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境艺术精品
纹饰工艺,既反映了铜镜的主题内涵,也是铜镜最 具美学价值的部分。它涵括了各种几何、动植物、神兽仙人、民间故事、生活百态、祈愿祝福等,有些精美的可媲美画作,或映照出各种社会内容:如殷商时期多用叶脉纹、平行线纹、多圈凸弦纹等,西周时期多用重环纹、鸟兽纹等,战国时期多用山字纹、凤鸟纹、蟠螭纹等,汉代除继续沿用战国镜纹饰外,最 流 行的纹饰有规矩纹(博局纹)、草叶纹、星云纹、连弧铭文纹、蝙蝠形柿蒂连弧纹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则多用兽纹、变形四叶纹、瑞兽纹等;隋唐时期多用瑞兽纹、四神纹、花鸟纹、宝相花纹、海兽葡萄纹、十二生肖像纹等。唐代的狩猎纹镜、打马球镜,洛阳出土的著 名的螺钿人物宴乐镜等,都表现了唐代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此外,唐代和唐以后的铜镜上出现了大量反映道教文化的纹饰,表现了道教在人们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影响。
纵观各朝代铜镜史。不同历史时期文化背景不同,铜镜作为一种历史传承的载体。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他的价值远不止拍卖会上的一纸成 交记录那么简单。所以我们在收藏铜镜的同时,更多的应该缅怀历史遗 留下来的那份情怀。
铜镜和今天镜子的功能类似,铜镜本为“整饰容颜,修尔法服,正尔衣冠”,但由于其“刻画之精巧,文字之瑰奇,辞旨之温雅”(罗振玉《古镜图录》),兼备工艺美、文字美和语言美,因而成为极 具展览、观赏和收藏价值的文物。
铜镜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晚期齐家文化始现,一直沿用至明清时期。古代铜镜不仅可以用来整妆照容,其背面内容丰富的纹饰、隽秀的铭文更是体现了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古人高超的铸造技艺。
铭文鉴别。有些后仿铜镜的背面,增加了一些前代没有的内容,如纹饰、作坊、艺匠名称等。所以要掌握不同时代镜子的主要特征,要熟悉各时期铜镜的纹饰、铭文。另外,每个朝代铭文的书写格式也都各有不同。例如:汉代铜镜铭文早期字体秀长,是一种篆隶式变体,以后慢慢变成方整的缪篆,而且铭文多减字。唐代仿汉代铜镜则往往铭文字体松散臃肿,无汉代铜镜铭文字体那种流畅劲挺的风貌。而后代仿制时由于所处时代及文化背景的不同,仿制的字迹线条必定没有真镜流畅,仿制的效果没有真镜浑润、规整。古代铜镜铭文的刻画是一次完成的,而伪镜是对照着“字”,慢慢刻出来的,难免生硬,不流畅。那些后代仿制时注明纪年的器物,就比较容易鉴定了。所以,要鉴别一件铜镜是否伪造,必须对真品的每个时期书写风格和特点有所了解,这样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去寻找破绽,使伪品原形毕露,让真品验明正身,这也是鉴定的重要方法。
铜镜的背面饰有各种不同的图案和铭文,这些装饰的内容及其生产和流行,又是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尤其是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及时代风尚息息相关,可以说,小小的镜背是当时社会情况的一个缩影。因此,铜镜为人们认识和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十分可靠的资料。
若按铜镜的大小来讲,直径200毫米以上、50毫米以下的铜镜较为稀 缺、珍贵,极 具收藏价值。若按铜镜的品种来划分,战国的“山”字镜、菱纹镜,汉代的重圈铭文镜、规矩镜、神兽镜、画像镜,隋唐的瑞兽葡萄、花卉镜、花鸟镜、人物故事镜、盘龙镜等,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这些种类的铜镜,均是中国古镜中的极 品,具有较大的升值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