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合源生物致力打造安全有效、患者可及的免疫细胞治疗产品

100年以前,人类的平均寿命不超过35岁。在这期间,人们通过提高农副产品的供应量,以及抗生素的使用成功将平均寿命提高到70岁以上。100年后,医学的进步使得世界大部分地区的人们不再受到来自结核、疟疾等重大感染性疾病的威胁,人类健康依然面临挑战。

由于拥有隐匿性发病、易转移、生存周期短等特点,肿瘤成为了目前医学界、产业界、学术界面临最棘手的问题。现有的大多数疗法也只能延长肿瘤生存期,甚至有消极者认为人类在未来100年也不能攻克癌症。直到CAR-T疗法的出现,才使得肿瘤的治愈似乎成为了可能。

9年时间,CAR-T疗法从实验室走到了产业,诺华、凯特的产品先后获批,全球有750个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无论是谁,都希望这一类产品能够早日在临床大规模使用,但受制于价格、工艺等条件,CAR-T细胞治疗在临床使用仍面临挑战。

在日前合源生物组织召开的首届科学顾问委员会细胞治疗研讨会上,这些问题也成为了专家们讨论的重点。围绕免疫细胞治疗研发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与会专家在基础研究、药理毒理研究、工艺开发与生产、临床方案设计与注册等方面提出了诸多极具参考价值的意见及建议。参加此次研讨会的专家嘉宾有:

王建祥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

王刚博士(药明生物副总裁、前美国FDA资深政策顾问、前中国CDE首席科学家)

王品教授(美国南加州大学)

王敏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

兰宝石先生(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生物技术与药学工作委员会)

刘德龙教授(美国纽约医学院)

孙云霞女士(北京昭衍新药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邱录贵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

宋永平教授(河南省肿瘤医院)

姚树元博士(药明康德无锡生基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姚毅博士(前美国FDA临床审评官)

合源生物是一家专注于创新免疫细胞治疗研发的新型生物科技公司,致力于打造安全、高效、可及的免疫细胞治疗产品,以尽早、最广泛地惠及患者。

随着国际CAR-T细胞治疗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内注册法规的不断完善,合源生物正积极加速推进免疫细胞治疗产品临床注册并布局未来研发管线。

开发安全有效、患者用得起的免疫细胞治疗产品

提到CAR-T的产业化,价格始终是绕不开的话题。诺华公司的Kymriah定价47.5万美元,吉利德Yescar定价37.3万美元。即便不考虑住院费用,CAR-T细胞治疗的价格就让多数人望而却步。

“成本要压下来,让大部分患者用得起,这是CAR-T治疗行业将持续面临的挑战。”合源生物董事长何为无博士这样表示。

合源生物董事长何为无博士

在何为无博士看来,CAR-T细胞治疗研究成果已经展现卓越的安全性和临床有效性,“价格”将是免疫细胞治疗公司所面临的最大挑战。这也是合源生物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何为无博士希望通过合源生物为中国患者带来高治疗、低成本的免疫细胞治疗产品。他强调:“药品开发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工作,一定要下定决心,做好跑马拉松的准备,要有执着的信念。”

好的产品源自扎实的基础科学研究,是高质量的基础保障,尤其在肿瘤治疗领域。科学技术的突破带来治疗模式和疗效的突破,最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是血液肿瘤基础研究和治疗的翘楚,具有颇多开创性工作。

以CAR-T细胞治疗为代表的免疫细胞疗法将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工具。何为无博士强调,合源生物将以患者获益为核心价值,强化公司运营管理,加强同政府及药监部门的沟通合作,多方协作共同努力而最终让中国患者用上安全、高效、可及的免疫细胞治疗药物。

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构建创新型研发管线

我国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年发病率大约为3.76/10万人,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年发病率则大约0.67/10万。这些患者通常采用化疗或者药物联合治疗,但对复发性和难治性ALL及NHL患者而言,他们在临床上很难在找到有效的治疗方式。

CAR-T免疫细胞治疗这一突破性疗法的问世,为这些患者带来了生存与治愈希望。

合源生物CEO吕璐璐博士

合源生物CEO吕璐璐博士介绍,合源生物以CAR-T细胞治疗为切入点,推进并建立了产业化模式,同时也在推动后续产品不断发展。其首个目标是尽快推动第一款产品CNCT19上市,从而实现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科研成果的产品转化,造福更多患者。

未来,合源生物将依托自主与合作研发的模式,构建创新性研发管线。

CD19 CAR-T(CNCT19)是合源生物第一阶段的重要产品。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王建祥教授详细介绍了血液学研究所CD19 CAR-T(CNCT19)的研究背景和历程,以白血病细胞对T细胞的激活机制为基础,阐述了血液学研究所从自主研发抗CD19特异性单链抗体到国际开创性应用这一抗体修饰白血病细胞激活T细胞,再到修饰T细胞(也就是CD19 CAR-T细胞)杀伤白血病细胞这一历经多年的研究历程。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王建祥教授

王建祥教授指出,CAR-T研发过程中离不开抗体的选择和应用。血液学研究所是最早使用抗体对白血病细胞进行标记这一技术的研究机构之一,在血液学研究所自主开发的200余种白血病相关抗体中,抗CD19单链抗体是其中最突出的抗体之一。

CD19 CAR-T(CNCT19)便是利用这一抗体开发出的靶向CD19的CAR-T细胞,其在体外及动物实验中展现出卓越的肿瘤杀伤作用。

在此基础上,血液学研究所于2016年开始开展CD19 CAR-T(CNCT19)针对ALL及NHL的探索性临床研究,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出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国际已发表数据具有可比性。2018年10月中国CDE正式受理CNCT19的新药申请。

王建祥教授强调,CNCT19是中国自主研发的CD19 CAR-T细胞,他希望通过多方合作,共同推动这一成果转化,尽早惠及患者。

目前全球各地都在加快CAR-T细胞治疗研发工作。2019年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研的CAR-T治疗临床登记中心共750个,中国和美国占据总量的近70%,中国的细胞治疗产业化进程第一次有机会站在了国际高水平的起点上。

CAR-T细胞治疗研究是一场全球竞争,合源生物将不断优化产品工艺、制定产品标准,从而确保产品质量的质量、降低产品价格。同时也将通过团队建设和技术建设,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全球竞争力。

“这是历史赋予的宝贵机遇,应尽全力加速推进这一产业化的进程,实现中国在免疫细胞治疗领域的历史性弯道超车。” 吕璐璐这样说道。

据了解,除了CD19 CAR-T细胞细胞治疗,合源生物还有多款多靶点产品正在研究中,其中包括sPD-1/CD19 CAR-T和CD19/CD22 双特异性CAR-T双靶点产品。

不是一个人的独奏,免疫细胞治疗产业化仍需多方努力

来自美国纽约医学院的刘德龙教授指出:“免疫细胞治疗是当前全球研究的热点,新靶点、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他对CAR-T细胞治疗的未来发展前景及方向进行了展望,并从临床医生的角度去阐述了如何将CAR-T细胞做成真正临床需求的产品以及对于成本控制的考量。

最后,龚虹嘉先生从投资人角度分析了国内外新药研发的大势。他指出在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各领域科学技术也不断跻身前沿,未来的发展变化超乎想象。

龚虹嘉相信,开发出高效、价格可控、面向普通大众的免疫细胞治疗产品将是公司追求的最终目标。但这一目标, 并非单独依靠企业研发就能实现的,还需要科学家、企业管理者以及各界相关人士各方参与,各方资源整合。

正如何为无博士所言,免疫细胞治疗产品的开发不是一个人的独奏,而是需多方协作、共同奏响的交响乐。

*封面图片来源:

http://www.juventas.cn/about.html#officeIntro

*文中图片由受访企业提供。

动脉网招聘 编辑/记者

招聘职位:编辑/记者

工作地点:重庆市渝北区

职位描述:

1、积极拥抱医疗健康产业的创新与变革,对产业进行持续跟踪和研究;

2、用文字记录创新背后的企业和产业格局,采访报道创业公司、投资机构、政策制定者等;

3、要有具备全球视野的目标,需要了解并覆盖全球医疗健康产业的创新与创投;

岗位要求:

1、有正向的价值观,积极乐观,对世界充满善意,偏激、负面情绪重的请绕行;

2、热爱文字工作,善于沟通;

3、有一定的新闻敏感性和编辑能力;

4、愿意深入了解企业商业运作的细节模式;

5、对医疗健康产业感兴趣,有医学背景者为佳;

6、有工作热情和自我驱动力,热爱生活,有团队合作意识。

简历发送:wang.f@vcbeat.net

文 | 周梦亚

微信 | rencontre_my

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网站、公众号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近期推荐

★ 民营康复医院的获客营收、特色科室搭建、医保对接等问题,需要这些锦囊妙计

★ 器械产业与黄金十年,医生是撬动创新的关键?

★ 没有“腾笼换鸟”的持久战,何来医疗创业的“水大鱼大”

★ 院长周晓庆解码明基医院:业绩快速提升的背后,六种途径解决民营医院痛点

★ 成立16年估值50亿,这家互联网医疗企业还给员工买房!

★ 30个城市将试点DRG付费,深度剖析医院管理模式变革

动脉新医药

★ 哈佛大学如何转化创新?对话哈佛顶级科学家,我们得到5条线索

★ 复旦大学施奇惠教授:单细胞测序将带来液体活检领域的新机会

★ 卡瑞利珠单抗定价来了!19800元一瓶,国产最贵

★ 专注甲状腺疾病检测,优甲医疗如何寻找分子诊断新蓝海?

★ 七种方法大比拼!Broad研究所发布单细胞RNA测序方法比较研究

★ 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争议和未来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文中出现的采访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点击“阅读全文”,每天都有新发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