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坚强
今天找来余华的小说《活着》来看,这真是一次残忍的阅读,阅读之时,几次不忍再看下去,潸然泪下……作者余华用他朴实的笔触详尽地描述了农民徐福贵艰难的一生,和当时社会大背景下中国人的缩影。
很久以前看过根据余华小说《活着》拍成的电影,今天看来小说比电影还要苦难,看完后久久地回味在这种痛苦之中。
《活着》讲述了福贵一生的悲欢,从福贵的口中回顾了他一生的起落盛衰,读完,让我有种顿悟活着的更深层次的意义。
人有时是靠记忆来慰藉的,靠倾诉来释然,靠平静来概括,靠回忆往事来彻悟的。从福贵口中回顾的了他一生的起落盛衰,在那个悲怆的下午,残阳微弱,年老的福贵带着惆怅,带着悔悟,讲述了自己的一生。
曾经年少的福贵是阔少,生活奢靡,享受着万般尊宠,在满足和拥有中逐渐堕落,一夜之间输光了家财,也输掉了自己的人生,成了一无所有的流浪汉,当一切浮华都成为过去,福贵一步一步走向了自己挖的陷阱,落到了万丈深渊。叹息之余,感叹人生的换位之易。当他输掉了全部的家产,父亲并没有大打出手,而是变卖了祖上的产业,给福贵还了债,表面的平静难以抵挡内心的惊涛骇浪,福贵父亲的死给了我深深的震撼。
倾家荡产的福贵变得一无所有,为了养活一家人,学会了耕地和出苦力。在自责中过着艰苦的日子,福贵的人生从此跌入了无尽的苦难之中。母亲病重卧床,福贵进城请医生被拉去当壮丁,在那个年代的背景下是偶然中的必然,欲逃不能,离家越来越远,心也越来越伤悲。亲眼经历了生离死别,福贵开始彻悟人生的多戈,看着眼前人一个个地倒下,福贵更想活着回到家里,抱着这种信心,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直熬到遇到解放军,幸免艰辛地回到家里。活着的信念让他看到了眼前的一双儿女和妻子,母亲已经去世,眼泪和欣喜交汇着,被相逢的场景及福贵在死亡中挣扎的价值,以及对生的期盼,超越了孤独和痛苦的勇敢感动着。
命运并没有眷顾这一家人平静的生活,年幼的儿子被无情地夺去了生命,福贵心中升起的希望之火被浇灭了,此时福贵的坚强被失子之痛冲淡的所剩无几,可福贵还要活下去,在紧随其后女儿、妻子、女婿和疼爱的小外孙一一相继离去,只留下了福贵孤独的一人,怀揣着思念、忍受着寂寞,经历着孤独,福贵还要坚强地活着,在艰难的岁月中,只有老牛的陪伴才让福贵在凄清的岁月中度过一日又一日。
福贵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不幸和悲伤,他已经超脱了这种苦楚的生活,不带有半点掩饰痛苦的虚假了。
经历的越多,彻悟就越深,明白了死亡是必然中的偶然,懂得了死其实是另一种的生,为死而生,就活的很真实、宁静、淡然,福贵在那个残阳如血的午后讲述了自己长长的一生,真实而残忍地人生。在那个时代一个人的命运和一个时代紧紧相连,难以把握,福贵是那个时代的不幸儿,他超越了生死,却难以超越那个时代,只能在悲摧的时代里好好地活着,带着一份沉重的释然。
《活着》用最朴实无华、最平铺直述的语言展示了人生的真谛,生命在不断的接踵而至的死亡中变得不可臆测,越来越让人体会生命的可贵和活着的不易。层出不穷、一波接一波的苦难袭向人的生命旅程时,才让人更深刻地体会到坚韧不屈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生命虽脆弱无常,但也坚强。
人越惧怕死亡,人就活的越怯懦,而坚强乐观是对死亡的超越,人因为孤独而痛苦,又因为痛苦而越加孤独,在冥冥之中,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又互为因果。
生活的意义与幸福的标准,永远没有答案,“人为什么活着”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更是一个没有结论的话题,作者余华这样告诉我们:“活着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也是活着的人的最基本的目的,而不是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活着是这样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
《活着》好像一支古老的歌谣,向我们讲述着生命中脆弱与顽强、欢喜与哀伤的真相,让我懂得卑微生命中蕴藏着微小却金子般闪亮的光芒,让我懂得人性温情能够让无边的苦难变成继续的力量。
其实,自己的生活别人难以懂,别人的生活也不会刻意去参与,在这个时代中,我们都要好好地活着,无惧死亡和时代的局限,真实地活在当下,才是最重要的。有喜有悲才是人生,有苦有甜才是生活,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成长,不要对任何一天怀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