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最彻底的思考?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晓芳说职场”(ID:XF-SZC),作者:晓芳,36氪经授权发布。
《平凡的世界》里有一句话:
“谁让你读了这么多书,又知道了双水村以外还有个大世界……不幸的是,你知道的太多了,思考的太多了,因此才有了这种不能为周围人所理解的苦恼。”
确实如此,从离开家进入学堂开始,我们眼前的世界就不一样了。
见识过广袤之后,再也不满足狭隘,学会思考之后,再也不满足被支配。
却不知道,我们现在的烦恼,不止是来源于会思考,更应该归咎于思考的还不够彻底。
我相信“物极必反”这个词,忧虑过度,则豁然开朗,悲观过度,则触底反弹。如果还没有做到,那是你已经到达了顿悟的瓶颈口。
美剧《西部世界》里有一句话,令我深受启发:
“意识不是一个由下至上的过程,而是由外至内,不是一座金字塔而是迷宫,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带你接近中心,或者带你绕至边缘、陷入疯狂。”
所以,当你深陷压力和焦虑之中时,思维一定是被什么东西给困住了,耽误了你的思维探索之旅。
我为解决此问题,找到了三个真相。
第一个真相:
环境即压力,压力即自己
为什么压力即是自己?一个抽象名词,一个具象名词怎么能类比。
但这句话我不是乱诹,有出处:
“我对我的环境的关系即是我的意识”,出自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
这里需要补充一句: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即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所谓的环境关系也就是社会关系,我们无法独立存在社会关系之外。
从出生开始我们就在被环境塑造。而我们面临的所有压力,都来源于社会关系。
比如:
社会的阶层、职业有高低贵贱,我们都在为挣得一个光明前程而努力,如果你不努力,社会的舆论和家人催促也会给你带来压力,催婚,催你回家考编,考公务员......
你说,我只听我自己的,但是你不是你自己的,你从一出生就被教育什么是非对错,民族立场。整个社会都在指责贫穷者,无知者,逃避者,自杀者... ...
如果不比较出身,个人与他人的竞争,真正的开始是幼儿园,我们结交新朋友,当众演讲,升学,考试,面试,升职,创业、购房,育儿... ...
这些压力无处不在,直到生命结束。
因此,我可以这样说,没有压力的生活,并不存在,除非你没有意识。
“一个人感受到的痛苦和压力,就是他是最真实的自己。”这句话出自美剧《西部世界》,他们都在解释同一个道理。
借用一下物理学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你会更容易理解:
你所承受的作用力和你反击出去的力相等,你终将被你的压力塑造。
社会带给我们职场人的压力,失业,降薪,客户的刁难、甲方或老板的否定,我们会愤怒,会恐惧,会担忧,更会怀疑自己。也有人选择反击,改变,离开。
你不同的反应,不同的选择就是真实的你。
妥协的人可能更成熟,但是难以有所突破,反击的人狂妄,自信,但是可能会更糟,提升自己的人早晚会脱离这一困难,然后进入下一困境。
为什么不能脱离压力困境?
你可能听说过,降维打击,别人在拼专业能力,你可以直接拼财力,别人创业做杀毒软件,你直接免费赠送。
别人一天写一篇文章,你开发一个写文机器人一天写一千篇,那怕,你找到一个他人没有的写作窍门,多学一门收集资料的工具,或者多招一个助手,也会高于他人的效率,这样看你就赢了。你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
但是我们知道,生活顺遂者百无聊赖,就想找点乐子,职场也如此,所以腾旭,阿里、字节跳动,并没有停止新的业务,而是不断扩展商业版图,同时他们需要不断防止被新进入者超越。
商业巨头不会停止进步的脚步,职场打工人也是如此。跳出一个环境就会进入下一个环境,总体而言你的压力也并没有减少。
最终,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慢慢磨平了我们的棱角,也在试探出我们的深浅。
第二个真相:
不敢行动,不敢冒险,因为我们患上了“习得性无助”
当一位00后,在网络上说:
我有一个绝佳的创意,把手机电池设计成可拆卸的,这样我们可以拥有多块电池,然后发明一种专门充电池的充电器。
这不就是前几年的万能充吗?你可能觉得这个创意很好笑,但这更说明,不到十年,时代已经分裂开来了。
某些行业还没有来得及普遍起来就已经被取代了。
谁知道你现在学的专业,从事的行业,什么时候就突然消失了。
我想起,毕业时老师建议:“你们决定从事什么行业,早点着手学习了,看看还有什么东西能够添加在自己的简历上。”
他让我们制定一下,5年规划,10年规划... ...
可是时间不会等我慢慢实现自己的规划,它喜欢自行其是。
2009年,手机还是诺基亚,我们通过人人网、QQ进行网络沟通。现在,诺基亚已经破产倒闭,QQ、贴吧,论坛,几乎被遗忘,微博、微信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抖音突然就火了起来。
新媒体也几乎取代了传统媒体,甚至没有多少人愿意在文字上浪费时间,他们更愿意在抖音,快手上度过一天。
热门的行业在逐渐预冷,冷门行业慢慢成为主流,而有些行业在时代的车轮下悄无声息的,被碾碎成泥,活下来的传统行业拼命追赶潮流,根本无瑕去哀悼逝去者。
一位朋友,去国外深造,读取某种程序语言硕士学位,毕业后发现这门语言已经被淘汰了,几十年苦读的青春,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
既然所有的规划都见了鬼,大家只想追逐风口,有人换了行业,有人不断跳槽,有人进入了新兴行业,从头学起... ...
所有的规划都会被打乱,我们也就乱了,不知如何选择,然后拒绝选择,慢慢我们习惯了即时反馈,放弃了长期主义。
年轻人总在焦虑什么时候财务自由?什么时候买车买房?
其实不必焦急,万物皆有其时,人的成长需要时间,成功也需要时间,三年不行五年,五年不行就十年,二十年,并不可耻。
那些,没有看自己能力提升多少,工资不涨就跳槽的人,往往直接葬送了前程。
这就像,那项著名的心理学实验:习得性无助。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用一条小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
起初他把小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它一次难受的电击,小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
多次实验后,塞利格曼在蜂音器响起之后,给小狗电击之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子可以逃跑,实验者并不打算再次电激它。
但是,这条饱受折磨的小狗,不但不逃,反而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它丧失了逃跑的意识,只会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我们人类和动物最大的不同,就是有法律保护,会维权,有家人帮助,不能被用于实验,自愿者例外。
其实,在面对挫折和困难面前,生命都是一样的,多次重复失败就放弃了。
也有人放弃的有点早,因为他们习惯于即时反馈,觉得自己已经等待或者忍耐够久了。
比如买房,奋斗到上层,成为CEO,读研,多数人已经没有这个想法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类甚至还不如那种受到电击的小狗,大多数人直接在他人对实现此目标的恐怖描述中,就吓倒了。
所以说,我们患上了习得性无助,不再相信自己能成功。
而且,我们人类的强大想象力和思考力只会加快这种习得性无助
第三个真相:
所有系统都会趋向于自毁
若不阻止,人也就废了
我曾一直寻找生命的意义,最后,发现一个直达人生本质的回答:
“所有系统都有一种自毁趋势,往「熄灭」或者「圆寂」的方向发展,包括人的生命系统。
所以生命活着的终极使命只有一个,就是对抗这一趋势。如果有一天不再对抗它了,那生命就离终结不远了。
一个人去学习去成长,就是为了对抗这种自毁趋势。”
物理学家薛定谔在他的名著《生命是什么》中,提到了类似观点——“生命以负熵为生”。
那么,什么是熵?
在任何一个,没有物质和信息等能量输入输出的孤立系统里,总体的混乱程度,只会增大不会变小,直到达到混乱的最大化。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
「熵」就是指的这个系统的混乱程度,越混乱,熵值越高。
混乱意味着无序,消解。
生命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的实质,就是通过“入”和“出”的交换从环境摄取负熵,且这个过程不可逆。就像我们人体的消化系统,如果没有食物来源,就没有可以让这个系统劳动起来去消解的物质,如果不能持续不断地吃下去有序,熵低的食物,然后排泄出无序,熵高的粪便,生命就会死亡。
如果把一个人,看做一个不进不出的孤立的系统。那他就会倾向于自毁和衰竭,在这个趋势下,人的身体会趋于衰弱,精神会趋于混乱,人生会趋于无序。
同理,如果一个人的思维系统不持续输入新的信息,你的思想就会越来越呆滞,与死亡无异,思维死了,人也就废了。
这就像一个如果你不去用,它就自毁的程序设置。
我们学习和吃饭都是推迟“自毁”定时,一个推迟身体的“自毁”,一个是推迟思维的“自毁”。
为此,有人提出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就是说,在建立好一个系统的思维框架后,不断增加灵活实用的新的思维方式,进入到这个系统思维框架之中,保证自己思考的有效性。
比如,批评性思维,逆反思维,科学家思维,经济学思维等,都是解释某单一行业或某一问题类型的思维方式。而我们需要的思维方式,越成体系,越复杂,越实用越好。
就如同那句话所讲:人生很复杂,我们要用复杂来解释复杂。
我们知道,客观事物是多方面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有机整体。
因此,我们需要把对某一问题,互相联系的各个方面,和问题事件本身的结构、功能进行系统认识。抓住思考对象的整体和要害,不失原则的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处理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拆解问题。
我们通过拆解,认识问题本身,然后找出相关的问题。从整体上根本解决问题,而不是只用某一种思维方式,只解决看到表面问题或者某个大问题。
如同锻炼身体这回事,不是你自己要求自己少吃饭就行,单一的应对方法,总会以失败告终。你需planB,planC... ...
总之,你会的方法越多,解决问题的能力越高,思维越活跃。
总结:
既然,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三个真相,那么就要开始着手找出一个解决之法:
第一压力问题:
压力无处不在,意味着你无法逃避,你要尽力改变自己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这里,建议用系统思维去解决你面临的压力。
首先你需要分析整个社会环境,再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在恐惧什么?最后,找到套路、门道。具体用那种方法,当然越多越好。
第二规划问题:
规划总被打破,未来无法预测,但习惯妥协比屡次失败要可怕。
我们仍要坚持长期主义,做一个自律的强者。
第三思维问题:
建立起一个系统的思维大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没有人天生智慧,这就需要你从下而上去建立。
把细小、琐碎的知识,零散的思维知识聚集起来,形式自己的思维体系。如同语言学习,先字词,音标,然后是句子,段落、文章的阅读,最后是写作。
你说我没有时间长期去训练思维,那就利用碎片时间。
也不是说,碎片化时间学习的碎片化知识就是零散的,你只要能把自己,所有的知识和经验串联起来,那就是系统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