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每年都改,那会计报表发生了那些变化呢?
回答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定义是怎么说的:会计报表是企业财务报告的主要部分,是企业向外传递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从定义我们看出来,会计报表是财会人员编制出来给报表使用者看的,注意”企业向外传递会计信息“这几个关键词。这里的报表使用者还不包括企业管理层(可怜现在很多老板连三张主表都看不懂,财务知识普及工作任重道远呀),做为企业管理者光靠报表有限的一些信息是不足以进行经营管理活动的,还需要财务人员为企业量身打造更多的管理报表。
由于会计报表一开始就没打算给内部人看,就注定会计报表的格式要往趋同方向发展,因为外部的报表使用者一是财务专业知识不一定够,二是对企业具体情况不了解,你整太多专业名词、行业术语人家也看不懂,不利于信息的传递。这和推广普通话的意思差不多,能听懂是最重要的!以此为目标,会计报表这些年做了以下改变:
一、统一各类行业报表,简化报表项目
限于篇幅这里只列举商业企业损益表向现行企业损益表转变时发生的几点变化。
过去商业企业的损益表,如图:
现在统一格式的企业损益表,如图:
乍一看,项目变化不大。但仔细分析,里面学问不少。
1、取消了行业属性明显的科目和字样。比如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改成了“营业税金及附加”(今年改成了税金及附加,更简单了)。
2、合并简化了一些科目。最明显的是收入类科目,这与准则对收入的定义有关。销售折扣与折让、代购代销收入、其他业务利润都直接取消了,汇兑损失并入了财务费用。
3、对很多项目进行重新的排列组合。比如经营费用与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并列,都视同为期间费用,不再直接与销售利润挂钩。投资收益上移,成了营业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存疑,我也不明白为什么营业外收入不算营业利润,而投资收益就可以,事实上很多企业的营业外收入比投资收益更与业务相关)。
4、增加了一些项目。最明显的就是资产减值损失项目,这是在提醒报表使用者关注资产存量带来的潜在风险。
从变化可知,行业属性被淡化了,因为报表是给企业外部人士看的,太多的专业术语人家看不懂,不利于信息的传递。不必要的计算过程简化掉了,比如销售折扣与折让项目,其实就是计量公司卖掉一件商品打了多折扣,内部人要了解的事就不用让外部人知道了,无谓增加销售收入。这都是在向好的方向转变。
2、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
还是损益表,近年来明显变长了,增加很多新项目,目的就是为了计算新出现的综合收益。
综合收益是指企业在某一期间与所有者之外的其他方面进行交易或发生期事项所引起的净资产变动。一眼看上去这个定义有点拗口,不好理解。它的意思是说在本期没有股东投入资本的情况下,期末所有者权益减去期初所有者权益,差额就是综合收益。综合收益包括净利润和其他综合收益两部分,净利润很好理解,就是企业当期已实现并确认的收益。反之,其他综合收益就是企业未实现的但也确认了的收益。
其他综合收益的明细项目有不少,最经常出现的就是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产生的利得或损失。比如A公司持有一上市公司的股票,由于没划到交易性金融资产所以放到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核算,年初时股价一共100万元,到了年末股票升值变成了150万元,这升值的50万元就是其他综合收益。
如果说以前增加资产减值损失是为了计量存量资产的风险,那么综合收益就是为了计量存量资产的收益。过去我们过于强调持有资产会产生损失,这是会计的保守性格决定的,现在我们还要会计量收益。因为会计核算的结果是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服务,所以准确计量才是根本目的,才有价值。以前公司买一套房,持有几十年翻了几十倍,可历史成本计量房产的价值不仅没有升值还减值了。这样的结果无论如果不能让老板们满意。所以引入公允价值概念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