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苏轼才华横溢,王安石却是不服,于是出...
都说苏轼才华横溢,王安石却是不服,于是出三副对联试其才,谁知苏轼一副都对不出来。
话说苏轼和王安石年轻的时候,有一年他们两到江南游玩。一路上,两位才子是诗来对往,偶尔还填词一首,可谓是唱和甚欢好不惬意。
在世人眼中,苏轼之才胜过王安石,而苏轼平时又有些“恃才傲物”。但文人之间谁又会服谁呢?所以,王安石早就有心要试试苏轼的才华。
于是,他便想着要出几副非常难的对联,来为难下苏轼并证明自己并不比苏轼差。这一天,他们来到了镇江的金山、银山、玉山,在游览一番只后。王安石说我偶得一联,不知道你能不能对。于是出联曰:
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
这一联很难,为何说难呢?首先镇江古名“铁瓮城”,其次联中又将游览过的金山、银山、玉山包含其中。
这一联中出现了四处地名,苏轼寻思半日,始终还是对不出来。心中对王安石的才华却是有些佩服了,淡然仅仅是佩服而已。
其实也怪不得苏轼,这一联一至到现在仍为无对绝联。各位评论区的“对穿肠”不知道能不能帮苏轼对出此下联,欢迎评论区分享你的大作。
第二天,他们来到风景如画的苏州,来到苏州游览苏州园林是必须的,所以他们游览了沧浪亭、拙政园、狮子林、网师园等著名的苏州园林。
之后,他们又出金阊门去虎丘访胜。在途经绵延七里之长的山塘街时,由于有些累了他们便在半塘村休息了片刻。休息间王安石又出一联: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此联看似简单,苏轼乍一听也觉得不难,心想终于可以报昨天的“一箭之仇”了。可仔细想,却找不到一个事物和数字十分对应的下联,这次又是思考了大半日,一直到他们晚上回到住处,苏轼还是没有对出下联。这次他不仅是佩服王安石了,而是对之前自己的“恃才傲物”有些不好意思了。
此联一直到很久以后才有人对出下联:“九溪蛮洞,经过中洞五溪中”,这个上联你能对出来吗?
一连两天,王安石的对联苏轼都对不出来,他心情非常糟糕,可谓是东坡闷闷不乐。心里想着一定要把这个场子找回来。
这天,王安石又邀他同游太湖。苏轼便对王安石说:“镇江、苏州两联,我都还没对出来,但是请大人再出一联,若再不能对,我当闭户苦读三年。”
王安石听罢,也不客气,随手拿起一本《通书》翻了翻,刚好这一年闰八月,年头年尾都有立春节。于是想到一个妙联:“一年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如果说前面两联非常难,那这一联更是“史诗级”的难度,先不说难找相对的事物,光是“二、双、两”三个字就很难对了。当然苏轼也还是对不出来,这次他是真心服气了,正所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果然是文无第一啊。
而在很久以后有人对出了这副千古绝对,下联是:“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其中“六旬”、“花甲”、“甲子”都是六十年的意思,上联三个不同的词代表数字“2”,而下联三个不同的词代表数字“60”。而中国古代的历法算法,六十年一个轮回,便是下联中的“重逢甲子”。所以说这下联对的绝妙。
苏轼与王安石同为“唐宋八大家”,都是著名的文学家,都是才华横溢之人。当然,可能在大多数人眼中,苏轼比王安石更有才,但王安石却比苏轼更懂得为官之道。
毕竟王安石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而苏轼一生则屡次遭遇贬谪,在官场上苏轼可谓是曲折坎坷。
在很多人眼中,王安石和苏轼那绝对是水火不容的存在,毕竟一个是主张改革创新的“新党”,而另一个则被认为是“旧党”,其实苏轼也并非“旧党”,他新旧都不靠,而是有自己的主张。
但不管苏轼是什么“党”,他与王安石在朝堂上是对立的存在,却是不假。他俩虽然政见不合,在文学上却是彼此尊重对方的,甚至可以说是惺惺相惜。所以,民间流出着很多王安石与苏轼的故事。
你能对出这个千古绝对吗?欢迎评论区分享你的大作。#我要上头条#
暮秋鸿雁的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