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大秦帝国”:秦国何氏?始皇称呼?
前几日,笔者《〈大秦帝国〉画蛇添足,称屈原为“芈原”》一文,受到不少网友关注。
这篇文章主要讨论了先秦时期“男子称氏”“女子称姓”这个问题,解释屈原不应该称其姓“芈”这一问题。
而不少网友由此引发,开始讨论秦始皇的姓氏。
网友观点
这里面有很多观点,除了固持今日习俗,称其为嬴政的观点外。主要还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秦国自立国就和赵国同宗,都是赢姓赵氏,所以应该称其为“赵政”。
第二种观点,秦国应该是秦氏,秦始皇生于赵国,而称赵氏。
第三种观点,实在难以评论,大家自己看:
司马阉人不说也罢!连姓氏由来也不说,搞毛线。说人家王室嫡系有祖传的氏就错了,命氏命氏啥叫命氏?氏为神圣,首领,胙土命氏就是封一地首领,秦始皇废分封之后你觉得还有氏吗?因生赐姓,生于赵当然姓赵,氏赵可能吗?就像商鞅,姬姓,又叫卫鞅,公孙鞅,商鞅啥意思:姬是老祖宗的姓,生于卫地又姓卫,又是卫国公侯之孙所以叫公孙,介于姓与氏之间,封于商地是为氏商。
基于网友提供的宝贵指教,先将自己的思考整理如下,绝非定论。不同意见的网友可以交流,但不要谩骂。
有关姓氏的几点共识
首先,我们应该确定几个共识。
第一,先秦时期,男子称氏,女子称姓。
宋·郑樵云:“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
明末顾炎武:“男子称氏,女子称姓。”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此周之通制也。……讫于春秋之末,无不称姓之女子。”
第二,我们这里所说的例子,都是先秦时期的贵族,而非先秦时期的庶人。
宋·郑樵云:“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顾炎武:“最下庶人,庶人无氏,不称氏,称名。”
第三,姓标明血缘关系,不会随便更改,氏可以在后世改变。
顾炎武说:“氏,一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
如果姓也可变,那么“姓”怎么能够用来区别婚姻,如何形成“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观念?
因此,第三种观点,不攻自破。甚至将“公孙”也当做姓氏之一,更是可笑!而自己却趾高气昂,蔑称太史公,更显小人之态。
秦国之氏
为了弄明白,秦始皇的称呼,我们首先要弄明白秦国之氏。
首先,网友观点,一曰赵氏,一曰秦氏。其实这两种观点,文献中都有。
认为秦国是赵氏者,以《史记》为主。《史记》云:“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
《史记·秦本纪》云:“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缪王,……西巡狩,乐而忘归。徐偃王作乱,造父为缪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缪王以赵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为赵氏。”
基于此,清人洪亮吉云:“此秦氏赵所由来也。”
日本学者泷川资言也说:“缪王以赵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为赵氏”之事“是秦之所以氏赵”。(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卷六《秦始皇本纪》)。
可见,主要观点都是基于《史记》记载,而认为秦国为赵氏。
秦国赵氏的疑问
但实际上,这种观点很有问题。郑樵《通志·秦纪》明确指出“司马迁不通姓氏学”。
首先,我们来看《史记》记载“造父受封之事”:
缪王以赵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为赵氏。自蜚廉生季胜已下五世至造父,别居赵。赵衰其后也。恶来革者,蜚廉子也,蚤死。有子曰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以造父之宠,皆蒙赵城,姓赵氏。
造父受封赵城,是赵国先祖(“赵衰其后也”,说的就是这一点。),而非秦国先祖。但此时秦国先祖“非子”尚未受封,依附造父,所以说“皆蒙赵城”,此时非子为赵氏无疑。
但如果继续读《史记》就会发现问题:
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马于汧渭之闲,马大蕃息。……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
非子因为周天子养马,被周孝王封于秦,此时非子不再依附造父,从此称为“秦赢”。这正应该是“胙之土而命之氏”的表现。
《史记》又载:“ 秦嬴(非子)生秦侯。秦侯立十年,卒。生公伯。公伯立三年,卒。生秦仲。”
非子子孙,称“秦侯”“秦仲”,应该都是“秦氏”。
至秦襄公之时,秦国正式受封,列为诸侯:“周避犬戎难,东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襄公于是始国,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
襄公自列诸侯,更无再用当初所附造父氏之理。
前人已经指出,司马迁对秦国为赵氏的记载,不正确的。
清代史记学大家梁玉绳《史记志疑》云:“此《(秦本)纪》前云“非子蒙赵城姓赵氏”,《始皇纪》云“姓赵氏”,此论又云秦为赵氏。夫后人追溯所出,秦、赵可以互称,若专言其姓氏,岂容混冒妄载。……秦不当氏赵。”
郑樵认为,司马迁之所以如此记载,是基于汉代人的观念(汉代姓氏已经混为一谈):“今秦氏自非子得邑,则以秦邑为氏;及襄公封国,则以秦国为氏。……岂有秦国之君而以赵国为氏乎?汉魏以来,与此道异,(司马)迁汉人,但知汉事而已。(《通志》卷四《秦纪》)
以上是对秦国赵氏、秦氏的论据的整理,不知道网友支持哪种观点?本人认为,秦氏比较合理,非子之时,可能曾经因依附造父而称赵氏,但自从得秦邑,当以“秦”为氏。
秦始皇何氏?
秦国历代国君,普遍是秦氏,那么秦始皇为何氏呢?
赵氏?
战国人、汉人普遍称秦始皇为赵政。
战国著作《世本》,称秦始皇“生于赵,故曰赵政”(《史记·秦始皇本纪》唐司马贞《索隐》引《世本》。)足见秦始皇称“赵”和他生于赵国邯郸有着密切关系。
《史记·秦始皇本纪》说:“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
东汉后期王符《潜夫论》说,因其“生于(赵地)邯郸,故曰赵政。”
东汉末年高诱注《淮南子》说“(秦始皇)生于赵,故名赵政。”(《淮南子·人间训》高诱注)。
秦氏?
但也有称秦始皇为秦氏的记载。
《汉书·贾山传》载贾山在汉文帝时进上《至言》,就是名始皇曰“秦政”。《毛诗正义》则称秦始皇为“赵正”。(正与政,通假。)
吕氏?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秦始皇为吕不韦之子,而称之曰“吕政”。如《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汉明帝诏书云:“周历已移,仁不代母。秦直其位,吕政残虐。”
这就是关于秦始皇之氏的观点,不知道您支持哪一种?
如何称呼秦始皇?
既然男子称氏,而秦始皇之氏有争议,那么如何称呼秦始皇呢?我们这里说的秦始皇同时代的人如何称呼,而非后世。
其实,秦氏、赵氏、乃至吕氏,都不重要。因为天子、诸侯国君都不称氏。
郑樵《通志·氏族略》云:“凡诸侯无氏,以国爵为氏。”
顾炎武《日知录·原形》云:“最贵者国君,国君无氏,不称氏,称国。”
因此,秦始皇即位之后,当称“秦王政”;称皇帝之后当称“始皇帝”。
那么秦始皇如何自称呢?
先秦诸侯,多自称寡人、不榖,始皇称皇帝,则称“朕”!
即位之前,是公子身份。无国君之位,无论贵贱,皆自称名。孔子自称“丘”,始皇即位之前,当自称“政”。
那么在始皇帝即位之前,又该如何称呼呢?
郑樵《通志·氏族略》又云:“凡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
顾炎武《日知录·原形》云:“公子无氏,不称氏,称公子。”
因此,在秦始皇即位之前,应该称“公子政”。这和史书中公子扶苏、公子重耳、公子益师,等等,无不如此。(天子之子,则称王子。)
此外,正如《通志》所云“公子之子称公孙”。天子、诸侯之孙,不称氏,称王孙某、公孙某。这才是商鞅称公孙鞅的原因(网友的第三种观点)。而楚王问鼎之时,前去回答“在德不在鼎”的人,不正是王孙满吗?
王孙、公孙之子,不再称王、公,则另立其氏。主要以先祖之“字”为氏。这就是《左传》所说“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当时之制,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之子不可再称公孙,乃以其祖父之字为氏。”
比如郑穆公之子,公子去疾,字曰子良。其子称公孙辄,其孙称良霄。良霄就是以公子去疾之字为氏。
又比如,孔子五世祖名嘉(宋国贵族,子姓),字曰孔父。后世以“孔父”之“孔”为氏。
#大秦帝国#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麻烦点赞、分享、收藏。您的支持,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