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雨生:张惠妹恩师,31岁车祸身亡,最不喜欢代表作《大海》
华语乐坛教父罗大佑这样评价他:“他做了我们这一辈人不敢做的事情”。
雨神萧敬腾说:“他的音乐作品,启发了当代台湾所有的音乐作品,打破了当时音乐的限制。”
这个人就是张雨生,被称为台湾“音乐魔术师”。
他是歌坛天后张惠妹的老师,两人的缘分开始于酒吧,张雨生从酒吧里挖掘出'好声音'张惠妹。
其实,张雨生的音乐之路也是从酒吧开始的。
1988年,大学生张雨生在木船民歌西餐厅驻唱打工时,认识了自己的伯乐,著名音乐制作人翁孝良。
一年前,翁孝良写下《我的未来不是梦》,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人演唱。
他在酒吧里发现张雨生后,认为他是最合适的人选,于是邀请张雨生演唱这首歌。
很少有人知道,这首歌是台湾饮料黑松沙士的广告主题曲,广告到处播,张雨生跟着红了。
但他并不知道红意味着什么,只是很高兴,自己终于可以为家里赚钱了。
大学时期,张雨生的身高只有1米63,虽然个子小,但嗓音却又极具爆发力,音域高到无上限。
虽然他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但乐感好得不得了。一首新歌上来就唱,唱两三遍就能录。
01
那么,张雨生这种过人的音乐天赋是从何而来的呢?
他的音乐天赋算是从娘胎里带来的,父母亲都能歌善舞。
父亲是国民党老兵,到台湾后进入康乐队,类似文工团的工作。母亲是泰雅族原住民,是队里的舞蹈演员。
张雨生出生后,夫妻俩经常在家里表演“歌伴舞”,就这样慢慢熏陶着张雨生。
最初,张雨生并不喜欢唱歌,他走上乐坛,完全是因为妹妹的死。
张雨生的妹妹叫张玉仙,两人相差5岁,感情非常好。张雨生特别疼爱妹妹,在家里形影不离。
妹妹嗓子好、天赋高,家里买的钢琴,很快就能熟练弹奏。妹妹告诉张雨生,自己长大后要做一名歌手。
在妹妹的带动下,张雨生从高中开始也对音乐产生了兴趣。
1986年的一天,全家人去溪边烤肉,那天张雨生没去,因为他和大学同学约好出去玩。
没想到,15岁的妹妹不幸溺水身亡,这件事对张雨生的打击非常大。
他一度情绪低落到抑郁的程度,脑子里总是抹不去从前和妹妹一起哼唱时的身影。
在他的第一张专辑《天天想你》的制作感言中,张雨生这样写道:
“虽然从头到尾,我没有掉一滴眼泪,但这个伤口一直在我心中。她是那么可爱、那么懂事,而且歌声又是那么好。老天真不公平,妹妹她一直比我更爱唱歌,唱得比我好,这件事对我的打击太大。”
日夜想念妹妹的张雨生,写下了《妹妹晚安》这首歌,“妹妹晚安,你是不是快乐,孤不孤单,冷不冷清,寒夜里是否有人与你为伴”。
从此妹妹的音乐梦变成了他自己的音乐梦,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替妹妹做完这个梦。
02
1988年,张雨生参加歌唱比赛获得冠军,得到了在木船民歌西餐厅驻唱的机会,因此吸引到翁孝良的注意,并加盟了翁孝良的公司。
公司将张雨生打造成邻家大男孩,亲切的形象,励志的旋律,极富正能量的歌词,让张雨生迅速成为“老少皆爱”的偶像歌手。
1989年,张雨生的第一张专辑销量高达三十五万张,他彻底红了。
但张雨生对自己的红很不适应,害怕别人找他要签名,无论去哪都跑着去,在别人看来张雨生一直是“一路小跑”。
但张雨生服兵役时,却成了“最火的兵”。在他服兵役时,漫画《张雨生大兵日记》在台湾中国时报》连载。
内容以张雨生在军中发生的各种趣事为题材,虽然并不是真实的军营生活,但是内容搞怪有趣,一时间漫画风靡全台。
在军中的张雨生事业走上了巅峰,当兵第一年,他入围了第一届金曲奖最佳新人奖。当兵第二年,他入围了金曲奖最佳男歌手奖。
服完兵役后,张雨生想要自己做创作专辑,公司高层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在他们看来,张雨生的名头太响了,他就是一棵摇钱树,专辑肯定会大卖。
很快,张雨生录制了创作专辑《带我去月球》,这张专辑在当时前所未有的新颖,充分展露了张雨生的音乐天赋和创作才华。
但歌迷没有买账,唱片滞销,叫好不叫座,这张专辑成了张雨生音乐生涯大转折的开始。
为了止损,唱片公司集结许多大牌词曲作者,为张雨生打造了专辑《大海》。
虽然这首歌登上了流行乐排行榜榜首,张雨生却开心不起来,但是为了自己能继续在歌坛走下去,他不得不选择妥协。
“我觉得一个创作者应该坚持自己要做的事情,我自己属于那种妥协之后产生的怪物,经历过那种妥协之苦。”
写给女友的情书中,他说:
“我奋力工作,因为我答应我自己,我要站起来给他们看。如果不让我全权处理整张唱片的风格,我宁可不挂制作人的名。制作得再精致的皮偶,终究仍是傀儡。”
很多人是因为《大海》才开始认识并喜欢张雨生,这首歌也是他演唱次数最多的歌曲。
但张雨生的内心从来就不希望,把这首迎合市场的歌作为自己的代表作。
03
写过无数流行歌曲的张雨生,其实有个摇滚梦,在《自由歌》的创作感言中,他这样写“我期许,我能够走出摇滚坦荡大路”。
1994年,在张雨生不断要求下,唱片公司再次放手让他制作创作专辑。
《卡拉OK live台北·我》这张专辑是张雨生成熟的标志,他找到自己的理念,但是这张专辑再次遭遇滑铁卢。
虽然如此,他依旧在奋力的坚持自己的音乐理想,他的创作专辑不断诞生,越发前卫。
没有人知道,在这些尝试背后,为了实现自己的创新,张雨生经历了怎样的对抗和妥协。
熟悉他的人发现,他的眼睛里已没有了往昔的稚嫩,取而代之的是坚定而充满希冀的目光。
1995年,张雨生转战制作人领域,他为张惠妹量身打造了第一张专辑《姐妹》,充分发挥了张惠妹的演唱特色。
第二年,他又为张惠妹制作了第二张专辑《Bad Boy》,这张专辑奠定了张惠妹歌坛天后的地位。
张雨生第一次见张惠妹,就觉得她很像自己的妹妹,所以他把对妹妹的情感都投射到了张惠妹身上。
他倾尽全力帮助张惠妹,为了提携和增加张惠妹的曝光度,不喜欢参加综艺的张雨生,频频帮助张惠妹打歌。
在张惠妹身上,他找到了更大的挥洒空间,再度获得了市场的青睐,从票房毒药,变成了金牌制作。
张雨生曾说:“我以前有很多梦,我的未来也有梦。我现在的梦想很实际,希望在音乐的圈子里每一步踏得更实在,希望我的音乐对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刻能有不同层次的感动。”
1997年10月20日,张雨生发生严重车祸,努力与死神搏斗24后,于11月12日去世。
令人唏嘘的是,1998年台湾金曲奖颁奖典礼上,张雨生最后一张专辑《口是心非》获得了最佳流行音乐演唱唱片奖。
他生前曾5次入围,但都未能获奖。这是他一生都期待的奖项,可他自己没能等到上台领奖的这一天。
在短短31年里,张雨生的生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他高亢的声音、纯净的面庞,似乎从未离开过。
或许,“张雨生是一个纯粹的歌者”,就是对他最好的评价。
纵观张雨生的一生,充满无奈和挣扎,在追求音乐梦时,有自己的坚持,却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