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辣汤||吴明千

淮安的冬天很冷,许多北方来此的人都不习惯这里的特别的湿湿的冷,是那种冷到骨子里的,而传统的淮扬菜家族里能产生高热量的品种也很少,而传统小吃辣汤在寒冷的冬季更成了人们必不可少的热点。
淮安辣汤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上溯到吴承恩的《西游记》,在第七十九回里,孙大圣在比丘国救了一千一百一十个小儿,降伏了白鹿怪,国王备素宴款待唐僧师徒一行,席上有一食物,“辣煼煼(音炒)汤水粉条长,香喷喷相连添换美",这就是吴承恩笔下的家乡风味辣汤。
从吴承恩笔下的辣汤来看,似乎汤里只有粉条,不曾见现在辣汤里的,面筋片、海带丝、百叶丝,好像内容缺失了不少,算是还未成熟的辣汤。据我推断,吴承恩的辣汤里除了粉条外,应该是有面筋片的,因为我们中国人的纺纱浆纱的历史较早,而浆纱需要小麦淀粉,而淀粉提出后的下脚料就是面筋,所以我认为我们食面筋的历史应该是很早的,且面筋一直是寺庙素斋里常客,也有素中之肉之说,而我们中国人素来节俭,又是吃精,当然不会浪费这淀粉中剩下的下脚料的。面筋的吃法自古以来也是花样百出,品种繁多,淮扬菜的素席里把面筋泡还当作素鱼肚来使用,所以我断定淮安最早的辣汤里一定少不了面筋片的。
而海带丝,我想在辣汤里的出现应该不会超过一百年的,大家知道海带在上个世纪早期还需从日本韩国进口,这样的奢侈海鲜应用在我们家乡的小吃里是不太可能的,成本太高了。我国的海带养殖是从海带之父“曾呈奎”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发明了人工海带夏苗低温培育,海带施肥生产,海带南移养殖后才逐渐把海带从进口渐渐变成了“白菜价”,所以我认为我们淮安的辣汤把海带配进去,应该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后,至此淮安辣汤里有了海鲜的加盟,从而提高了辣汤的鲜味。
再说百叶,上世纪或更早年间,百叶、油皮还未从豆腐家族脱胎。清代文学家粱章钜,乾隆时间举人,嘉庆进士,官至江苏巡抚兼两江总督,粱氏博览群书,熟于掌故,喜作笔记小说,在他的书中记载食豆腐的趣闻。“某日、皇帝的内大臣奉旨赏赐食品,并传达皇帝的谕旨说,宋荦是老臣(三朝元老,康熙侍卫,江苏巡抚)他与一般巡抚不同,应当照将军总督这样的级别赏赐…并且单独传圣旨说,朕有日常吃的豆腐一种,与普通的不一样,因为宋巡抚年岁大,可以命御厨太监把制作方法传授给巡抚厨子,给他后半生享用”。现在一般人认为豆腐是低级的普通食品,是贫穷人家吃的,岂不知就是这小小的东西,竞然被至尊的皇帝所注意,还怕老臣家不会做,因此郑重的下旨传授赏赐。说明在康乾盛世,豆腐还未普及,更谈不上豆制品中的百叶了。而吴承恩的巜西游记》里,从头至尾十几次素宴只有两次提到豆腐,从未见现今寺庙素斋里的百叶、茶干、油皮、腐竹。而乾隆时的文学家、美食家袁枚在他的《随园食单》里,几百个品种也未见有百叶,只有几种豆腐做法,就连豆腐干、腐竹这些都没有,所以我断定淮安辣汤里有百叶也是近百年的事或更迟。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从未见过饭店酒楼卖辣汤,通常这样的小吃都在担子上见到。那个年代小吃小生意都以挑担推车为主(独轮车),什么辣汤担、豆腐脑担、元宵担、糖粥担、猪头肉担、牛脯担、麦芽糖担、凉粉担、货郎担、卖茶馓混饨担。穷人做小生意一根扁担两只筐都是没有成本的,不可能用车用房,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剧里整齐的小吃房,小卖品房,好像几百年前就有城管一样,真是可笑至极。
所以笔者认为淮安辣汤,经过光阴的煎熬,由单调的粉条面筋,变成与百叶丝海带丝同舟共济,让这一本属平淡的小吃,有了海鲜,有了大豆蛋白,有了色彩的变化,有了片、丝、的巧妙搭配,增加了观赏与节奏、层次与递进,这样的演变与完善,让淮扬菜小吃江湖里多了一个笑傲江湖长盛不衰的传说。
海带富含硒,对“三高”、冠心病、糖尿病、动脉硬化、骨质疏松、甲状腺肿、乳腺增生、润肺消痰、头发稀松、抗幅射…简直就是包治百病的神物;大豆蛋白的功能更是不必细说了,总之有了这二样神品的加入,辣汤的身份级别更是提高到可以享受特殊津贴了。
淮安辣汤最独特、最技术表现在面筋片的制作上,面筋片是将加工(洗好)好的水面筋放在清水里静置,然后把面筋慢慢的抻开象一张纸帛一样缓缓的滑下开水里烫熟,然后裁成薄如蝉翼的小片。尤其是面筋下锅抻开的时候堪称最佳观赏时机,我们许多人常常抱怨我们淮扬菜适合表演的菜点很少,其实面筋下锅变面“巾”就是最好的特技,只是许多人不知道而已。
当面筋与粉条、海带、百叶一起结伴慷慨赴锅,加上调料烧开勾芡起锅,一锅美味可口,看着让人生津,闻着让人垂涏,喝着倍感温暖,载着巜西逰》神仙味的辣汤便踏着有温度的雲雾登场了。
过去我们淮安人每天排着队吃辣汤的人,对“面筋”要求很高,如面筋用刀切成厚块,或手撕下锅,虽然实惠,那是老公驮儿媳出力不讨好,说你外行,碗里吃不到面筋会大声嚷嚷提意见,装辣汤的师傅会立即从锅里再捞几片补上,只有片片薄如蝉翼的面筋片象蝴蝶一样起舞在辣汤里,这时人们除了吃,精神上也得到享受与满足,这才是中国餐饮独特的魅力。
辣汤,除了面筋的技巧外,胡椒是关键,辣汤人必须自己买胡椒自己磨才最放心,要么辣汤怎么又称胡椒辣汤呢?胡椒是从西域引进我国载培,如果从张迁出使丝绸之路开始,胡椒来我国己有千年历史,如果说辣汤离不开胡椒,那么辣汤虽然年岁很高,也很传统,但、也算最早的中西结合的产品了。
辣汤最后一关是装碗,卖汤人,一桶辣汤,要想第一碗与最后一碗一样的厚薄,也是考验辣汤技术的关键,辣汤人用灵巧的手,攥紧大铜勺,左旋右摆,一勺只装一碗,把长长的粉丝与几百片“面巾”均匀的装在碗里,决非一日之功。
早年学徒时,每当着长长的“人龙”排队争相品尝辣汤的火爆场景就会想,若是每天都能来一碗,那是多么的美妙啊。
大闸口孙家的辣汤,做的时候,调料放在一个纸包里从不示人,面筋下锅总把闲人支开以防泄密,这可是那个年头的真实剧情。
记得七二年丁老店第一次店卖辣汤,首先申批豆制品(百叶)计划,有了计划才能准备供应,为了保证正宗,辣汤传人老孙师傅从家里把辣汤担挑来支持“抓革命促生产”,老孙师傅挑来的辣汤担满载着对社会主义革命事业的奉献,也装着那一代人奉献与纯朴,至今还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的光盘里。
几十年过去了,淮安辣汤现在遍布全市,光是大闸口就有几家,就连“中华面点王”这样的豪华小吃店也以卖淮安辣汤为荣,不过现今的辣汤有了发展,有的用高汤,有的加鸡丝,有的店里加上了八珍,上了高档酒席,让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穷人吃得起,富人不解馋(引用苏东坡烧肉典),喜欢的人可以天天品尝,豆制品再也不用计划了,不过,哪天孙大圣若从天上下凡来探亲,大家别忘了带他品尝家乡永远的辣汤。

作者简介

吴明千,师从淮安名厨张文显,1986年参加江苏省特级厨师考核,获得淮扬考区第一名,并获高级技师资格,曾多次获得省内外大奖。

(0)

相关推荐

  • 【胡辣汤(河南版)的做法步骤图,怎么做好吃】关山雨

    8.5 综合评分 94 人做过这道菜 收藏 关山雨 客居他乡最怀念的是家乡的美食.在家抗疫,没事儿试着做做胡辣汤,朋友都问我在哪买的-要不是疫情,没人相信是我做的哈哈哈.看成色,妥妥的洛阳版胡辣汤-看 ...

  • 心随球动 ||吴明千

    与老年球友多次集伴参加全国会员联赛,球友一直建议我写篇文章,想想宁夏站比赛确是难以忘怀的,一是宁夏旅游有特色,二是我们比赛取得了较好名次,最重要是我连续战胜了两位北京高手,虽说老年人打球是娱乐锻炼,但 ...

  • 我爱乒乓 ||吴明千

    从小学打乒乓球开始,爱好这项运动已有半个世纪之多. 最初打乒乓球的灵感是夏天的傍晚,家家都在院子里铺上一块门板之类的乘凉用床,趁着还未洗澡睡觉前的空,我们便在床板上开始了乒乓球运动. 那个时候还没有少 ...

  • 那一年淮扬小吃也年轻||吴明千

    一九八一年深秋时刻,江苏省商业厅在南京举办省第二届风味小吃展销会,当时我们淮阴地区组织了市区与淮安区两个团队参加,另外各县食品行业都有零散特色品种参加,诸如,涟水鸡糕.捆蹄,宿迁猪头肉.沐阳酥鸡.淮安 ...

  • 【往事】凫 水 ||吴明千

    小时候,还不懂什么叫游泳的时候,我们称之为"凫水",凫.野鸭,说明人能像野鸭一样,在水里任意飞跃穿梭荡漾,古代人的比喻还是很准确且有雅意的.不过最普通的说法就是下河洗澡了,因为炎热 ...

  • 难忘旧时做元宵||吴明千

    作者:吴明千 小时候,春节时吃的元宵(汤圆)是我们家的一项超级工程. 本来按照计划供应,我们家五口人顶多几斤糯米,可是每当节前姥爷一定会来趟城里,少不了乡下各种土特产,当然乡下人自己种的糯米也是少不了 ...

  • 知行有约 | 淮上儒厨吴明千:我慢,时光仿佛也不快

    知行微课堂 主题:南北皆宜说淮扬 主讲嘉宾:淮扬菜特级厨师  吴明千 时间:1月6日(星期六)下午3点 地点:花漾城四楼知行空间 老淮阴有一家饭店,名字响当当,堪称传奇,就是原本在东大街的老胜利饭店. ...

  • 童年的高家堰||吴明千

      古代的洪泽湖大堤高家堰段,不光光是湖堤,还关系到两淮,以及里下河地区千千万万的老百姓的生死存亡,要不人们常说:"倒了高家堰清淮不见面"呢.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很重视,经常来这里 ...

  • 今生涉世本为口||吴明千

    编者按语 在淮安,说到淮扬菜,不能不说到吴明千.他1971年参加工作,1984年就在省首届美食杯大赛中拔得头筹,是淮阴地区十三市县唯一获奖选手,1986年江苏省首批特级厨师考核中,又荣获淮扬菜考区总分 ...

  • 蒲菜的故事||吴明千

    编者按语 在淮安,说到淮扬菜,不能不说到吴明千.他1971年参加工作,1984年就在省首届美食杯大赛中拔得头筹,是淮阴地区十三市县唯一获奖选手,1986年江苏省首批特级厨师考核中,又荣获淮扬菜考区总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