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中秋节

小时候,巴过节。过年,有新衣穿,不但吃得比平时好,还有压岁钱拿。就拿即将到来的中秋佳节来讲,特热闹。各种应时鲜果上市了,糖炒栗子、月饼也登场了。大商家的櫉窗进行了精心布置。苏州市中心的“苏州人民商场”和观前街上的“广州食品公司的櫉窗布置得特精美,都是有关中秋节的内容,吸引无数行人驻足欣赏。那时我年少,每次路过总要观望一会儿。有些人家的客堂里挂着“唐明皇游月宫”的中堂,长台上供奉鲜花、鲜果、月饼。戏院里也会应时演出各种有关中秋传说的戏曲。

中秋节当晚很多家庭还要斋月宫,走月亮。那时候去苏州城里的香烛店购买香烛,都会奉送三角形的彩色小旗。小旗有漏空和彩色二款,小孩子特喜欢,这也是商家招徕生意的手法。中秋节前,小孩子还要忙着做“香斗”。这是一个手工活,做“香斗”的材料很简单:硬纸板、彩色蜡纸、浆糊。硬纸板可以废物利用,浆糊家里的面粉加工,所需不多,只有彩色蜡纸要买,这种彩色蜡纸文具店和校门口的小摊上都有买,便宜得很。凑合做一只“香斗”很便当,但要做得精美,人见人夸就不容易了,就得心灵手巧了。那时候我们家里香斗活都由大哥一人操办。老弟尚小,还不懂事。我和二姐坐享其成。大哥钢笔字、毛笔字写得都很好,还能写一手漂亮的美术字。刀刻手剪花草、图案十分精美,所以他做的“香斗”很抢眼,可以说人见人爱。拿出去在小伙伴中蛮扎台型。

解放初的中秋节,老传统还是很浓的。老百姓生活由解放前的动荡不安,平稳的过渡到物价稳定,安居乐业。那时候遇重大节假日,热闹的主干道都会搭建彩牌楼。其建材由粗毛竹、芦席、松柏枝、彩色灯泡等组成。拿现在的眼光看,很土、很简陋。可那时候是一个靓丽的风景。商店里物品丰富,街道上行人熙熙攘攘,面露喜悦,虽然大多数百姓家庭经济并不富裕,但比起解放前夕的金圆券时期,日子好得多了,老百姓有盼头了

关于中秋节民间传说很多,当然不是史实,传说而已。在苏州一带传的最多的是“一夜杀鞑子”的故事。元朝蒙古人统治。制订了不平等级制度。一等人是“蒙古人”,四等人是“南人”。南人地位最低。受尽欺凌,生命也得不到保障。有压迫,就有反抗。所以受尽压迫老百姓揭竿而起。在八月中秋那天,在做的面饼中传递反元讯号,一夜杀鞑子。所以月饼由此而来,当时可能只是糠饼,后来才慢慢的做成了现在的美味月饼。在解放初期,苏州的茶食糖果店基本上全是苏式月饼。广式月饼很少很少,苏州的广州食品公司等大商店才有供应。苏州人独钟苏式月饼。我们这一代人到现在还是喜欢品尝自己家乡的月饼。各地的老人都是如此。

苏式月饼的品种不太多,只有鲜肉、豆沙、百果、玫瑰、椒盐、五仁等几只品种。但用料、做工考究。特别油酥皮子,一层层像纸一样簿,却一点也不油腻。苏州人爱吃甜,以前的月饼较甜,现在也有低糖苏式月饼,适合各类人需求。这几天的“姑苏晚报”载,苏式月饼买得“飞”起来,单一家苏州老字号商店,散装月饼一天出售几万只。以前月饼供应散装为主,送人才用包装。包装纸盒也很简单。现在月饼包装,一只盒子套着一只盒子,有的套了几只盒子。盒子蛮大,里面月饼很小,而且质量不怎么样好。有的太油,有的干夫夫。过度包装费用很大,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都由顾客买单。以前观前街还有一家伊斯兰清真食品店,每逢中秋前后也有浄素油月饼供应,质量很好,很合苏州人的口味。我母亲很喜欢吃该店的月饼。后观前地段改造,该店消失了。现苏州城里能否再买到这种好吃的伊斯兰月饼了。我认为各地食品应保留自己的地方特色,月饼也应该如此,不能由一种月饼独统天下。民俗风情也应该如此,洋节不能替代中国的传统节日。

2021年9月17日星期五于葑溪草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