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方

【所治病证】
心悸、不寐、虚劳、健忘、癫证、怔忡、冠心病(心血虚证)、慢性疲劳综合征。
【临床应用】
1.心悸心悸既是一个症状,又是一个病证。出现在其他病证中,则属一个症状;以心悸为主要症状者则属一个病证。多为心系本脏所伴生,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心律失常。发病机制错综复杂,其病位在心,涉及五脏,且与社会、自然环境
影响息息相关。本病分虚实两大类,选用本方用于心悸病中的虚证,属于功能性心律失常,因于心血不足者。
本病有心气虚损、心阳不振、心血不足、惊恐扰心、心血瘀阻、痰火扰心及水气凌心等因和证型。使用本方,用于心血不足型。
(1)证见心悸易惊,多梦少寐,面色不华,手足无力,精神不振,唇淡爪白,舌质淡白,脉细或细弱等,或兼见遇事易忘,头晕目眩等。是由阴血不足,心失所养;或过度劳神,以致营血亏虚,阴精暗耗所致。可用本方补心血安心神。
若心悸而见心中空虚,惕惕而动,动则尤甚,气喘息促,手足唇鼻青紫晦暗,脉象疾数者,属于危候,不可使用本方。
(2)《素问·举痛论》篇所云:“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因惊则气乱,心神不能自主之心悸,而偏于患病日久,心血虚者,可用本方,以收补心血,安心神之效。多数患者针治3~5次,很快得以明显减轻或治愈。
(3)病久血虚,或失血过多,或思虑伤脾,气血生化不足,致使心血不足,血虚不能养心、藏神而心悸者,可用本方施治。
本方证的心悸,应与痰饮心悸(有称胃脘跃动)作鉴别。用处方¡痰饮心悸为胃脘停饮而引发心悸。患者一般为心悸、心慌有失眠、头晕等。其心悸、心慌部位感觉在胃脘(即心窝亦即剑突处),并非心区。多为天热劳动休息时暴饮冷水,液不能运化随汗排出,停于胃中,中阳暴恶,久而久之终成本病。亦为心下停水,水气凌心引发心悸。
2.不寐本病有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心血亏虚、阴火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和气血亏虚等因和证型。使用本方,用于心血亏虚型。证见多梦易醒,或入寐易醒,或易惊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神疲倦怠,面色不华,舌淡苔薄,脉细或细弱等。若兼有精神抑郁症者,本方可与针泻内关、风池,理气解郁,清脑安眠之法,交替施治。
3.虚劳本方用于心血不足型。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人寐易惊,面色不华,舌淡,脉细或结代等。是因心血不足,则神
不安宁,故尔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或入寐易惊,遇事易忘;其面色不华,舌淡脉细,是因血虚不能上荣于面,又不能充盛于脉中之故;血虚则气少,气血不能充于脉中,则脉细或结代。因其病因病机属于心血不足型,故用本方施治。可收养血
安神之效,其效较佳。
4.癲证证见神志恍惚,沉默不语,魂梦颠倒,或多梦少寐,心悸易惊,喜悲欲哭,肢体困乏,或行动迟缓,饮食减少,舌质白,脉细无力等,是因癫病日久,心血内亏,心神失养所致,故用本方施治。若多梦少寐较重,可加泻风池以促安眠。若兼有精神抑郁症者,可用本方与精神抑郁症之处方,交替施治
临证应与痰气郁结型之精神抑郁症、乙脑后遗症之精神状作鉴别。若由狂证日久转成癫证,不可使用本方施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