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1995

1995年5月,俄罗斯邀请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到莫斯科,参加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举办的盛大庆典。

当时俄罗斯的“当家人”是叶利钦。

叶大总统是一个非常亲西方的俄罗斯总统。

他任上曾邀请了一堆西方大牌经济学家搞出了一个“休克疗法”,直接把俄罗斯经济搞崩溃,使得寡头暴富、贫困率高增。

1999年12月31日,在踏入新千年前数小时前,叶利钦以2%的民意支持度辞职,请时任总理普京为代总统。

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离开克里姆林宫。身旁为总统办公厅主任沃洛申和尚显青涩的代总统普京

话题回到这次盛典。

在1995年这个关口,西方大国的领袖们还是非常给叶利钦面子的。

作为曾经的“莫斯科市委书记”,叶利钦的崛起本就带有浓厚的西方背景。

“八一九事件”危在旦夕的时候,也是西方大国的支持让他渡过难关。

因此,在这次隆重的庆祝大会上,美国总统克林顿、法国总统密特朗和德国总理科尔等“大腕”悉数到场。

一时间,克里姆林宫高朋满座。

作为二战重要的战胜国,中国领导人也受邀参加了这次大会。

不过,由于当时中国的国力还很弱小,世界舞台的聚光灯很难照到中国代表的身上。

和其他很多国家一样,我们更像是西方大国身边做陪衬的“绿叶”。

五十年代莫斯科中央团校的中国留学生。钱其琛、汪家镠等都曾在此留学

5月9日晚,克里姆林宫为出席盛典的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举行庆祝宴会。

宴会前,俄方礼宾官告诉中方人员,上午在卫国战争纪念馆揭幕仪式上讲过话的领导人,就不再安排致祝酒辞了。

宾主一方的正常安排,这当然没问题。

只不过接下来的一幕让中方代表团大跌眼镜。

宴会开始不久,主持人便邀请已在纪念馆揭幕仪式上讲过话的美国总统克林顿、法国总统密特朗和德国总理科尔等人再次上台讲话。

一股VIP的春风迎面扑来。

在欧美国家领导人纷纷上台致辞的时候,作为中国人民的代表和唯一在场的亚洲国家领导人,却未被安排上台讲话。

他有些不悦。

随后,中方拒绝了主人提议的“干杯”,并马上找人向叶利钦的办公厅主任提出致祝酒辞的要求。

然而,对方没有答应。

不一会儿,几个工作人员来到台上撤走讲话的麦克风,宴会准备进入表演节目的环节。

此时,他果断地站起身来,径直走向叶利钦,直接用俄语对叶大总统说:“我希望代表中国讲几句话。”

关键时刻,多掌握一门外语的重要性凸显了出来。

五十年代和留学生在莫斯科,学习汽车厂供电系统

叶利钦当即回答:“我同意。”

他招手让礼宾官过来,重新在宴会厅舞台做了布置。

 见到立式话筒被重新拿回舞台,全场一片肃静。

中国领导人从容不迫的走到话筒前,声调平稳而有力地说:

“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所有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贡献的国家和人民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曾经支持和援助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国家和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深切的敬意。

中国政府和人民愿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为建设一个和平、发展、繁荣的新世界而奋斗。”

简单的“三段论”。话音刚落,全场便响起热烈的掌声。

事后,他这样向陪同的人员解释:我是中国人民的代表,在这样的场合,决不能没有中国人民的声音。

很多朋友可能觉得,不就是一次“发言”嘛,是否有小题大做之嫌呢?

其实像纪念二战这种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政治色彩浓厚的仪式。

其内在逻辑,就是在“强调二战贡献度”和“战后国际秩序”的合法性。

而九十年代的中国,就这样在西方大国霸权的夹缝中,艰难的突破着外交局面。

五十年代的苏联时装书

本篇的最后,我们来聊一下那一代人的“苏联情结”。

其实就在这次访问的四年前,在苏联的“弥留之际”,中方领导人还对莫斯科做了一次“告别”访问。

1991年的五月,戈尔巴乔夫作为“末代总统”接待了掌者。

参与会见苏联友人们,大都已两鬓斑白——正如当时风雨飘摇、日薄西山的红色帝国。

他们有的特意穿上笔挺的军服,胸前挂满金光闪闪的勋章,意气风发的拿着“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志愿飞行员证明”。

有的拿出一张三十多年前的合影,那是她和另外几名青年工程师同年轻掌者的合影——当时掌者在莫斯科利哈乔夫汽车厂实习,只有29岁。

有的则是曾经援华的老专家,像为武汉长江大桥倾注心血的苏联专家组组长西林。

在宴会上,中苏历经风雨的老人们手牵着手,一起唱起《海港之夜》等苏联歌曲。

几个月后,苏联解体,这次访苏成了绝唱。

五十年代的苏联商场

1991~1995,短短四年的时间,沧海桑田。

当再次踏上莫斯科的土地时,红旗早已落地。

目睹了曾经“老大哥”经历的一切,相信中国代表团中的很多人都会怀揣着一份复杂的感情。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二十多年后我们再回头看,苏联这一课,中国人是学到了。

(本篇部分内容节选自《为了美好的世界》一书,有删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