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法从篆书入门是大道
初学书法者,到底从哪一种书体入门?这一直是困绕很多书法爱好者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回答也是莫衷一是,最普遍的认为是从楷书入门最好,理由是楷书入门最易把字写“正”,而且楷书最易认,最易被大众接受和欣赏,所以入门快且易。楷书有一定基础后再学行草,而后学隶,而后学篆。
然古今很多书法大家的认识正好与之相反,即应从篆书入门,然后学隶,然后学楷,然后学行草。
王羲之曾多次告诫王献之:“勿播于外,缄之秘之。学篆籀,工省而易成。”
—一一一《笔势论十二章》
唐太宗为此点赞,在他为《晋书》写的《王羲之传》中,历数各家书法之短,唯独赞王羲之曰:“祥察古今,精研篆素,尽善尽美惟王逸少乎!”封建帝王为书家亲撰传论,并如此推崇,这是十分罕见的。王羲之之所以能光耀百代成为“书圣”,显然也是与他认识到了学练篆书的重要意义,并苦练篆书是分不开的。
那么,学篆书有哪些益处呢?
1、中锋运笔,基础扎实。
所有书体都讲求以中锋用笔为主,篆书尤甚,可以说是笔笔中锋、处处中锋,力透纸背,如刻石一般。
先学篆的理由也很多,历代书法名家都极为重视篆书的学习,从而在书道上取得惊人成就。清代楷书理论《书法正传》说道: “古人以书名者,必通篆籒,篆籒所以为诸体之本。”“古大家之书,必通篆籒然后结构纯古,使转劲逸,伯喈以下尽然。”北宋米芾称:“谢安石《中郎帖》、颜鲁公《争座》书有篆籒气象,乃其证也。”
楷书名家溥心畬说:“书法始于篆隶,次北碑、右军行楷,兼习行草。” 清代书法家何绍基说得更为直接和肯定:“余学书从篆、分入手。” 可见溥心畬、米芾、李世民等人都认可学习书法掌握篆书基础尤为重要。
2、有助于读懂文字的原意,避免写错别字。
“作字者亦须知篆文须知点化来历先后…得其原本,斯不浮也。” “不知篆籒之理,来处浅俗。” “古人说:“不识篆而刻印,犹如不识字而作文章,其文章之不通,可想而知矣!”篆刻家尤其要先学篆。
有人身为知识分子,或者还是书法家,却对篆书知之甚少,甚至一窍不通,常常闹出许多笑话,以致铸成人生大错,悔之不及!是否学篆书?是否先学篆书?于一个有志于书法的人来说,是一个值得十分慎重思考的重要问题。
3、遵循了书法的发展史
近人邓王少峰说得更为详尽,他说:“如何学习书法,我的观点与众略有不同。首先写篆书,最好从小篆开始,因为小篆文字已经较为规范了;随后习大篆(商周金文),再习两京(两汉)隶书,再习楷书、行书;最后学草书,先章草,再小草、大草。这样的方法花的时间相对长一些,但最后对形成自己的书风帮助很大。它不仅能帮助自己练习笔法,而且还能帮助自己读通书法史,学到历史知识。”(《书法报》2005年9月12日)刘君惠教授生前在与笔者讲论书道时,特别强调要学写篆书,并且“要先写它20年”,以为升登书法殿堂,打好坚实基础。
4、美观且耐看
东汉蔡邕在其所作《篆势》一文中赞美篆书道;“处篇籍之首目,粲彬彬其可观,摛华艳于纨素,为学艺之范先”。篆书的装饰性很强,线条圆转流畅,“篆尚婉而通”,很好看。楷行隶运用较广,但是篆书也不甘示弱。不单是篆刻艺术的必须,而且在一些庄严场所、高雅家庭,篆书的优美典雅一点都不逊于楷行草诸体。
由此可见:“学书先学篆”的理由是很多的,而且这条道路肯定是可行的。虽然这些书法大家,并不一定都以篆书称名于世;但完全可以肯定,他们都在篆书中吸取过可贵的艺术营养;古往今来篆书哺育出了众多的书法大家,光耀史册,功不可没!
总之,学篆书是一定有很大益处,既然有益就该学;既然该学,还是尽早学更好。那么,篆书难不难学呢?其实最篆书并不难学。
我们知道,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前进上升过程。纵观书法,也正是这样的:古代的篆书不象其后的隶、草、真、行那么复杂,更绝不是那么高不可攀,而是较为简单易学,仅有“点、直、弧、”三者,且用“点”极少,实际常用的不过“直、弧、”二者而已,较“永字八法”,就简单得多!
就其运笔过程来看,也没有明显的提、顿纵向运动,主要是单一的横向运动。笔画无明显的粗、细变化,不过是一个“提笔中含”而已。
之所以有人认为篆书难学,实则是因为篆字难认。其实篆字并不难认,主要是我们平时接触到的都是楷书行书,对篆书接触太少。你只要深入下去就会发现,篆书的偏旁部首和常用字写法基本上也是固定的,特别是小篆更统一、固定,并不难认。当然,学书法本来就是修身养性的事,需要静下心来下功夫,心浮气燥,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学不成书法的。如果像小学生识字那样下功夫认识篆字,篆字虽不好认,但很快就能掌握。
【作者简介】
刘正科,另署别山,1968年生,河南省固始县人,1992年7月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现居郑州市二七区,擅书画,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