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动画最大的卖点的是什么?故事?剧情?不,其实是角色

日本动画最大的商业卖点是什么?很多人都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肯定有人会说,日本动画制作优秀,画面有张力,注重动作的表现,作画也非常到位,故事脑洞大开,配音也十分专业,优点实在太多了,卖点也相当多。

但这些确实是日本动画的优点,也都可以作为卖点。但是日本动画能发展到如今的水平,和它主要推广角色这一点是很有关的。

为什么会说日本动画的最大卖点是角色,而不是剧情或者其他的什么?

如果你看过诺兰的电影《信条》,你会发现这部电影里的主人公甚至没有名字。主人公和一些角色并不是剧情的核心,这类电影就是非常明确的靠故事来带动剧情发展,然后让观众感受到他的作品的世界观,最终让观众领悟导演要表达的含义,在这其中,角色完全没有被着重,换句话说,不是这个角色,一样的故事,还是可以打动观众,也不影响观众领悟作品的主旨和趣味。

但日本的连载动画不一样……随便打个比方,《Re: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第二季出来,很多人就有一个吐槽,说,“雷姆不出来,这片我还看个屁啊”,有人会说,说这种话的人根本不是《Re:从零开始》的真粉,那我要问问了,有多少人开始成为《Re:从零开始》的粉丝,不是因为彻底喜欢上雷姆这个角色?

没错,日本连载动画(主要是指TV的连载动画),确实有剧情,但剧情大都是为衬托角色服务的。这和一些电影的“角色为剧情服务”是相反的。究其原因有2个方面的关系。1是时间限制,信息量的限制。

25分钟的连载动画,去掉片头片尾,20分钟多一些,这注定了日本的连载动画无法在一集中承载更多的信息量,因为为了一集动画有起承转合和情节上的阴阳顿挫,20分钟的剧情里还要安排伏笔,转折和高潮,不然就会让一集显得平淡无奇。在这样的安排下,剧情能交代的信息量往往是相当有限的。

而真人电视剧一般是45分钟一集,这就注定和动画的信息量拉开差距,而从动画这种表达形式来说,本身就不是以细节、信息量取胜的,而是经过提炼的内容,因此,从这一点来说,20分钟的连载动画,最容易做好的部分反而是角色。

因此在日本电视动画的这种模式下,要塑造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要比塑造一个庞大的世界观和层次丰富的故事,要容易得多,而业界,也确实这么做的。

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要吐槽,为什么日本那种烂大街的龙傲天轻小说都可以一部部被改编成动画,还这么受欢迎。因为龙傲天轻小说塑造角色不需要复杂的故事的铺垫,光是一口气升天的实力,就足以吸引很多人追逐,毕竟大家并不能在现实世界里一步登天,因此看看动画里的角色一步登天,也仿佛很爽。这种跳过了故事,让剧情全部为角色而发展的模式,就是如今龙傲天穿越动画可以烂大街的罪魁祸首,也正是日本动画卖角色而不是卖故事引发的。

第2点,就是商业上的考量。

这一点,有些人会觉得,日本动画走向卖角色的方向是因为御宅文化的掀起,不无道理,但我觉得御宅文化的掀起是日本动画往这个方向发展也是日本动画模式的一个必然结果。

70年代流行的高达大热,你也可以把高达看作赤裸裸的卖角色行为,因为有些人喜欢的就是高达本身,并没有这么在意故事,世界观,剧情,而对他们来说,有着科幻设定的高达本身就是作品最大的卖点。那么从商业角度来说,官方肯定是为了角色而让故事为角色铺路的。《高达UC》中独角兽高达被描绘的这么逆天,很多玩胶的朋友都会说,“骗钱兽,怎么厉害怎么写”,你看,他们不是很懂商家的商法,但自己还是愿意往这个坑里跳,这就是我说的角色为重。

21世纪的日本动画,卖科幻设定不这么吃香了,换更加直接的,卖形象,卖美少女。这一招到目前为止,20年过去了,还是管用。所以会有《轻音少女》这样完全不走主线剧情的纯日常,甚至带动了日常系动画的兴起,至今都不能说没落,这就是日本动画“卖角色而不是故事”的铁证。

当然,动画制作资源的匮乏和限制,也确实让动画大都只能以20分钟一集,多家公司合作投资出连载的形式来赚钱,而不能走宫崎骏那种,大投资,大收益的模式,也是有苦衷的,毕竟吉卜力也好,新海诚也罢,那种大投资大回报的模式也承担了大的风险,所以资本最终大都是流向了20分钟的电视动画,靠卖角色为生。

所以,绝大多数的日本动画,无论制作多精彩,故事多感人,作画多牛x,最终都是为了突出角色,当然不是绝对,但是的确是绝大多数。想想《一拳超人》,作画多厉害,各色大佬参与,被捧为作画神作,然而再神,也只是为了突出埼玉的厉害,最终我们喜欢还是角色本身,毕竟靠真正的硬核作画厨,《一拳超人》也不可能卖得动……靠的还是大众观众的喜好,那能欣赏到的,也只有角色这一部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