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报告】质感由内至外:一加2两周详细体验
玩友汇复制公众号ID☞:eprice_cn
小王个人微信号:woaimao16
看评测文章,提供购机咨询
请复制上面微信号搜索关注。
在8月3日~8月17日,玩友汇与一加科技联合举办一加2试用活动。现在王友提供试用报告。
试用报告来自:Dave
首先感谢玩友会此次提供的体验机会,让我第一时间把玩到了令我朝思暮想的一加2。为什么说朝思暮想呢,这要从我去年我第一次听到一加开始说起。
最近两年,偶尔听到一个新出的手机厂牌是很正常的,要么是山寨机的升级版、要么是某个大品牌又出了子品牌。品牌宣传的时候都是噱头十足,但产品出来往往又毫无亮点,国产阵营大部分的关注度还是被小米、魅族、oppo、vivo把握在手里。而就在去年,出现了两个调性较为一致且都极有可能改变国内手机市场格局的两个品牌——一加和锤子。锤子不是今天的主角,暂且不表。而一加,最初在科技媒体上是以这样的描述出现的——“OPPO新出的一个互联网品牌”,不难想,大约就是荣耀之于华为的感觉。而通过后来的了解,发现OPPO这事干的比较彻底,直接是刘作虎独立出来新成立了一加公司。而OPPO和一加也极力的相互撇清关系,只为独立的更加明显。
撇清归撇清,一加一代的渲染图一出来立马又“暴露”了,因为跟OPPO当期的旗舰find7简直如孪生兄弟一般。而软件方面也使用的OPPO家ColorOS,很难想象这是一款OPPO没有大力支持的产品。
不过设计方面像归像,还是有一些特别的地方,比如悬浮屏、优异手感的 BabySkin 覆盖也展现着一加作为一个全新品牌的探索与尝试。
在我个人看来,由于 OPPO 的影子太重,又用了奇丑无比的 ColorOS 。一加一代是较为平庸的,甚至因为之前期望过高而略有一点失望。像是潜力非凡却刚刚学会飞行的雏鸟,气质非凡又显得有些弱不禁风。
二代的手机发布后,我们看到了如今羽翼丰满的一加。像是战场归来的青年,不管颜值如何都无法掩藏质感浓厚的刚毅。说到手机的颜值,魅族一直都透着一种阴柔美,这种美较为有穿透力,即使工信部的证件照也不能减少其锋芒。而一加 2 这种机型,证件照和真机就是完全不同的风格。记得发布前看到工信部的照片后我对一加2是极其失望的,设计语言和一代比貌似没有任何突破,背面摄像头的布局摆放也丑的令我发指。其实不止是我,网上基本都是叫丑声一片。但是发布会之后,奇迹发生了——媒体和官方高质量的真机照完全让一加2焕然重生,边框和摄像头边缘的金属,背部的原木都散发着令人迷醉的质感,让我欲罢不能。 除了极具质感的机身设计,一加2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以下几项:屏幕、拍照和氢 OS 。本文将重点通过这些方面来重点展示一加 2 ,但在此之前,先允许我从开箱开始说起。
之前在网上听到有些人抱怨,说现在某些数码产品体验,不好好写感受,光开箱就占据很大的篇幅。我很能理解他们说这句话的心情,但是对我来说,包装也是体现产品定位和厂家用心程度的关键组成部分。所以依然会是我写体验文章的必备环节。
一加的品牌颜色为红色,所以整个包装都是红色,色彩艳丽,十分吸引眼球。一加2的包装没有延续一代宽扁的正方形设计,而是采用了刚好能容纳手机正面尺寸的长方体盒子设计,这种设计非常成熟常见,iphone和坚果都是这种包装。
但是和iphone、坚果的简约白色设计不同,一加2的包装盒上压印了阿拉伯数字2的纹路,显得有些别致。
打开包装盒,里面是常见的三层设计。上层为手机,中间为说明书保修卡,下层是充电头和数据线。从这张图可以明显看出,一个好的包装设计是能让你在开箱到过程中感受到愉悦的。
白色的本体加上红色两边的点缀,让充电头显得精致动人。
比较遗憾的是这个充电头只支持 5V 2A 的最大输出,倒不是说这个充电头有什么问题。只是这个参数表明了一加二是不支持任何快充技术的。这对拥有大电池的一加 2 无疑是一个短板,同样的电池容量,要比支持快充的手机慢上至少半个多小时才能充满。
看过充电头再来看看数据线,一加2采用了红色扁平设计的数据线,也就是所谓的面条线,面条线的好处是不容易缠绕打结。一加的这跟面条线无疑是有点粗厚了,导致在街上插着移动电源使用的时候有些碍事。
一加 2 的 USB 头采用了无框的扁平头,猛一看,很多人会说,这种设计很常见啊,我U盘就是这种设计,没什么特别的。其实一般这种设计的插头只有一面有金属触点,而一加2的这根两面都有,这就意味这这根USB线可以正反都能插。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就是 USB 插头第一次插永远都是错的,最懊恼的是第一次没插进,换一面发现,第一次才是正确的。一加 2 成功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有的朋友又要问,这么简单的解决方案,为什么这么多年就只有一加做了呢?主要是因为双面的触点会照成短路,一加专门加了一块处理芯片进行智能屏蔽才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技术加成本的限制,只有一加下了这个狠心。
连接手机的这边采用的是 Type C 接口,而不是安卓机常见的 Micro USB 。带来的好处是非常显而易见的——正反都能插,这个对于 iPhone 用户已经习以为常了,但是对于安卓老用户,确实是非常实用的提升。而这种设计现在也会造成一定的麻烦,就是 Type C 在当下还不常见,每天上班回家这根唯一的充电线都得带着,万一忘了就绝对的悲剧,因为出门都不好买。所以建议一加 2 的用户都再买一根 Type C 接口的线以备不测。官网也提供转接口可买,29元的价格不算太贵,但如果随机标配就更良心了。
但这个问题终究不会是个问题,以国产手机现在的竞争态势,Type C 接口必将在一年内普及。不相信的等着瞧好了,一加只是较为先行了一些而已。
这根数据线另外一个不得不提的点是它自带了一根捆绑胶条,便于收纳。对于一些数码产品较多的用户实在是良心设计,不用看着包里的各种数据线一团乱麻。当然,对于懒人其实也并无卵用。
看完了配件自然轮到真机上场了,一加 2 的正面算不上什么特别,中规中矩。比上吧,没有极致的窄边框,前置摄像头的位置有点奇怪。但比下吧,最起码没 Low 到在正面放品牌 logo 。多看两眼,还是比较舒服耐看的。
正面的下方是一个指纹识别按钮,在 15 年的今天,我们看到这种微微下凹,边缘带金属的按钮基本会有两个直觉——首先这是一枚带指纹识别的按钮,其次,这个按钮可以按下去。对于一加 2 ,第一个直觉是对的,而第二个,居然就错了,因为这是一枚触摸按钮,不能按下去。刘作虎解释说在两个触摸按钮中间加一个实体键会分裂用户感受,而我想说,做一个明明像是实体的按键却不能按下去才是真正反人类。
这都不是关键,因为时间长了都能习惯。正真的问题在于,这个触摸 home 键还非常不灵敏。有的时候按四五下可能它才有反应,按的时候接触面积大点可以提高成功率,但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更严重的是在充电的时候,基本上就处于失灵状态。我在网上看到很多加油都有同样的反馈,应该不是个例。硬件应该是没法改动了,不知道后面软件方面还有没有优化空间。
正面上方是听筒和前置摄像头,听筒金属网部分和玻璃基本处在同一个平面,不会像 iPhone 一样积灰。前置摄像头开孔较大,处理的精致程度和 iPhone 、锤子也有明显差距,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面的美观度。
翻到背面,就露出了一加 2 外观最具特色的部分——后盖,排除标配的砂岩黑,一加 2 共有黑杏、酸枝、竹质、凯夫拉四种个性后盖,我这次拿到的是酸枝版本。
背部的上方正中是摄像头模块,和一加一代相比位置有所下移,主要还是因为追求大的感光元器件导致摄像头厚度增加,只有放在机身中间较厚的地方才能保证摄像头不突出。对于一帮在苹果带领下自暴自弃甚至拿丑陋当个性的机型来说,精神还是难能可贵的。
但是要说因此一加二的摄像头设计的好看吧,我也不赞成,一大块木料中间这么大一块摄像头区域真的很难称得上美观。这块区域上边是双闪光灯,却不是双色。这个无伤大雅,因为我是永远不会开闪光灯拍照的,中间是摄像头,下部是激光辅助对焦组件。对于激光对焦还是相位对焦,消费者永远不应该关心,够快就好了,管他什么技术原理。拍照是后面一个重要的环节,这里就先不细说了。
一加二的边框舍弃了一代的包裹式设计,改成了类似三明治结构的三层设计,中间一层是金属边框,不得不说,这一圈金属给整机的质感加分不少,侧边的按键也都是同样采用金属材质,一体感好,没有偷工减料。
值得一提的是左侧边的三段式静音开关,也是一加二在外观上唯一能区分高低配版本的地方——低配的按钮是纯平的,高配的有网格纹路。三段式分别是响铃、勿扰和静音。
单独的静音键好不好,在我看来绝对的好, iphone 从一代至今,始终保持着独立静音开关的设计,好处就在开会或上课的时候,手伸口袋里一拨就能静音。人是很纠结的社会型动物,不管是工作还是上学都存在着两种环境的频繁交替,一直静音怕漏接电话,一直响铃会在关键时刻手忙脚乱。而独立的静音开关就极大的降低了这种纠结的成本。
而一加二的三段式结构设计的好不好呢?我的结论是不好,或者说不够好。理由有两点:第一,一加感觉像是不想照搬 iphone 的两极设计,为了创新而创新加入了中间档——勿扰。而勿扰模式的需求等级真的有那么高么?对于一般的职场人士而言,平时基本是没有那个魄力去开勿扰的,即使是偶尔度假不想被打扰也可以通过上拉工具栏来开启勿扰,因为这种情况频率极低。现在很多手机都有勿扰模式,回家回想下自己,用几次?
相反,我认为手机在无意识情况下进入了勿扰模式才是真正可怕的。而一加二就具备这样的风险。大家细心会注意到, iphone 的静音开关方向是和边框呈直角的,而一加二是平行。不要小瞧了这个细节,一加二的这个设计很容易在你把手机塞口袋的一瞬间被口袋边缘蹭到了开关,然后手机就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进入勿扰了。如果说之前我的这方面担心只是理论上的,那一加二到手之后就完全验证了我的想法,在我使用它的这两个星期里,至少两次手机被莫名其妙的打入了勿扰模式。除了被口袋蹭到,我想不出什么更合理的解释了。
既然是可拆卸的后盖,我们就把后盖拆开来看一看。
卡托位于背部左上角,双卡双待都是 nanoSIM 卡的卡槽。一加二延续了一代的双网通设计,只要不是一入深似海的电信用户,在使用上都没什么问题。
大家可以看到,拆除后盖的一加二依然是十分的干净漂亮,螺丝都选用黑色,一体感很强。目前能看到如此漂亮内部设计的厂家不多,我了解的就是一加和锤子。不如拿坚果出来比一比。
好吧,我是故意的,虽然一个是千元机,一个是下一年度旗舰。但从设计上来说真是一对欢喜冤家,比如,同样的个性化后盖设计不说,还同样支持根据后盖自动更换主题。
同样的小芯片识别设计,却又采用了不同的技术原理,坚果是利用四块导体进行排列组合,而一加二用的是不同的电阻进行区分。从卡扣上来说,坚果的设计卡扣更紧,而一加二会有比较大的往下按压的空间,好在实木后盖比较厚,一般也容易咯吱响。
坚果采用的是塑料材质的后盖,用了纹路来降低廉价感,而一加二用的是进口原木,一看就价值不菲。这也是两者的根本性差别——定位不同。
除了个性化后盖之外,两者的设计语言也是出奇的相似,同样的背部弧度,同样的底部对称设计,这就是缘分么?
好在一个是极致的拟物,一个是极致的扁平。翻到正面来,一切又并不相同了。
看完了硬件,我们再来看一看软件部分。
上面说到,去年一加一代发布的时候,我是有些许失望的。而失望最大的来源就是它预装的 colorOS 系统,从我的审美观来说, colorOS 可以评得进国产定制UI丑陋排名前三甲。不错的外观加上当时超越旗舰的硬件配置,像是看到背影美女,一回头就令人好感消失殆尽。
即使抛开 colorOS 的美丑不论,使用老东家的系统也一定非一加所愿,因为这会对一加追求独立的品牌建设形成阻碍。但是,初出茅庐,羽翼未满,即使硬件都没有脱离 oppo 的影子,更何况自己开伙打造自家系统呢。手机产品的核心就是硬件和软件两大块,尤其是 iphone 发布以来,硬件性能过剩,配置趋同,系统逐渐成为手机厂商区分彼此,加大用户粘性的核心竞争力。所以,一加打造自家的系统是势在必行。
终于,一加于今年 5 月 28 召开发布会推出了自家手机系统——氢 OS 。氢 OS 是在坚持 Material Design 风格的情况下对系统进行了重新的设计,氢表达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氢 OS 的设计理念。安卓系统在 5.0 之前都是比较极客范的,说得直接一点就是简单而丑陋。而 5.0 带来的 Material Design 风格完全推翻了之前的一切。用我跟同事开玩笑的话说就是—— google 终于请得起设计师了。
如果在安卓 5.0 之前,备受期待的是 iOS 从 6 到 7 的转变。自从苹果干掉了 Scott Forstall,让强纳肾负责 ios 设计之后,我就一直翘首以盼传说中的扁平化转变。结果 ios7 正式发布那刻,我却被丑哭了,甚至一度对扁平化风格失去了信心。直到 Material Design 登场,让我意识到这才是我要的扁平化设计。
原生设计虽好,但在我大天朝也难免会水土不服。且不说不能使用的原生服务,就各种形态各异的第三方应用图标就够强迫症患者喝几壶了。氢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原生 5.0 的各种水土不服和不完美,却没有丢掉 Material Design 的内核,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国产系统精品。
而一加 2 代接踵氢 OS 而来,标志着一加已经逐步趋近完整,稳步走向成熟。废话说了那么多,不如直接拉出来看看。
锁屏界面是进入系统的第一关,我们先从这里看起。
氢 OS 的解锁手势是从下往上滑,这本身没有什么特别的,魅族等很多厂商也都是这个操作逻辑。但是我从来没见过为了配合解锁手势专门设计挑选锁屏壁纸的,一加 2 的默认壁纸基本都具备一种“向上”的状态,前两张比较明显,基本就是一个向上的箭头。甚至那群火烈鸟也都是昂首向上的姿态,实在是设计的精妙。基本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一加对待产品的态度和出众的审美水平。
推开锁屏壁纸,进入到了氢 OS 的桌面。首屏的上三分之一都被“氢视窗”占据,大屏带来的优势在于即使这样,下面还能能放下三排图标,不同传统的手机桌面,氢 OS 一排只放了三个图标,第一屏刚好是老罗推崇的九宫格设计。
实际视觉效果怎么样呢?不得不说十分漂亮,清新的色彩加上 Material Design 风格的图标,简直是颜值报表。第一屏好看,其实不代表后面几屏都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当年魅族就被评价神一般的第一屏, XX 一样的第二屏。究其原因主要是第三方图标大小、设计风格不一照成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后来由老罗牵头,几大厂商开始采用重绘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对于绝大多数的常用原件,氢 OS 都进行了重绘,即使没有重绘的,基本也都限制了大小防止突兀。最终达成的结果是不错的,但绝对没有第一屏那么好看。
长按氢视窗就可以重新选择氢视窗图片,系统会自动分析图片的色彩构成,提供五种背景色以供选择。官方自带的图片全部效果超群。
氢视窗的图片是支持从相册进行选择的,这也是一种面向大众的妥协。完全不妥协的比如老罗的锤子,就完全不支持桌面壁纸,以保持纯净。而一加允许你换,但只给你三分之一,留三分之二纯色保持一定的洁净度。
按左侧虚拟按键可以调出氢 OS 的多任务界面,看到这里大家都懂了,就是跟原生一毛一样啊,向左划是清除,向右滑动是锁定。
锁定的功能对于安卓用户已经完全无感了,而对于 iphone 用户真是泪流满面,把微博锁定了,就再也不用担心丢失阅读进度了。现在还有定制安卓没有后台锁定功能的么?有,锤子!再次泪流满面。
再来看看氢 OS 的桌面手势,首先,从顶部向下拉是国际通用的——不管苹果还是安卓都是调出通知栏。但是自从安卓手机屏幕越来越大后,很多系统就开始支持屏幕内下拉调出通知栏。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安卓原生现在也是这个设计。但是氢 OS 并没有采用,氢 OS 屏幕内下拉是和 ios 一样调出搜索栏。在 5.5 英寸屏幕下,这种设计是非常反人类的,所以一加采用了另一种辅助设计——双击 home 键也能调出通知栏。
但是,注意,但是来了。前面外观部分讲到了,一加 2 的触摸 home 键非常不灵敏,尤其是充电状态下几乎处于半失灵状态。双击 home 键的结果就是要么一次都没识别,没反应,要么就是只识别到了一次,返回主页了。这真是极其崩溃。另一个跟通知栏相关的问题是锁屏界面无法调出,也就是说必须解锁进入系统才能下拉出通知栏。
从屏幕下部边缘向上滑动可以调出和 ios 类似的控制栏,但是更接地气,比如加上了数据流量、 VPN 和位置信息的开关。
对于一个音乐爱好者而言,能否快速控制音乐播放也是一个考察重点。
氢 OS 目前是没有自带音乐播放器的,出厂默认安装网易云音乐。这款软件也是目前好评率爆表的优质应用,使用起来十分顺心。在播放音乐时,氢 OS 在锁屏界面是可以直接暂停或下一首的。但是封面的显示设计我不太喜欢,如果从我以上截的图来看,还是感觉挺好看挺有腔调的。这事因为图片缩小了,原始屏幕 1080P 的分辨率再加上拉升放大的封面,实际显示效果还是非常粗糙的。而且有个比较头疼的问题是,放完歌,拔下耳机是对封面显示没有任何影响的,要恢复正常的锁屏界面必须在通知栏把播放快捷窗口关掉才行。
还有一个有特色的地方在于,氢OS可以根据一些短信模板来生成美观易读的短信卡片。好是好,但是现在短信利用率真的是越来越少了。
到此,氢 OS 个性化的东西基本上都讲完了,第三方 APP 内的使用各厂家都是不会有任何区别的。不如我们来对比下几个有代表性的系统 UI ,一个是 ios ,它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手机系统。另一个是 Smartisan OS ,与氢 OS 相对,是极致的拟物风格。看看到底有多大的差别。
锁屏。
桌面。
设置。
通知栏。
控制中心。
日历。
多任务。
时钟。
天气。
这三个各具代表性的UI设计你更喜欢哪一个呢?对我而言,氢 OS 和 Smartisan OS 我同样喜欢,而 ios ,就先将就着用吧。
从氢 OS 中,我们看到了一加的审美和用心,整体的使用体验也是非常的流畅易用,但是氢 OS 也存在一些交互逻辑不合理,功能缺失的问题。需要给予产品经理和工程师一定的时间去思考和完善。以目前的基础和发展势头,氢 OS 必将占有国产定制 ROM 中重要的一席。如果说的直白点,国产我能看得上眼的目前只有氢 OS 和 Smartisan OS , flyme 本来也不错,可惜学 ios 搞了毛玻璃。
屏幕对我而言,是选购手机产品首要的考察对象,因为再高的硬件配置,再好的相机优化,再美的 UI 设计最终都要通过屏幕来展现效果。我们每天把玩手机其实最主要都是在和屏幕进行互动。
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当人们渐渐地觉察不到 1080P 、视网膜、 IPS 的惊艳之处时,我们就再也回不去了。我时常在威锋 ipad mini 板块看到人们抱怨 mini 的分辨率太差,甚至因为字体发虚而严重影响阅读心情。虽然会觉得他们过于浮躁,舍本逐末。但当一块更好的屏幕摆在眼前的时候,我也完全没理由不去选择更好的视觉体验。
其实在这个相机尤其是单反都普及,我都可以自称摄影爱好者的年代,大家对显示效果的需求也是一种必然。我最接受不了的就是在电脑上调出的满意照片却在另一台设备上显现出诡异的色调。
在绝大多数手机厂商只会一味迎合市场,使用 2K 和 100%NTSC 色域屏幕的今天,一加 2 坚持采用 1080P 顶级屏幕令我感动。就像绝大多数消费者都误认为像素数越大拍照画质就越好一样,在 5.5 英寸以下的尺寸上, 2K 的屏幕并不和显示效果最好划等号。 100%NTSC 广色域也是一样,在绝大多数设计师摄影师都在 sRGB 环境下进行素材生产的今天, 100%NTSC 只会带来偏色和过度的浓艳。一加 2 勇于对市场伪需求说 NO 的勇气令我感叹。
当下,手机屏幕的 PPI 普遍都超过了 400 ,所以在我看来,衡量一块屏幕最主要的就是两块——亮度和色彩还原。
我们先来看亮度。在一加 2 的发布会上,刘作虎提到屏幕说的最多的两个字就是通透,而刘作虎认为通透的核心是亮度。其实这种说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随着千元机市场残酷拼杀的展开。红米 NOTE2 、坚果等一众几百块钱的机器都具备了色彩表现力出众的屏幕,和旗舰机型的差距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最大也最容易被普通消费者忽视的其实就是亮度。我们使用手机的重要场景之一就是户外强光下,亮度是提升画面表现的最直接有效方式,小米吹捧的所谓“阳光屏”确实能使强光下的可读性升高,但是对色彩要求较高的人明白它会照成画面的巨大失真。
一加 2 的屏幕最高亮度能达到 600 尼特左右,而千元机普遍在 400 左右。本来一加 2 在低光照条件下是对最高亮度进行锁定的,只有在强光下才开启最高亮度,结果一众评测文章表示其屏幕亮度不达标,所以后来的软件更新中把锁定解除了,手动即可调节到 600 尼特的最高亮度。阳光下表现感人。
说完亮度再来看下色彩表现,一加一代的 JDI 屏幕有着一个通病,就是底部发黄。一加 2 已结没有了这个问题,具体的色彩表现我们同样来找两台代表性手机进行实际对比。对了,你们知道是哪辆台手机的。
从色彩实际对比来看,一加 2 和 iPhone6 的表现几乎是一模一样的的。和 iPhone 一样的色彩表现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非常优秀。屏幕的本职工作并不是要色彩艳丽,而是应该准确还原,设计师选择了这个颜色,我们的屏幕就应该准确的还原这个颜色。摄影师拍摄并最终后期确定了这个色彩,屏幕也应该忠实的展现这个色彩。
就像如果你是一个重口味的食客,应该挑选一家符合口味的餐馆。而不是在大厨精心烹饪的美食上再撒上一把盐。
比较有意思的是坚果,除了色彩比前两者稍稍艳丽一点之外,各方面表现毫不逊色。加上锤子极其优异的字体优化,可以说是我近几年看过的最舒服的一块屏幕。当然,一加2屏幕的整体表现还是优于坚果的,主要是 600 对 400 尼特的亮度差异悬殊太大。
如果说一加 2 和 iPhone6 的色彩差距不大,是不是就代表素质和 iPhone 完全一样呢,其实也不是,这点在可视角度上就体现出来了。虽然都是IPS屏幕,可视角度都很优异,但是在低角度下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亮度衰减。而在几乎相同的角度, iPhone 的亮度衰减明显小于坚果和一加 2 .图片看起来 iPhone 6 好像白茫茫的效果很差,其实这正好代表了 iPhone 低角度下的高亮度,只是因为测光是以一加 2 屏幕亮度为基准了,iPhone 6 屏幕因为高亮度反而就过爆泛白了。而在以上的屏幕对比中,我都是把三台机器调整到差不多的亮度水平进行的。
总的来说,一加2的屏幕是绝对顶级的,对屏幕要求高的同学保证能满意。如果你偏爱色彩浓艳而失真,请出门选择小米和三星。哦对了,其实目前三星S6系列也改善了屏幕的色彩还原,不再一味追求高色域了。
在我还在上大学的时候,买相机是一种高消费行为,而单反更是名副其实的奢侈品。虽然在省吃俭用之下勉强购入了一台入门“奢侈品”,但其使用的期间却带给我无尽的纠结。我相信这也是困扰很多爱好拍照人士的问题:出门前,觉得单反太重,不想带。而遇到精彩的场景,又没有相机记录下来。
可能会有人会说你这明显是伪摄影爱好者的表现,这么说也没错。我从来不敢自诩为摄影师,拍照只是我记录这美丽世界精彩生活的一种手段。具体照片具有多高的艺术水准并非我所关心。
有人说,世上最好的相机就是你手中的那台。有再好的器材拍照时不在身边都是浮云,从这个角度讲,手机天生就是拍照的利器。
在部分无良厂商长年累月的宣传误导下,绝大部分的普通消费者都认为相机画质等于像素数量。其实,像素数和画质一点关系都没有,像素提升带来的只是更好的解析力,而这种解析力对于只在手机和电脑上看照片的普通大众来说几乎毫无影响。主流的手机屏幕和电脑屏幕现在基本上都是1080P,即1920*1080分辨率。算出来也就200万像素左右。1300像素相机拍摄的照片在200像素的屏幕上显示,除非放大观看或对照片进行裁剪,不然过高的分辨率基本上不会有太多的优势。甚至在图像传感器不变的情况下盲目增加像素数只会照成画质下降。
画质好不好主要是看单个传感器像素的尺寸,因为单个像素尺寸越大就代表了越大的进光量。所以,一加 2 并没有一味去追求高像素,而是在 1300W 的标准之上选择更大的图像传感器,也因此而放弃了索尼的元器件。理论是一方面,具体表现如何呢?
刘作虎评价一加2在拍照方面可以 PK 一切手机,那就来和标杆机型 iPhone6 进行一下对比吧。
首先是室外最常见的拍摄场景——蓝天白云加建筑。第一眼看上去两者几乎没什么差别,发色倾向十分接近。但细细观察可以看到iPhone6拍出的蓝天更加深邃,白云更加通透。
这组对比本身是想比较色彩还原的,但是结果看来两者都十分优秀,几乎没有差别。区别在于 iPhone6 的自动曝光值更高些,微微有些过爆,而一加 2 把握的更好。此外,可以看出一加 2 的广角更大,可以容纳更多的画面。
对于红花绿叶的色彩表现,二者表现出了明显差异,一加二样张更加浓艳,对绿色的还原更好。而 iPhone 的样张表现则比较灰暗。如果论及好坏,则没有定论,普通消费者可能更喜欢左边,而摄影师很可能更倾向于右边,因为后期的空间更大。
夜晚的样张两者色彩表现依然接近, iPhone 要稍稍艳丽一些,而此张样张暴露了一加 2 的一个缺陷——炫光光斑控制极差。一般来说拍照遇到这种情况多半是你的镜头没有擦干净,而一加 2 的问题则出在镜头模组。如果在夜间拍照避开路灯,一加2的夜间成像还是不错的。
最后我们来对比下 HDR 模式。二者的差距也是相当巨大,一加2的HDR明显用力更猛,暗部亮度更高,细节更多,因用力过猛也会产生更多的彩色噪点。而 iPhone 更倾向于控制高亮地区,暗部提升不明显,但画面更为纯净。
说到 HDR ,可能有部分人不了解。它主要是解决相机感光元件宽容度低的问题,说的直白点,就是在逆光的情况下,我们对着暗部测光拍摄可能亮部就过爆了,而对着亮部测光,暗部又漆黑一片。 HDR 模式就是连拍两张或以上不同曝光值的照片然后结合不同照片亮部暗部表现进行合成形成一张高宽容度的照片。
一加 2 的拍照选项比较简单,除了 HDR 还有一个画质加。画质加的实现方式和 HDR 比较类似,都是连拍多张照片进行合成,而 HDR 是拍摄不同曝光值的照片,而画质加是连拍同样参数照片合成来消减噪点,提高画面纯净度。但根据我的观察,画质加模式还是建议在夜间开启,白天光线充足的情况下可能会造成色彩暗淡和锐化过度。
为了直观展示区别,我特意在同一场景进行分别拍摄。
普通模式在逆光情况下几乎是不可用的,除非你就是为了拍剪影。开启画质加后,暗部细节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而 HDR 模式,大家应该能彻底看明白了吧。
对比分析完毕,下面来分享一些样张。除了论坛上传限制进行的尺寸调整,未进行任何后期除了,裁剪都没有哦。
对于热爱手机摄影的我来说,只发原片是远远不够的。以上只是为了保证体验的客观和真实。既然原片也发了,请允许我再发一些处理过的作品。以下的照片全部经过裁剪、调色。
近两年来,国产手机的相机水质基本都是在做跨越式的发展, oppo 、 vivo 的相机优化时常令我不得不刮目相看。一加经过两年的积累,成效同样显著。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具备了 PK 一切相机的资本。
不过拍照除了画质,同样不可忽视的是整体拍照的体验,而这一点恰好是一加是不足之处。久到离谱的快门时滞,逻辑混乱的模式切换首饰,图库照片不支持编辑操作都是一加2目前拍照方面的致命伤。不过好在这些问题都是软件层面的,我十分期待随着氢逐步完善,一加2的拍照体验可以上一个大的台阶。
在我的手机体验文章中,关于硬件性能的部分都是放在后面的。不是为了压轴,只是因为无关紧要。
消费者应该关心的不应该是详细的硬件详解,而应该是他们最终产生的实际体验。电池 3000 毫安续航 6 小时和电池 1500 毫安续航 10 小时的两台机器,你会选哪个?答案毋庸置疑。而两类厂商的价值观就在这两种选择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多数国产厂商只喜欢宣传硬件参数,什么都是越高越好,越大越好。而高价值观厂商喜欢宣传体验,而不告诉你硬件细节,苹果的发布会提过CPU频率、电池容量、内存大小么?
对于一加 2 也是一样,都已经用了目前顶级的骁龙 810 了,还能说些什么?如果还有游戏不能玩,那不是游戏本身有问题就是见了鬼了。唯一关系到体验的问题就是,这台手机会不会因为骁龙 810 的采用而发烧。
一加宣称经过他们优化的 810 是冷静的。整体体验下来,说完全不发热是不可能的,但通过调整CPU核心调用和凝胶散热,一加2的正常使用是不会产生太多热量的,但是如果长时间拍照或玩游戏,依然会发烧。整体而言,优化的不错,在可接受范围内。
再来聊一聊续航。一加的续航还是不错的,正常使用比我用 iPhone6 的时间要长。但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续航之后,之后怎么办?当然是充电,室内接电源或是室外接移动电源。这个时候重点来了,一加 2 不支持快充,从体验感受的的角度来说就是充电非常慢。这意味着你在大街上挂着移动电源的时间会非常长。
到此,我对一加2的性能方面做一个小总结:结合氢 OS 5.1.1 的内核版本,一加 2 的体验非常流畅,流畅的不像安卓机。嗯,关于这个章节,你知道这点就足够了。
体验快到尾声,让我们来一起通过图片来感受一加 2 的美吧。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发展,一加已经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风格清新而精美的氢OS标志着一加的完整和成熟。可更换木质后盖和金属边框彰显着一加2的独特质感。2016 年年度旗舰的宣传语稍显浮夸,但在2015年的一众机型中确实鹤立鸡群。无疑,对于绝大多数的男生来说,一加 2 具备着难以抵挡的诱惑。
不过,一加 2 也有着一些的缺陷和不足。这些问题多数来自于初出茅庐急待完善的氢 OS ,需要我们给一加一点时间。而充电时间长和机身过于厚重的硬伤我们也不能忽视,尤其是后者,对于长时间使用的舒适度还是影响较大。
以上,就是我对一加 2 的全部体验感受。希望能对各位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