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劲运动规律

陈式太极拳具有旋转松沉、经纬万端、钩深致远、理精法密、变化无穷、内劲猝发、风驰电掣的独有劲法。这种独特的劲法使一些初学者难得其要,多数人是管中窥豹、背本趋末。学习太极拳须明原理,应掌握住太极拳运动的深奥内涵,方可由懂劲再到神明的旷达妙境。
    陈式太极拳是动作与意识高度统一的内功武术。何为内功?用意识引导周身的开合缠绕运动谓之内功。陈鑫先生云:“心动一发而周身之筋脉骨节无不随之,外之所形皆由中之所发,故曰内劲。”(<陈氏太极拳图说》第284页)又云:”太极拳一开一合尽也。”开合即呼吸之气,是先天之功,拳术动作是后人所编,人们习之乃后天之功,但这些套路架势暗合着人的自然运动规律,因而先天功与后天功应有效地结合起来,演练时以先天功为主。呼吸开合衍生了运动,运动里便形成了一些有收有出、有顺有逆、有上有下、有左有右、有前有后等动作,这些运动在周身相承循环地运行着。比如出手拿东西用逆缠转法,而收回来时必然是顺缠转法;出手是顺缠转法,而回手必然是逆缠收劲。在这里练习者必须清楚三个实质性的问题。
    第一,什么叫做出劲?出劲是由内向外的运动,内劲运行路线与拳架运动的方向一致、统一,运动中的意念引导外形,意催气动,气催肢动,内里如何运行则外表就有所表现,用意念支配周身的转换,做到表里如一,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力达四梢。出劲也叫开劲。
    第二,什么是收劲?收劲是拳势的表面运动与内劲的收回相统一。运动中有屈、落、缩、回等动作时,意念也必须跟着节节收回,以外引内,以外合到轴身。收劲也叫合劲。
    第三,顺逆缠丝劲运行路线是怎样的?在自然生活中开合运动就产生收逆缠丝动作,而陈式太极拳便以自然的顺逆缠丝动作为运动核心。掌握好缠丝劲的运行不仅是练拳者出功夫的关键,也是引化发打必有的运动。顺逆缠丝二劲互变、互为其根,是内劲之源。顺缠劲(掌心向外翻)不论是出劲或收劲,运行路线均在胸前,劲起从胸前,劲落收胸前(即丹田)。逆缠劲(掌心由外向内翻转)不论是出劲或收劲,运行路线均在脊前(即后丹田)。
    太极拳运动有虚实、刚柔、化发等等变化,但这些变化是在开合的缠绕之间。开合缠绕练习起来能看得见,体验起来也能摸得着。如不能掌握住开合缠丝规律就等于盲人摸象,想获得太极拳的上乘功夫很难。现以太极拳的八种劲法举例说明陈式太极拳内劲的运动规律。    ;    、
    一、棚劲。掤劲是出劲,内气为”呼”法。
    诸家对掤劲的论述有三个方面。(1)以字解字,“棚劲如手捧物之意”。“捆,捧也,上承之意,膨也”。“掤劲是向上、向前的劲”。(2)以技击论,“掤向上托起,逆着对方之劲承而向上,使劲不得下降”。“棚劲由身肢放长产生一种弹性,形成一种弹簧劲”。(3)以意气运行讲,“捆劲主宰于腰,贯以意气运动”。
    掤劲的实质为呼气,即开劲也。以手为例,顺缠出劲时意念从丹田通胸过肩肘至腕,掌心由内向外翻转,力达指梢;逆缠出劲时意念从命门通脊背过肩肘运到腕,掌心由外向内翻转达指梢。练习者必须注意,顺逆缠丝出劲均应做到节节贯串、由内达外、意存势傍、形气合一、顺畅通达,切忌用僵劲和大力相抵。此乃是以内催外,以身催手。
    二、捋劲。捋劲是收劲,内气为”吸”气法。
    拳家论捋:”凡敌拥挤我时我用捋字诀。”“捋劲是引进对方来力向左右落空着法,顺势引对方前倒及旁侧的横力称为捋。”以外形而论,“掌心由外向内缠丝称捋劲”。
    捋劲的实质是收回。捋劲应顺其来力收引彼动的同时使己劲收回合劲,表现在手臂上,捋劲为逆缠,掌心由外往内旋转,劲路从指收腕回肘转轴身落脊背收合。此劲运行得当极易引进落空,使敌猝不及防,令其向捋者的左右两侧跌出,此乃借力打力。
    三、挤劲。挤劲是出劲,内气为“呼”气法。
    拳师对挤劲的解释多见于技击和解字两个方面。如”以肱部进击”;“以手或臂贴对方使之无法动弹”;“挤劲是手臂向外和双手同时掤劲交叉向外挪出,称挤劲”;“凡以手或肩背挤住敌身体不得动从而推掷之皆挤也”;“压迫有向外之意”。
    挤劲乃出劲也,其手法为逆缠。劲路运行是意念从命门通脊背过肩至肘达指。此劲脊背挣圆以肱部挤人向内滚卷,双手形成合力,以意导体,内外俱合。
    四、按劲。按劲是收劲,内气为“吸”气法。
    诸家注解按劲归纳有三。(1)技击方面,“遇敌挤进时用手下按,遏抑以制止之,使不得逞,谓之按”。“在腰攻,意气为主,以防对方借力还击”。或“以破前挤之势”。(2)从字面讲,按劲为”将劲力向下称为按”。(3)从动作讲,“其势者如将物粘起而产生上掀之意,按之意要作用在箱体后侧的合页上”。
    按劲的实质为合劲,手法表现为掌心由外向内逆缠,内劲的运行路线是意念从指梢收回到掌部至脊背。此劲的运行如同帮人推车,推车时如果内劲直接出劲到指梢用力反倒并无力量,而将劲从指梢收回到掌部、周身合力推车会力量倍增。练习者如能运转内劲用按劲技击,可发人在不知中,虚中含实、忽隐忽现。

[page]

五、采劲。采劲是合劲,内气为“吸”气法。
    <陈氏太极拳实用拳法>曰:“以顺缠接,接住对方腕部立变逆缠,采劲是自身左右引进对方来力使之落空的着法。”(陈氏太极拳>曰:“两手交叉向左右前后双分的拥劲称采劲。”还有人将采劲释为下沉抓拽借力使其前仆。
    釆劲是合劲,是顺其来力突然间使出的弹抖劲。采劲的手法是顺缠收劲,内劲的运行是意念从指至掌达肘后收胸前到轴身。此劲技击时符合太极拳”合为发”之理,对方跌出方向是彼的左右前方。此乃以形导内,随敌拧裹。
    六、挒劲。衫0劲是出劲,内气为“呼”气法。
    挒劲”是外旋手,是逆旋之法,力在惊弹走螺旋”。“捌,折断也。扭转转移化解之力攻其身”。“例与采捋手法配合不同接手合力立即变分力”,“以转移其力还制其身谓之捌”。
    例劲为惊乍劲,此劲放力干脆,威胁极大。其劲为顺缠出劲,手法以掌心由内向外翻缠转,内劲的运行路线是从轴身胸前通肩过肘至腕指。捌劲可使对方跌向自己身后,此乃意动形随、转臂旋骨。
    七、肘劲。肘劲是收劲,内气为“吸”气法。
    拳家讲:“以肘击人为肘劲。”“肘法是截拦对方劲路而发的。”
    肘劲为合劲,手法为逆缠收劲,内劲的运行路线是意念引劲从指梢达肘发力后回脊背至轴身合成一体,此乃圈隐于内,以形导气,气催肘动,收腕发肘。
    八、靠劲。靠劲是出劲,内气为“呼”气法。
    各家注解靠劲曰:“用肩背等部抖弹撞击进攻。””以近身外侧击人为靠。”“靠均于步法进到对方腿部内或外方接近时即行发劲。”“肘出方圆圈,用身躯的挪劲掤出称靠劲。”
    靠劲为开劲,内劲运行路线是意念从轴身运肩及轴身各部转动击人。靠劲动之至微,发之至骤,功夫纯熟后可达到全身都是拳,一触即发、处处靠击于人。此乃谓劲由内换,背开胸含。
    八法劲路贯穿拳势之中,每招每式处处均要劲由内换、以外引内,把意念引贯其中,做到意到劲到、意动形随、内外交修,纯熟后便能做到开则俱开、合则俱合、收发自如。练习时除应辨别清楚掌握住一足一手的运动规律外,同时还必须掌握住周身左右上下前后相对称的内在运动配合,使周身如同高速旋转的钻头或陀螺,既立如平准又非常稳定。把握对称性的内在运动应掌握三组关系。
    一、左右呼应。左侧发劲右侧相助或右侧发劲左侧相助,欲左先右,欲右先左。如左侧出劲发力,而实质则是右先动收劲,如左侧回劲收引而右侧则应出动发力,拳势的身法、手法、腿法应在旋转伸缩中作对称性的配合,要动俱动,两者配合一体形成合力。此种左右旋转发力既能加大发打力度,同时又能避免自身前倾后仰、东歪西斜之病,保持自然稳定。
    二、上下相依。有上必有下,击上打下,高擎低取。练拳中不单纯是上肢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劲法的运用,下肢同样有踢蹬捭扫跺套衬等劲法的运用,二者上下相随,自然形成一个整体,使每招每式、一举一动的转关折叠都有上下进退的配合,只有这样方能浑圆有力、内劲充足,可避免漂浮虚弱现象。
    三、前后相照,有前必有后。前与后息息相关,前发后塌,前后运动是通过隐与显的形式表现出来的。隐在后,显在前,发则显,助则隐。前发后助是意念和肢体共同进行的,重心不偏不倚,这样长期放收练习便能自然连成一体,功夫高深后可阴阳相生、忽隐忽现,发人而令人不知。
    太极拳的对称关系及各种劲路虽然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太极拳实际上就是处在一个统一体内,周身处处有虚实、处处有开合,开合二劲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相互促进,掌握住内劲运行的锻炼方法,便有了开启太极拳殿堂的总钥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