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的故事(六十二)叔侄争位 强敌环伺
童年命运多舛的拓跋珪继位后,准备励精图治,创造拓跋鲜卑新的辉煌。可此时北魏四周强敌环伺,北有贺染干的贺兰部、南有刘显的独孤部、西有刘卫辰的铁弗部、东有库莫奚部、阴山以北有柔然和高车、太行山以东有慕容垂建立的后燕,以西还有慕容永统治的西燕。
外部形势严峻,国内形势也不容乐观。当年,代国灭亡后,拓跋珪得到燕凤的保护,留在了代国故地,而拓跋什翼犍的小儿子拓跋窟咄却被苻坚迁往长安。前秦灭亡后,拓跋窟咄追随西燕慕容永东归,担任新兴太守。北魏建立后,独孤部首领刘显逃往马邑,打算趁北魏初建,政权不稳之机,怂恿同为拓跋一脉的拓跋窟咄参与北魏最高权力的争夺!
我们知道:拓跋什翼犍的儿子有很多,虽然在那场拓跋寔君发动的政变中,一些儿子被杀,可总有漏网之鱼,拓跋窟咄就是其中的一位。在他看来:作为拓跋珪的叔叔,既然侄子能够继位为王,我这当叔叔的咋就不可以呢?于是,拓跋窟咄在刘显的推波助澜之下,领军进入北魏国境,准备武力夺权。
拓跋窟咄的到来,使北魏朝廷暗流涌动,民众惶恐不安。在拓跋珪身边甚至出现了近臣与拓跋窟咄暗通款曲,准备发动政变的情况。拓跋珪一方面采取高压手段,完成了内部清洗,一方面加强战备,并与后燕联手,随时应对战争的发生。
公元386年十月,北魏与后燕联军在高柳(今山西阳高县)大败拓跋窟咄,拓跋窟咄带领残兵西逃,依附铁弗部,后被铁弗部首领刘卫辰所杀。经此一战,拓跋珪的王权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公元387年六月,拓跋珪乘胜讨伐独孤部,刘显大败,投奔西燕。公元388年,拓跋珪大破库草奚部。公元389年,拓跋珪大破高车部与吐突邻部,并击败支持吐突邻部的贺兰部,贺染干、贺讷率部投奔后燕。
公元 391年,拓跋珪起兵讨伐柔然。柔然首领缊纥提投降。紧接着,拓跋珪兵峰直指世仇铁弗部,刘卫辰之子被擒,刘卫辰为部将所杀,宗族五千多人被族诛。
此战之后,除了后燕与西燕,北魏已击败大部分强邻,黄河以南诸部都已归降,北魏国力大增,成为了当时中国北方实力最强大的政权之一。
历史上,拓跋与慕容历来是世婚之邦,就连拓跋珪的祖母,都是来自前燕的公主,而从辈分上论,拓跋珪还是慕容垂的外甥。
前燕与代国先后被前秦灭亡后,拓跋和慕容都暂时蛰伏,直到淝水之战前秦战败,两部才复起建国,慕容部建立后燕、西燕,而拓跋部建立北魏。后燕建立的时间比北魏要早两年,当时,后燕定都中山,占据整个河北地区,实力颇为强盛。而刚刚兴起的北魏,内忧外患,末路穷途,拓跋珪的王位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北魏的求援,后燕向来是有求必应。
自古以来,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无非“利益”二字。难道慕容垂对拓跋珪的支持与帮助,仅仅是出于对姻亲关系的尊重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慕容垂始终都希望,将拓跋珪置于自己的羽翼之下,成为自己的藩属国。所以,在出兵帮助拓跋珪击败拓跋窟咄之后,慕容垂以藩王礼,赐拓跋珪西单于印绶,封上谷王。
而刚刚继位的拓跋珪,急需外部支持,只要是能给北魏提供帮助的,都可以无条件全盘接受,所以二人一拍即合,一时间,使者往来不绝,两国关系格外融洽。
可随着北魏陆续击败周边强邻,国力日渐强大,逐渐引起了后燕的警惕。于是,发生了,后燕扣留北魏使者拓跋觚,并向北魏索取名马被拒事件,直接导致了北魏与后燕的关系破裂。
拓跋觚
拓跋觚,是拓跋珪同母异父的弟弟。当年,拓跋珪的生父拓跋寔死后,贺兰氏被拓跋寔的弟弟拓跋翰收入帐中,生下了拓跋觚。代国灭亡后,流亡在代国故地的贺兰氏,不仅带着拓跋珪,还拉扯着拓跋觚和他的同父异母的哥哥拓跋仪。所以,拓跋珪与拓跋觚是患难之交,关系非常亲密。
拓跋觚被扣留在后燕之后,曾率领左右数十名骑兵,杀死看守打算逃回北魏,可途中被慕容宝擒获,带往中山。后燕国主慕容垂待他非常优厚。眼看逃归无望,拓跋觚便安心学业,熟读经书,后燕宗室对他的学问都非常钦佩。
后燕与北魏走向决裂之后,拓跋珪派使者前往西燕,拉拢新的外交伙伴,意图在战略上孤立后燕。可与后燕相比,西燕国力弱小,对后燕无法构成实质威胁。
公元394年六月,后燕进攻西燕,西燕慕容永向北魏求援,拓跋珪急派五万大军东渡黄河,屯兵于秀容(今山西省忻县)。其实,拓跋珪这次出兵的目的并不是真的要援助西燕,而是希望在后燕与西燕两败俱伤的情况下,收取渔翁之利。可后燕军攻势凌厉,在援军未至的情况下,西燕国都长子迅速陷落,慕容永及其公卿大将三十多人被杀,西燕灭亡。
这下,在北魏与后燕之间所有的缓冲与障碍都消失了,两国陷入对峙,魏燕之战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