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之道」第五讲:「乾卦」爻辞解读

《乾卦》爻辞解读

(上承《乾卦》之“四、彖传破解”)

五、爻辞破解

初九:潜龙勿用。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一)释字(词)

这里指使人或物发挥其功能。《说文》:“用,可施行也。”《易·系辞传》:“显诸仁,藏诸用。”

(二)释象

《乾卦》是消息卦之一。《乾卦》是阳刚用事之卦,是由《复卦》阳长阴消,逐渐变化而来。《复卦》是阳刚用事第一卦,一阳来复,为震体主爻,“震为龙”。从《复卦》开始,不断阳长阴消,就像是“龙”不断升腾变化,最后形成《乾卦》。《乾卦》六龙俱现,故六爻皆言乎“龙”。龙是变化的象征,《三国演义》中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曹操对刘备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乾卦》初九居初位。初位五行属水,其性闭藏。初九在下,龙性潜藏,不显于外,故曰“潜龙”。根据消息卦特点可知,《乾卦》初爻下面待息的隐爻是三个阴爻,《乾卦》初九与下面两个阴爻组成一个艮体,“艮为止”,止则勿用。《系辞传》云:“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九为初,其性未定,故难知也。如人之初,难料其将来也。潜龙虽具龙德,位卑尚不足以发挥其功能,故曰“潜龙勿用”。《象传》故而释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文言·乾》释: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潜龙勿用,下也。”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

“'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三)义理

初阳在下,其性未定,故“勿用”。万物之初,犹如一张白纸,只有顺其自然,才能逐渐显示其自然本性,如果过早过多地人为干预,则失其本性矣,故“勿用”。孔子“十有五而致于学”,意思就是十五岁时才确定了人生的奋斗目标。孔子没有过早地确定人生奋斗目标,最终却成为了千古圣人,这就是“潜龙勿用”的道理所在。“潜龙勿用”,这正是在初始状态下顺其自然的表现,也正是“君子以自强不息”在初始状态下的表现。“自强不息”的主体是“自”,而不是外物。

乾道就是自强不息,“潜龙勿用”正是自强不息在初始状态下的表现。

“潜龙勿用”的另一层意思,是指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不急于表现。“勿用”不是不用,而是厚积薄发,积极准备,耐得住寂寞。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就是这个意思。

(四)示例

诸葛孔明号称“卧龙”,卧龙即潜龙也。孔明出山之前,高卧隆中,虽已修得满腹经纶,却坐观天下形势,不急于表现,“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直到刘备三顾茅庐,诚心敬邀,孔明才开始出山施展才华。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一)释字(词)

“见”是“现”的本字。“见”在这里是显现的意思。

《说文》:“树谷曰田”。《释名·释地》:“已耕者曰田”。“田”指耕地。《孟子·告子下》:“舜发于畎亩之中”。“畎亩”就是耕地。“发于畎亩”义同“见龙在田”,就是指从农夫中兴起。

大人

指行为中正的人。《文言·乾》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後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二)释象

九二居二位。二位乃内卦中位,一般是家室之位。二位五行属土。土者,地也,换言曰“田”。家有田土,古谓之“采邑”,是卿大夫统治的地方,九二刚居中位,有“齐家者”之象。卿大夫齐家,如龙在田也,故曰“见龙在田”。二位本柔位,九二以刚居之,虽不当位却得中,得中胜于当位,故九二以刚中齐家,严而有矩也。《易》以刚为大,柔为小,九二刚而得中,故曰“大人”。大人刚中,利于齐家,故曰“利见大人”。在古代,一般是男主外,女主内,九二大人齐家,其乾德及于内也。乾德普而及于内,故《象传》释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文言》解: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中正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见龙在田,时舍也。”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三)义理

欲平天下,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禅让制时代,选贤任能,圣人皆出于贤能。《孟子·告子下》就言道:“舜发于畎亩之中”,舜有顽父劣母嚣弟,几欲置舜于死地,而舜齐之,故尧以天下让之。九二刚中,大人风范,虽在畎亩,齐家有方,故受称誉,这正是“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表现。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一)释字(词)

乾乾

这里指勤勉、进取的样子。

惕若

《说文》:“惕,敬也。”惕若就是敬于职守的样子,指行事不敢马虎。

《说文》:“厉,旱石也”。《玉篇》:“厉,磨石也。”《诗·大雅》:“取厉取锻”。厉是“砺”的本字,“砺”的本义是磨刀石,引申作动词为砥砺、磨练、厉练。或指经受磨难。

(二)释象

九三居三位。三位是刚武之位,五行属木。木代表生发之气,其性积极向上,奋发进取。九三既在下乾体,又在两个互乾体中,刚爻刚位,重刚而积极进取,故曰“乾乾”。《系辞传》云:“刚柔者,昼夜之象也”。《乾卦》整体纯刚而无柔,乃有昼无夜之样,故曰“终日”。九三刚爻刚位,终日保持乾乾之态,精神高度警惕戒备,故曰“夕惕若”。从事理上讲,九三居于三位,三位是武人之位,也是“多凶”之位。《系辞传》曰:“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武人“或从王事”,担负着屏卫王国的重任,并受王命而行征伐之事。王事多艰,惨惨劬劳,一不小心就陷于凶险,所以要处处小心,时刻防备,故曰“夕惕若”。劬劳于王事,就是对人的一种磨砺,故曰“厉”。磨砺是上天对有志者的考验,人只要经受磨砺才能不断进步,才能出人头地,才能有所成就,故曰“厉无咎”。

乾乾就是勤勉、尽责的样子。终日乾乾就是时刻不停地、反复不断地勤于事务,夜以继日,周而复始,故《象传》释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文言》释: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也。’”

“终日乾乾,行事也。”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也。”

(三)义理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这正是“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最激烈的表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年青人正是干事业的时候,此时不经一番磨砺,更待何时?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毛主席说:“你们年青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象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年青人正是积极进取的时候,只要努力了,既使不成功,也是无咎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一)释字(词)

《广雅》:“跃,跳也。”

跃,介于走和飞之间。其特点是可腾空却飞不起来。“跃”,往往象征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环节。古人将科考称为“跃龙门”。科考取仕,是封建时代出人头地的最重要途径。一旦科考成功,便可入仕,从此飞黄腾达,身价百倍。韩愈诗:“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传说中的“鲤鱼跃龙门”,说黄河鲤鱼一旦踏过龙门(今称禹门口)就会变化成龙。《埤雅·释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后以“鲤鱼跃龙门”比喻科考中举,改变命运之事。“跃龙门”这是人生的最关键时刻,成功与否,在此一举。李白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注:“点额”指跃龙门时,大多数鱼跳不过去,摔下来后,额头上落下一个黑疤。)这惊险的一跃,是决定命运的一跃。

《说文》:“渊,回水也。从水象形,左右岸也,中象水貌。”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渊的本义是打漩涡的水,引申为深潭。渊因其深,乃龙潜之所。

(二)释象

卦有六位,五位是王位,四位是近君之位。《乾卦》是消息卦,阴阳不交不杂,顺序而消息。按照消息卦这个特点,九四居四位,接下来就会上升到五位而成为君王。在我国历史上的“禅让”时代,大道之行,选贤任能,贤者进取到四位,基本上就成为王位的继承者。在这种情况下,四位就成为一个关键的节点,进身或可为王,退身或为凡人,尤如鲤鱼腾空跃起,跨入龙门则成龙,跌落下来则又成凡鱼,故曰“或跃在渊”。从四升为五,这就是一个质的飞跃。“跃”就是追求更高、更远、更强的目标,这就是进取精神。进取到四位,离五位就不远了,“天予弗取,反受其咎”,取而不得,死而无憾也。九四“或跃在渊”,进而无咎也,故曰“无咎”。《象传》亦因而释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君易位则天命革,九四若进身五位而为王,则天命革也,故《乾·文言传》释曰:“或跃在渊,乾道乃革”。

《文言》解: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或跃在渊,自试也。”

“或跃在渊,乾道乃革”。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三)义理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积极进取是没有什么错的。虽然当了将军的士兵只是极少数,但只要付出了努力,就无怨无悔。我国在文明之初,王位实行禅让制,选贤而任能。圣贤之人都有机会成为王,故君子进德修业,进而无咎也。

“鲤鱼跃龙门”,跳过去了就会化作龙,跳不过去的,就只能归来伴凡鱼。化为龙的鲤鱼毕竟是少数,大部分还是会“点额不成龙”。但是不能因此就放弃了努力,尧舜禹,哪个不是通过自身的努力,付出比常人多千万倍的辛苦,才被推举为王的?经过努力不能成功,自然无怨无悔,怕不能成功就放弃尝试,那就是懦夫,这不是龙的精神。

既使再难,也要尝试着向更高、更远、更强的目标迈进,这就是自强不息的精神,这就是乾道。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一)释字(词)

《说文》:“造,就也。从辵告声。”《书·大诰》:“予造天役。”《注》:“造,为也。言我之所为,皆天所役使也。”

“造”的本义,达到、成就。

(二)释象

卦有六位,五为王位。五既为王位,又为中位,九五中正而居王位,象征圣王治世,承天而顺命。《乾卦》是消息卦,九五是从初位一步步登上王位的。四位曰“或跃在渊”,登上五位就等于是跃过了龙门,飞升到了天上,在天曰“飞”,故曰“飞龙在天”。九五居君王之位,有中正之德,是全卦中最好的一爻,也表示君子进德修业,达到了理想的状态,成就了大人之德,故曰“利见大人”。《象传》亦因此释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造者,就也,成就矣。

《文言》解: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飞龙在天,上治也。”

“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三)义理:

九五把乾道发挥到了最理想的状态,自强不息而终成圣人之德。孔子曰:“吾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就是说,孔子在七十岁时,其道德修养达到了最佳状态。反映到言行上,一切都中规中矩,合乎天道,表现出至善至美的圣人之德,大人风范。这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状态,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谓“自由王国”的状态。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所谓“必然王国”,就是指人们对社会历史的必然性尚未认识和掌握,因而人的活动和行为不得不受这种盲目力量的支配和奴役,这种被动的状态称为必然王国。而所谓“自由王国”就是指人们认识和掌握了社会历史的必然性和规律,使自己成为了自然和社会的主人,从自然和社会领域的盲目力量的支配和奴役下解放出来,从而能够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顺应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实现自然和社会中各要素之间的和谐、平衡的这样一种状态。

“大人”与“圣人”实际上是同一概念。都是指境界达到“自由王国”状态的人。《百度百科》中圣人的含义是这样的:“所谓圣人,必须达到自身的品德与宇宙的法则融为一体,智慧变通没有固定的方式。对宇宙万物的起源和终结已经彻底参透,与天下的一切生灵,世间万象融洽无间,自然相处,把天道拓展入自己的性情,内心光明如日月,却如神明般在冥冥之中化育众生。凡夫俗子永远也不能明白他的品德,有多么崇高伟大,即使了解一点,也无法真正明白他的精神的边际,到底在哪里。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才是圣人。”《百度百科》中圣人的概念与孔子在《文言·乾》中对“大人”的概念阐述,虽然语言并不一样,但意思却是一样的。

“飞龙在天”是君子自强不息的最理想的结果,也是乾道的最高表现。


上九:亢龙有悔。

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一)释字

这里指极度、过度的意思。

(二)释象

上九过中而处极位,故曰“亢”。“中”是最佳状态,过犹不及,都不是最佳状态。上九过中而亢,不在最佳状态中,故“有悔”。

《乾卦》纯刚,上九是最极的一个刚爻,代表阳刚之气已盛极满盈。《乾卦》又是消息卦,阳消阴息。《乾卦》紧接着下一消息卦为《姤卦》,《姤卦》是阴柔用事之卦,说明阳刚用事,积极进取的状态已不久矣。物极必反,上九积极进取的状态已过度,过则思退,亢而有悔也,故《象传》释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乾卦》是消息卦,根据消息卦特点可知,上九上面消去的隐爻是三个阴爻。《乾卦》上九与上面两个阴爻组成震体,“震为动”,处极而动,消不久矣。故《乾卦·文言传》曰:“是以动而有悔也”。

《文言》释: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亢龙有悔,穷之灾也。”

“亢龙有悔,与时偕极。”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失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三)义理

凡事都有一个度的问题。失中过度则有悔矣。积极进取的乾道也是有度的,过度则悔。凡盈则亏,日中则昃;水满则溢,物极必反。这是自然规律,无法抗拒。人的生命和精力也是有限的,当乾道发挥到一定程度时,就要因时而变。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永远处于上升、进取的状态,物极必返,时进则进,时退则退。知进而不知退,必有悔也。适时而退,需要勇气和智慧,这也是“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重要体现。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象曰:天德不可为首也。

(一)释字(词)

群龙无首

这里指龙乘时变化,没有定型,没有主次之分,唯适时而已。“首”为典要。

在《易经》中,龙不是君王的象征,只有虎才是君王的象征。龙只是乘时变化,适时而为的象征。龙善变化,时刻都在变,不会形成一个固定不变的形象,也就是说,不能以某一时刻的某条龙为首,做为龙的具体形象。子曰:“君子不器”,就是说君子通变化,因时而变,不会象器皿一样固定不变。《系辞传·下》曰:“《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现代成语中的“群龙无首“,意思是指一个群体没有领头的,各自为政,形不成统一的行动。《周易》中的“群龙无首”,完全没有这个意义。

(二)释象

《乾卦》为纯刚之卦,六爻皆刚,皆在乾体。“乾为首”,六爻皆为首,则无首,这是否定与否定的规律所决定的,故曰“见群龙无首”。天道无常,变动不居,万物皆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就是这个意思。“见群龙无首”正是反映了这种不断运动变化的自然规律。正是这种不断变化的自然规律,才形成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的世界。生生之谓“易”,故曰“吉”。《象传》亦因此释曰:“天德不可为首也”。意思就是天道不可能固定不变,固而成首。

《文言》释: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乾元用九,乃现天则。”

(三)义理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君子进德修业,自强而不息也。《文言·乾》所谓“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

天道运行,日日相似,时时不同。昼夜之长短,日月之角度,气温之高低,阴晴之变化,风势之强弱,没有一刻是完全相同的,就象龙一样变化无常。“《易》与天地准”,君子进德修业,也要顺应天道,适时而变,以成“大人(圣人)”之德。“君子不器”、“大器晚成”就是这个意思。成器以为用,但器有大小,过早地固化为某种用途的器为小器,乃小用之才;唯有通变化,无常态之器,方为大器,“大器”者,无所不用之才。“大器”者,“不器”也。《老子》第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意思就是方正之形大到一定程度,反不见其棱角;大器大用,反不见其成器之形;最伟大的音乐归为天籁,与自然的声响融为一体,反听不见其声;透过现象而认识了本质,现象反化为无形。

“群龙无首”是对乾道的总结。乾元用九的真谛,就是适时而变,随时为用。一切“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