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抽血也得“讲武德”!你真懂如何“空”吗?

 临床上,曾碰到这些“可爱”的患者:

护士问:“您空腹了吗?没吃饭吧?”,李大爷摇摇头,“没吃饭。我空腹呢,只吃了个火龙果……”护士只好让他明天再来。李大爷一脸疑惑,嘀咕着“吃个火龙果,怎能算吃饭?”

70岁的王阿姨,今天来复诊抽血,遵医嘱“晚餐后不再吃东西”,以为降压药也不能吃。测血压时发现升到180/100mmHg,感觉天旋地转,差点瘫倒在地。

李先生需要做个免疫组化检查,前一天晚上饭后就禁水禁食,大清早赶来时,喉咙里像着了火,原来他觉得空腹抽血必须做到滴水不沾……

单位组织体检,王大哥前一天午饭即开始禁食,晚上还进健身房运动,准备给自己一份最完美的血检清单……

上述情况,在临床上屡见不鲜。你们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空腹”吗?错误的“空腹”,可会惹来周围人的“捧腹”!

空腹抽血,需要空几个小时?可不可以喝水?可不可以吃药?哪个时间段抽血较为准确?相信很多人尚有疑惑,今天我们就好好来说道说道。相信结合《2020年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能得到权威解答。

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最新《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针对静脉血液标本采集前患者的相关准备,包括饮食、运动、情绪、采血时间、采血体位、输液等各方面,做了详细的说明。

怎样才算空腹?

从前一天中午就开始禁食?

抽血前一天晚上运动燃脂?

这些操作都太“激进”了。快看指南怎么说。

《指南》指出,空腹采血宜安排在上午7:00~9:00,要求至少禁食8小时,以12~14小时为宜,但不建议超过16小时。

  • 如果空腹时间大于16小时:会由于过度饥饿,导致血清白蛋白、葡萄糖、补体C3及转铁蛋白的含量明显下降,血清胆红素也会由于清除率减少而升高。

另外,《指南》建议采血前24小时,不宜剧烈运动,检查当天宜避免情绪激动,采血前静息至少5分钟。若需运动后采血,则遵循医嘱,并告知检验人员。

为何抽血化验前要空腹?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空腹抽血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干扰因素,主要有以下 3 方面原因:

01

临床检验正常参考值是基于空腹抽血取得

某些临床检验项目会受到饮食影响,参考值范围均是以健康人空腹抽血的检测结果为依据,经过科学的统计分析计算而来。

换个角度想,每个人饮食的不同,结果具有许多影响因素,只有空腹,才能使得结果在人与人之间具有可比性。

02

空腹抽血检验结果具有可靠性

由于餐后 12~14 小时胃肠的消化与吸收活动已基本完毕,食物性因素对血液成分基本没有影响了,因而血液中的各种生化成分比较恒定与稳定,此时测得的各种数值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出机体的生化变化,有助疾病的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抽取的是“空腹的血”,而不是“饥饿的血”,空腹时间过长也会使得检验结果不准确。例如过长时间空腹,可使得检测血糖偏低,发生低血糖,不能反映机体平时的血糖状态。

03

清晨空腹抽血结果具有准确性

清晨人们情绪波动较少,运动比较少,机体近于基础代谢状态,更加准确地反映机体的生理状态。超过早上 10 点,因为受体内生理性内分泌激素影响,可能会对检验指标造成影响。

因此,如果早晨吃饭,中午不吃,即使间隔了 12~14 小时,下午抽血也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空腹”。因为除进食外,劳动、运动、工作、情绪等诸多因素也可能使得检验指标波动,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所有血化验前都要空腹?

《指南》指出,以下5个检测项目需要空腹采血(包括但不限于):

  • 糖代谢: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等。

  • 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 脂蛋白a、载脂蛋白E、游离脂肪酸等。

  • 血液流变学(血粘度)

  • 骨代谢标志物:骨钙素、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骨碱性硫酸酶等。

  • 血小板聚集率(比浊法)

除了以上《指南》中提及的检查项目,以下5项临床常见的检测项目也需要空腹:

  • 肝功能:反映肝代谢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汁酸和谷氨酰转肽酶等,及反映蛋白质代谢的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等受饮食的影响较大,须空腹。

  • 肾功能(含尿酸):尿素氮、肌酐和尿酸受饮食和运动的影响较大,须空腹。

  • 电解质:进食会影响检查结果。

  • 免疫球蛋白、风湿三项:为防止血清标本对结果的影响,也要求空腹抽血。

  • 性激素:该检查须空腹抽血。最佳采血时间为本次月经来潮第2~3天时间,如果含有泌乳素的检查,抽血前须静坐20分钟。

抽血竟然也有“时辰”讲究!

抽血最好在7:00~9:00,赶在早10点前。抽血前总会强调要空腹,但最好是保证空腹在8个小时以上。这也是大部分体检中心体检的时间!

《指南》中提出,抽血时除了饮食对结果有影响,抽血时间也有一定的影响。以下5项检测项目对采血时间有一定的特殊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血培养:寒战或发热初起时,抗生素应用之前采集最佳。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皮质醇:根据其分泌的昼夜节律性,常规采血时间点为8:00、16:00和24:00。

女性性激素:核对生理周期安排采血时间。

药物浓度监测:采血前需与患者核对末次给药时间。

血液疟原虫检查:最佳采血时间为寒颤发作时。

禁食=禁饮?

《指南》指出,空腹期间可少量饮水。

目前,有人认为抽血前可饮水50~100ml,不超过200ml即可。但由于没有标准的“少量”是多少,临床医生常常统一主张“不喝水”。

需要强调的是,若实在需要饮水,只能是白开水,到达医院后就不要喝水了,更不能喝含糖的饮料、咖啡、茶水、酒等。

  • 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对某些药物及激素浓度的测定有一定影响,也可能增加血浆中游离脂肪酸的浓度;

  • 抽血前24小时内饮酒,会明显升高乙酸盐与尿酸盐含量。

空腹必须停药吗?

“空腹”并不是说不能服用药物,例如每天必须要服用的药物,停用甚至会导致危急重症的药物,是千万不能随意中断的。

例如:降压药,贸然停用会引起血压骤升;减慢心率药,贸然停用会导致心率骤快;降糖药,贸然停用会使血糖升高和波动(如果是要求与饮食配合使用的药物要遵医嘱);甲状腺相关药物,停用可能引起心慌、手抖等甲亢症状的加重或者甲状腺功能降低的表现;其他需长期服用的药物,如抗凝药、抗心律失常药、抗癫痫药、强心药等。

抽血前一天,怎么吃更合适?

《指南》指出,患者在采血前不宜改变饮食习惯。

抽血前一天晚上,维持正常生活习惯,饮食清淡即可,但以下4种饮食需要注意!

抽血后如何“满血复活”?

抽血之后要适当进食,检查所需血量很少,并不需要一次性进食太多来补充。造血的主要原料是蛋白质、铁、维生素和叶酸等,身体快速吸收这些物质,能达到快速补血的目的。所以,每天至少应当摄入50—60克蛋白质,可食用瘦肉、牛肉、鸡蛋、牛奶、猪肝、豆制品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品。

抽血、献血后,还应该增加饮水量和注意休息,以补充流失的体液达到补血的目的。

快速恢复“元气”食疗方——小米红糖大枣粥

材料:小米50克、大枣5粒、红糖适量。

做法:清洁小米,红枣清洗去核切小片,将备好的材料与清水一起下锅煮,这样煮出来的小米会特别的粘,煮好后的粥加入红糖搅拌即可食用。

功效:小米营养价值丰富,红糖则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红枣益气、养血安神。

写在最后

看完此篇后,不管做肿瘤标志物,还是测白细胞、红细胞的升升降降,抑或是常规复查,对于“空腹抽血”前后的注意事项,相信您不再“一头雾水”。

参考文献

[1] 崔剑,王尚龙.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7):158-159.[2]陈慧敏.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76):167+170.

[2] 陈慧敏.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76):167+17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