法治专员则是传统社区法律顾问的升级版,不仅强调法律服务的主动性,服务内容也扩展了,注重为社区治理、居民自治在法治轨道上构建起长效机制。

法治专员通过每月定期到社区值班,沉下心来深入社区,了解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同时,还根据需要列席居委会的相关会议,参与起草、审议社区工作的文件、决议和方案,并协助解决涉及法律诉讼的问题。

面对小区加装电梯等与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社区重要事项,法治专员的专业性与中立性让他们能够精准定位矛盾焦点,推动各方在法治的框架下积极协商,从根本上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在延吉新村街道,对于房屋结构较老、居民老龄化严重、独居老人偏多的控江七村小区来说,加装电梯显得尤为重要。

2021年初,控江七村居委会工作人员找到了来自上海百合花法律服务中心的社区法治专员姚莉,希望在和电梯公司签署《电梯加装合同》的过程中得到专业的法律指导。

姚莉在接到居委会的需求后,立即着手对《电梯加装合同》进行法律审查,并根据相应法律条款给出了修改意见。然而,当姚莉看到最终签订的合同时,却发现部分条款还是没有改掉,于是她再次找到居委会,要求对合同细节进行重新修订。

由于合同已完成签订,居委会和电梯公司便没有在原来的合同上进行调整,而是决定签订补充合同。考虑到补充合同关于金额的条款与原合同仍存在矛盾,姚莉便与居委会、电梯公司进行了细致沟通,在了解清楚问题缘由后,根据当时的情况,给出了“形成会议纪要进行说明”的可行性建议。

终于,在法治专员的专业指导和协助下,居委会与电梯公司进行当面会议,双方在会议纪要上签字确认。在合同、补充合同和会议纪要都确认后,电梯加装工作得以有序推进,及时避免了风险隐患。

“社区法治专员不仅能为居委会签订合同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还可以就某类常见问题形成合同模板和解决方案,对于同类问题起到较好的指导和帮助作用。”法治专员姚莉说道。

经过4年多的探索与推广,杨浦法治专员已成为风险的发现点、社情的晴雨表、基层的信息员、法律的普及者和社区的稳定器,群体规模也拓展至165名,成员主体是执业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辅之部分具有较高法律素质、较丰富实务经验的退休法官、检察官和社会工作者,服务范畴也从法律咨询等较浅层次的辅助,拓展至为居民区“两委”换届选举、业委会建设、美丽家园综合改造等重要社区工作提供深层次、全环节的法律支撑。

2021年上半年,全区社区法治专员已累计提供法律咨询3427件,开展法治宣传164次,参与调解纠纷223件,为居民区“两委”换届选举、老旧小区电梯安装以及各类项目合同签订等重要社区事项提供法律意见80余件。

02

搭建桥梁 促进社区主体良性互动

“换届选举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家的问题都还没人给我解决!”

今年,正值杨浦区各居民区党组织和居委会换届改选,居委会工作人员在挨家挨户动员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位为自己“七年来数次为妻子女儿奔波申报户口无果”的经历而愤愤不平的居民。

无奈之下,居委会工作人员找到了来自上海律佑社会治理法律服务中心的平凉路街道社区法治专员詹百鸣。詹百鸣意识到,在这个时间段出现这样的居民诉求难题,如果处理不好,对接下来的居民区“两委”换届选举可能会有负面影响,便立即与该居民进行深入交流。

在对该居民提供的申报材料逐一查阅后,詹百鸣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政策,提示该居民在申报材料里亟需补充两份关键材料。最终,这位居民终于成功申报了户口。“真的很感谢你们,之后我一定会积极支持居委会开展的任何社区工作!”问题解决之后,这位居民第一时间来到居委会表达了感谢与歉意。

化解矛盾纠纷只是杨浦社区法治专员们的工作之一,他们还深入参与了居民区“两委”换届选举的全过程——引导基层工作人员树立依法换届意识,厘清换届流程要求和政策规定;通过法治讲座、普法宣传等形式,动员居民有序参与选举;为居民群众解答换届过程中的法律问题;协助梳理、审议换届选举方案材料,规范、细化换届选举工作流程,强化风险研判和预案处置;选举当日奔赴现场进行全程监督……

社区法治专员们的特殊之处,不仅在于具备法律专业知识,更在于他们独立第三人的身份,这让他们得以走近群众,倾听民声,在居民群众和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驾马车”之间搭建起有序的沟通桥梁,推动社区多元主体良性互动。

乱停车、泄愤撞车、刮车乃至斗殴等恶性事件,在车多位少的小区并不鲜见,这也是困扰诸多社区的治理难题。

来自上海百合花法律服务中心的长白新村街道社区法治专员刘振峰负责的延东小区就面临着这样的情况,甚至有业主需要开车上班却被外面的车牢牢堵住,进退不能,也找不到外面车主的联系方式,白白耽误了上班时间,气得多次投诉。

面对这困扰小区多年的棘手难题,延东小区居委会和业委会找到法治专员刘振东帮忙策划解决方案。已经从事法治专员工作多年的刘振峰知道,停车方案很难让所有人都满意,矛盾却很尖锐,有些居民还会打市民热线进行投诉,因此方案的策划、发布一定要专业严谨、合法合理。

刘振峰把事情放在心上,得空就去研究其他地方都怎么解决停车问题。他和小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等一起反复碰撞、打磨方案,最后定下几项原则:在业主和租户间,首先保证业主的基本生活需求;在居民和周边公司之间,优先保证居民需求;只保证一辆车的基本需求,不保证多辆车的停车位。

他们将定下的原则制成公告打印后张贴在小区的公共区域,然后向小区业主逐户征询意见,在取得了法定数量的业主同意后,再次张贴公告公示。后来随着方案实行,延东小区的停车问题终于得到改善,停车逐渐变得有序。

“治乱”还须“用典”,社区治理离不开法治护航,这一过程中,法治专员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在法律专业人士面前,很多居民都会端正态度,配合工作。看到居委会、法治专员一起切实地为社区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居民也日渐建立起对居委会工作人员的信任,日后居委会推进工作时不仅水到渠成,还会收获居民的主动帮助。可见,法治专员为社区依法治理搭建了有效桥梁。

一位法治专员说:“居民认为法治专员派用场,就是对我们最好的评价。”

03

精准服务 高度融入社区治理体系

业委会是社区自治管理的重要组织力量,其组建和规范化运行却成为许多小区社区治理实践中的难点、痛点、堵点。

几个月前,新江湾城街道时代花园小区业委会进行了人员增补,新团队磨合不畅,矛盾日渐升级,出现了内部沟通毫无响应的情况,不少业委会成员甚至拒绝参加工作会议。恰逢小区水泵需要更换、物业要求涨价、物业管理公司重新选聘等重要事项节骨眼上,因为业委会的运行不畅,这大大小小、着急的、不着急的、需要业委会决议推动的事件全都没了着落。

居委会书记见此情形意识到,没有专业且令人信服的第三方介入,问题很难解决,于是找到了来自上海杨浦区优益调解中心的社区法治专员邓秀华。邓秀华是一名“老资格”的法治专员了,本职工作是律师,2013年便开始在街道提供法律服务,在协助社区自治方面颇有经验。

邓秀华第一时间介入了业委会聊天群,并建议抓紧召开业委会工作会议。见到法治专员,业委会成员们纷纷打开了话匣子。业委会主任诉说自己工作多么主动、多么卖力,业委会成员们则表示主任既不听取他人意见,也不顾及小区的实际情况。

要让小区工作顺利推进,就需要帮助业委会尽可能地求同存异,调动起大家工作的积极性。邓秀华先是做主任的工作,听主任的心声、给主任讲解正规的工作流程。一开始,主任并不买账,还拒绝邓秀华说:“不用讲了,我都懂的!”可邓秀华并不放弃,前后三次找到主任,分析道理,讲明情理。“每个人在社区里面扮演的角色不一样,接触的人也不一样,渠道也不一样,听到的信息也不一样,所以大家都有不同的想法,我们要考虑充分就要发扬民主,不能搞一言堂!”

知道主任尽管沟通方式有所欠缺却很有责任感时,邓秀华道:“主任工作辛苦,你这么投入、认真,我们都看到也都认可的!但没有其他成员的支持,我们社区的事情是做不成的。”几轮开解下来,业委会主任终于改变了沟通方式和态度。

解决了内部问题,邓秀华又协助小区梳理流程,发布公告,业主大会得以顺利召开。目前,小区的各项事务都已在业委会的协作下顺利推动。

当被问及做法治专员累不累时,几位法治专员不约而同地笑了,那笑容里满是欣慰,“身体很累,但心里很满足、骄傲,打算干到干不动为止。”

“热心”是杨浦区法治专员们共同的特点,可仅有热心还远不足以支撑他们做好这项“难啃”的工作,他们期望的是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尽可能多地为社会发光发热。

2020年,社区法治专员制度被纳入杨浦区“三师三顾问”协同治理机制,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宝贵机会。今年3月,为了规范管理、加强社区法治专员品质建设,杨浦区司法局根据现阶段运行情况与社区实际制定了《杨浦区社区法律顾问(法治专员)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细化选聘程序、工作职责、评价考核与经费使用标准。同时,在年度考核中引入群众满意度测评,建立更为科学、客观、公正、公开的社区法治专员评价管理体系。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一个好的社区治理项目范本,是服务者感到有价值,被服务者感到有帮助。

司法局出“钱”、社会组织出“人”、司法所出“场”的“社区法治专员”制度,让杨浦区居民有了“遇见问题也不怕”的依靠和底气。随着杨浦区和各社会组织在实践中的进一步探索,这一制度可以通过复制、推广惠及更多群众。

责任编辑丨Lotto

版面编辑丨Cathy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