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天地 | 积健为雄:掀开记忆的一角

文:积健为雄 / 图:堆糖

人的记忆挺有意思,可分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短记忆是长记忆的基础。记忆的反面是遗忘,短记忆如果不反复练习,很快就会遗忘。而如果在尚未消失前,能够再回忆一遍,那就可以转化为长记忆。长期记忆就成为永久记忆了,可以保留很长时间。曾经的一段甘肃纪事就是一个例证。

★.一张旧照片

冬至刚过,才进入数九,天气却出奇的晴好。早上穿过公园的林间,一群看不清的鸟儿在树丛顶头清脆地欢叫。晌午辰光,西斜的阳光透过落地玻璃窗,照得满屋子热腾起来。

正在电脑中翻找一些老资料,从屏幕上跳出一张旧照片。一个年轻的小伙休闲地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正在翻阅一期《读者文摘》,那正是我在大连读书时的留影。细细一算,足足过去了三十三年,至今清楚地记得是一位叫善成的同学帮我拍摄的,但记不清是春天还是秋天,从着装来看,或许还是初冬呢,也是这样晴朗的日子。

我很好奇,那时候我就开始读《读者文摘》,喜欢看其中的中外短篇小说和散文。

★.《读者》更名说

那时候,各种书刊或创刊或复刊,像雨后春笋,一派兴旺。那时候,没有手机,更没有微信,读纸质的书刊是重要的业余生活。

而众多的刊物中,我比较喜欢《读者文摘》,即使过去了几十年,依然订阅。在我的案头、床头和书房,都有它的身影。因为喜欢,就比较关注。该杂志由甘肃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出版社在兰州。创刊于1981年3月,创刊比我参军入伍还早了半年。至于我何时何地第一次看到它,然后喜欢它,已经没有印象了。

《读者文摘》创刊不久,就与美国的《读者文摘》有一场长达数年的版权之争。1982年初,美国《读者文摘》来函指出,甘肃人民出版社使用《读者文摘》中文名是不正当的,不符合国际版权协定。中美两家《读者文摘》的版权之争从此开始。到了1990年,中美两家《读者文摘》的版权之争再次升级。1992年美国《读者文摘》委托律师行致函中国《读者文摘》,要求停止使用中文商标《读者文摘》。为化解发生版权纠纷,1993年3月号《读者文摘》刊登征名启示,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可想而知,当年刊物所拥有的读者量众多。1993年第七期,《读者文摘》正式改名为《读者》。

由此,也提醒我们对版权的保护。

★.兰州很遥远

兰州这个地名,很小就听说。

小时候邻居家的父亲就在兰州工作。两男一女兄妹仨,最大的比我小两岁,一起玩耍,一起长大,互称对方的父母“寄爷”,类似于人们常说的“干亲”。他们的母亲既要操持农活,又要照看孩子,甚是辛苦,在我的印象中她一直体弱多病。他们的父亲每年回来一次,听说要乘坐很久很久的火车,几天几夜才能到家。那时候,火车长成啥样,兰州在哪里,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说都是充满好奇,又一概不清。

有一次,他们最小的弟弟被停在门口的自行车意外压伤,从此落下了腿疾,不能走路。大一点又不能上学,就每天坐在门口的矮凳上,看着宅上的大人和孩子进进出出。后来,那个小弟弟的个子渐渐长高,由于长期不运动,人特别肥胖,到十来岁的时候因心率衰竭便夭折了,令人十分痛惜。

因为我家很早搬迁了,以后我又很早出了远门,所以后面的事情也是遇到熟人拉家常时听说的。他们的父亲退休回到家乡没几年也病故了。

以后的几十年间,两家还是经常往来,只是我不太清楚而已。今年母亲中风,邻居家母亲已近90岁高龄,得知后还多次前来探望。有一次我正好在家遇到,她看上去好像没啥变化,反而身体更加硬朗,登五楼不费气力,来去都骑自行车。在送她下楼的时候,我叮嘱她不要骑车,走路也方便。不料到了楼下,扭头一转身的功夫,她已经轻盈地骑上自行车,一溜烟儿不见了身影。

★.如意甘肃

一直以为甘肃是一个陌生的地方。某日,一位同事送来有关“交响丝路 如意甘肃”的手绘宣传资料。

随手翻看几页,黄土高原、广袤草原、茫茫戈壁、洁白冰川构成了一幅雄辉壮丽的画卷,形成了甘肃优美的自然风光。从地图上看,甘肃宛如一柄精致的“玉如意”镶嵌在中华大地,成为各民族融合交汇、和谐相处的共同家园。

绘图册页完整地标识玉门关、嘉峪关、敦煌、月牙泉、大漠驼铃、西汉酒泉、丹霞奇观、黄河母亲等名胜古迹,我非常惊讶地意识到曾经到过这些地方。

有几次接触到来自甘肃的朋友,问起我有没有到过甘肃,我都轻易地摇头否定。可面对手中的册页图文,那似曾相识的景象时而浮现。

为了求证,我一边努力回忆,一边又询问办公室的同事。同事细心地帮我在图上一一标记曾经去过的地方,共同回忆那段愉快的经历,往事渐渐清晰起来。

★.飞燕过戈壁

话说七年前,我们曾经组队到贵州一游。男女老少共十一人,乘飞机直达兰州。然后从兰州沿着河西走廊一路向西北,一天一个旅游景点,每天寄宿一家酒店,马不停蹄。参观雷台汉墓,看马超龙雀,马踏飞燕、铜奔马、马袭乌鸦、鹰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栩栩如生。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七彩丹霞宏伟又神奇。登上嘉峪关,仿佛鼓声阵阵,战旗猎猎,守军抗外敌,骑兵追穷寇。敦煌壁画刻画了远古飞天梦的起源,酒泉新城是现代太空揽月的圣地。

百层沙漠驼铃声,千里戈壁风火石。月牙泉涌红颜泪,万马奔腾在人间。

从敦煌坐一夜火车回到兰州,来到黄河母亲雕塑前,走在天下黄河第一桥,涛涛黄河水,润泽万亩田 。在吃兰州拉面的间隙,我还曾隔着马路在读者出版社大楼前驻足观望片刻。那一碗面、一本书、一条河,是多么富有诗意啊。

★.余音袅袅

现如今,曾经一起游陇的队员中有三位兄长已经退休,或赋闲在家,或时常自驾游,或写字出书,退而不休,各得其乐。其他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快乐地忙碌着。

我在工作之余,还时常网上网下阅读,也翻阅《读者》杂志,至今已经出版到第725期,茶余饭后读一读中外优秀作品,窥视外面的景色,细细回味往事,静听马蹄声声,“哒—哒—哒”地由远而近。

(2020年12月20日)

(0)

相关推荐

  • 【探寻黄河之美】DAY12 甘肃站:兰州市西固区河口镇

    ▼ 行程第12日,围绕兰州市"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议题,"探寻黄河之美"考察队重点探访了兰州市西固区水居丹霞景观及河口古镇项目,并与西固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进行 ...

  • 甘肃永靖:黄河边的炳灵寺

                                                                  永  靖 甘南环线虽然完美收官,但我们的行程并未划上句号.永靖古称" ...

  • 散文天地‖母亲纺线线的记忆 文/魏怀平

               母亲纺线线的记忆                     文/魏怀平 作者简介: 魏怀平,孟津县作家协会会员,<家乡>杂志签约作家,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2 ...

  • 散文天地|儿时农村记忆 作者:隔窗听雨

    儿时农村记忆 作者:隔窗听雨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我的童年时光全部都在农村.农村生活虽有些艰苦,但小孩子的课外时间充满了许多趣味.有些农村孩子日常接触的事情,是城市孩子没办法触及到的,单就快乐而言,并 ...

  • 散文天地|夏强国:记忆中的电影院

    记忆中的电影院 文|夏强国 雨淅淅沥沥的下了一天,忆起儿时在朱湖电影院看电影的情景,虽然二三十年过去了,却在记忆中是那么的鲜明. 那时看电影我们是怀着兴奋殷切的心情期待着,觉得等待的时间是特别的漫长. ...

  • 散文天地 | 秦文友:老榨坊的记忆

    老榨坊的记忆     文|秦文友     上小学时,教室前面是榨坊. 掌管榨坊的姜师傅,个子不高,平头,总是笑笑眯眯的. 姜师傅只要穿上油脂巴拉的工作服,我们就知道准有生产队榨油,教室里又能闻到浓浓的 ...

  • 散文天地 | 潘兵华:大塘记忆

    大塘记忆 文|潘兵华 不知道是几岁,我的脑海里出现大塘这一词,但我知道春天来了的时候,我会跟着姐姐或者小伙伴去南边山的田野挑猪草,我就要走过大塘的塘埂. 大塘堤埂高出我家,差不多到屋脊那么高.每当雨下 ...

  • 散文天地 | 林立:关于车库的记忆

    散文天地 | 林立:关于车库的记忆

  • 散文天地 · 一张照片承载的记忆‖总第919期

    作家新视野官方网址:http://www.zjxsyzz.com [推荐语]"感激是扇没有上锁的门,不需要钥匙便能打开."我们最常见的是感恩父母,感恩祖国:而丫丫老师的美文--&l ...

  • 第13期《奉天:散文天地》作者:华夏雪 米面飘香的记忆

          文/华夏雪/浙江  米面飘香的记忆 也许和面有缘,我特爱吃面,所有面中我对米面却是情有独钟.那天,在一家流动小摊前吃了一碗米面,便是回味生津,激荡心湖涟漪点点.我觉得这萦绕幸福的味道就是家 ...

  • 【散文天地】于海龙:追忆失去的记忆

    追忆失去的记忆        人生很短,短得来不及后悔就已经到了夕阳余辉!多少人总是习惯在过去的某一个时刻为什么不做另一种选择而后悔.         在红叶飘落的季节,一个人静坐窗前,眼前的落叶飘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