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贡瓷是民窑所烧,那么朝廷要给钱吗?这钱怎么给?
历史以来官民有别,就拿陶瓷窑口来说,有官窑就必定有民窑,但是官窑烧造也总是有个数量的,当烧造不及满足不了帝王的需求的时候,就需要民窑来进行烧造,并且呈上御前,所以说在流传于世的藏品珍品上,也有很多瓷器是奉御在民窑烧造的,既然说有些贡瓷是民窑所烧,那么朝廷要给钱吗?这钱怎么给?且让艺美君给大家讲一下。
先从宋代供御烧窑说起
说起宋代的五大名窑,名声响亮的无人不知,而耀州窑虽然作为民窑没有入选,但是也因为起独有的特色,它的传世作品的名气丝毫不落这些“国企制造”,耀州窑在宋代北方的青瓷窑场中颇负盛名,堪称翘楚,在茶圣陆羽的眼中,鼎州(即耀州)出产的青瓷茶碗仅次于越窑,质量是非常好的,因而历来有“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美称。
《茶经》:“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共州次……”耀州窑效仿越窑的技巧,博采各地青瓷优点,与南边的龙泉一道,成为了那个时期最为著名的两种青瓷,也正因它有别于龙泉的那种粗犷中带着一点细腻的美,有时也会入选服务宫廷的行列,《宋史·地理志》:“耀州贡瓷器”,《元丰九域志·卷三》:“耀州华原郡土贡瓷器五十事”。
一处民窑,如何入得了采办皇家器皿的官员法眼?1984年,陕西省铜川市(古代耀州)第四中学操场“五代黄堡窑遗址”挖出了10多片“官”字款残片,北宋时期,刻“官”字款的瓷器有很多窑口,比如耀州窑、龙泉窑、越窑等等,其中以定窑为最多,“官”字款出现的年代集中在晚唐、五代和北宋,古瓷爱好者通常见着“官字款”,心里基本有个底。
民窑烧御瓷,古来有之
当然,是在排除了后人作伪时,这官字就有了很重要的研究价值了,就是这曾经就是在北宋为宫廷御用生产过瓷器的证明,那么,作为民窑的耀州窑为何能为宫廷烧造贡瓷呢?其实历史上,贡瓷从来就不一定是官方创立的窑口,史料证明,在北宋之前,都是没有官窑这个概念的,所以说有些贡瓷是民窑所烧,这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
在官窑产生之前,皇家御用瓷称为“贡瓷”,这类瓷器都不是官办瓷厂,而是民办窑厂,基本就是两种供货方式,也就是地方官员从民窑中挑选、采购一批批出窑的精品,进贡宫廷,宫廷直接下单某窑口派专员对接“贡瓷”生产事宜,相当于“外包”,这种贡当然不能是白给,朝廷是要花银子的,不过史料中暂时还未见现银支付的,都是走“赋税减免”的形式给民窑付款订购产品。
贡瓷烧制的款式、品种以及验收的质量标准都得由朝廷说了算,由专门负责此事的官员提供图纸和具体要求,到验收时,再派专员到当地验货,只有品质合格的才会被带走,记在账上,这才算是真正被朝廷购买了,到了京城时,一般还需要再挑选一遍,尖货中的尖货,才能拿去给皇帝嫔妃使用,稍差一点的,就在宫门口卖了创收,由于这些瓷器的品质千挑万选,手头宽裕的贵族和富商都会愿意购买。
除了生产贡瓷,耀州地区窑场承接得最多的业务,还是烧制生活实用器,说得通俗点,只要你画个图纸或给个样品,然后手头有银子,匠人们就能完美打造出你要的瓷器,五代到宋期间,皇宫和百姓家中都有耀州窑,只是品质不同,这在历史上可以说是少有的,可以说下接地气,上有贵气的一种瓷器。
========================
这是中国千年不断传承的文化,
亦是自古至今代代相传的智慧,
更是书写在血液里的祖先密码。
您且留步来聆听这生活的脉搏,
关注我们,一同感受陶瓷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