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恶作剧的孩子,可能不是“好学生”,但也不一定是“坏学生”

学生时代,喜欢恶作剧的孩子并不少,他们或相互捉弄,或戏耍别人。有些学生还会开老师的玩笑,以显得自己与众不同。
可以说,基本上所有的中小学教师都遇到过学生搞恶作剧的情况,但只要学生的行为不过分,老师大多都会抱着宽容的态度。倘若个别学生长期通过恶作剧影响课堂秩序,甚至伤害到其他同学,就一定要被严肃处理了。
不过,在处理“喜欢恶作剧的学生”这个问题上,我们还是要非常慎重,因为很多喜欢恶作剧的孩子,可能不是“好学生”,但也不一定是“坏学生”。
比如自己曾带过的一个胡姓学生,特别喜欢恶作剧,给同桌的座位上洒点水;往同学书包里塞点昆虫,那都是家常便饭的事。每当看到同学被他的恶作剧捉弄得狼狈不堪时,他就站在那里哈哈大笑。因此,他成为教师办公室的常客。
慢慢的,整个楼层的学生和老师,都知道我们班上有个“恶作剧之王”。而胡同学,似乎也接受了这个称号,屡教不改。
有一次,班上的饮水机出水口,粘着某个人嚼过的口香糖,很快就有同学过来报告,我迅速赶到教室,一时间也不能确定是谁搞的破坏。
突然,有一位同学说:“上一节体育课,我在操场玩,没看到胡××,肯定又是他搞的鬼”。经学生们这么一说,一肚子火的自己,很快就有种要爆炸的感觉。于是我让同学把正在外面玩耍的胡同学喊到办公室。没等胡同学问话,就劈头盖脸一顿指责。原以为他还会像以前一样嬉皮笑脸,想不到他竟号啕大哭起来。
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出来,这事跟他无关。此时自己的火气消了大半,也猛然间感觉自己的做法很不对,待胡同学的情绪稍稍平息下来,我问他“你体育课是不是不在操场?”他先是摇摇头,然后又点点头,说“有一会儿不在,是去陪某某同学了,他肚子有点疼”。
果真错怪了胡同学,自己心里非常过意不去,就对他说,“对不起,今天老师脾气有点大,没搞清楚状况就骂人,是我不对”。他破涕为笑,说“老师你还是第一次跟我说对不起呢”。同时他自告奋勇地表示,“饮水机出水口上粘着的口香糖,让我来解决”。
其实在知道胡同学不是始作俑者时,我还是有“一定要找出搞恶作剧的学生,并对他狠狠教育”的想法。不过在胡同学表态“解决问题”后,这个想法便也消失了。似乎胡同学在告诉我:老师,我们把饮水机搞干净吧,其他的事别再追问了。
说实话,当时我的内心为之一颤,我在胡同学身上看到了善良和阳光的一面,他不计较得失、不在乎别人怎么说他,甚至都没有质问我“谁说是他把口香糖粘在饮水机出水口上的?”
自那以后,胡同学搞的恶作剧越来越少了,我明显感觉到他长大了。
期末考试结束,我与胡同学闲聊,他又说两个多月前的“饮水机事件”。他眨巴眨巴眼睛说,“我知道是谁干的,但看你生那么大的气,怕你会责骂那位同学,就没有把他名字告诉你,你不怪我吧”。我笑着回应:“怎么会怪你,要怪也是怪自己管不住脾气”。之后,他没有说出那位同学的名字,我也没有问,我们只是会心一笑。
当胡同学离开办公室,我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只是,胡同学的成绩一直处于班上的中下等。初三中考,他以不高的分数被一所普通高中录取。从学习成绩看,他算不上我们通常认为的“好学生”,但从他的言行看,他绝对不是“坏学生”。
很多心智未成熟的孩子,他们喜欢恶作剧,并非是因为他们“坏”,而是他们期待得到老师和同学们关注,他们不是“恶意满满”。如果我们能不断找到他们的闪光点,予以正面引导,他们有很大可能会做出改变。
从教十几年,每每想到胡同学身上发生的事,都感慨万分。从胡同学身上,我学到了善良、宽厚。
每位学生都应该被平等对待,而每位老师都应该动态地看待学生,不能因为他曾经是什么样,就认为他以后会是什么样。要相信,学生的改变,可以在任何时候发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