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父子文采名满三国,苏轼父子文采名满北宋,那二者谁更强些?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学上的成就从来都是只看第一名而不看第二名。本篇文章是笔者在某个不方便透露名称的历史论坛上看到的。当时原话题是,曹操父子三人,与苏轼父子三人相比,谁的文采更高些?

其实讲道理,像这种“关公战秦琼”类的话题我们广大历史爱好者,应该都是比较感兴趣的,因为可以自由地表达本人对于历史观点的看法。

但笔者在浏览这个话题的时候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曹操父子与苏轼父子是两个时代,两个阶级,甚至是两种生活方式的人。如果要比较,那难免会有些瑕疵,毕竟他们不像关公与秦琼那样都是武将,而且都出身乱世之中。但今天笔者既然提到了这个话题,那就自然会跟大家一起聊聊,毕竟笔者对于这个也是有些自己的看法。

第一个,先比文采

因为两组六人同时比较起来太过耽误时间,所以每次比试都只出一人,既方便也高效。曹操父子这边我们派出曹植曹子建,而苏轼父子那边就派出苏轼本人。

曹植一生写诗无数,虽然年仅四十一岁便去世了,但他的著作却流芳百世为后人所敬仰。曹植一生中最出名的著作莫过于《洛神赋》《白马篇》《七步诗》这三首,而这其中又以《洛神赋》最为经典。

在《洛神赋》中,曹植凭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肩若削成云鬓峨峨等词语为我们展现了一位美妙绝伦又缥缈迷离的洛神形象。

此外,在《白马篇》中,曹植又凭借“宿昔秉良弓,仰手接飞猱,长驱蹈匈奴,捐躯赴国难”等经典诗句,为我们展现了一位想要报效祖国的少年英豪形象。

至于最后《七步诗》,笔者就不做过多解释了,纵观古今,能在朝堂之上以七步作诗,还能充满意境含蕴的,五千年里仅曹植一人而已。

再说苏轼。苏轼一生也是诗作无数,而且相比曹植,他还多活了十四年。苏轼一生中最出名的著作莫过于《赤壁赋》《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而这其中自然是以《水调歌头》为首。

在《赤壁赋》中,苏轼因为当时刚被贬嫡,所以在这当年发生过血战的地方,以自己的主观感受为主,辅以问答形式,从而为我们展现了自己在精神上的愤恨以及悲伤。

这首诗词虽然语句优美用词华丽,但在意境上却与《洛神赋》差了一些。至于《水调歌头》倒是与《白马篇》不相上下,但依旧比较可惜,因为前者是报效祖国的意境,而后者则是怀念家庭的意境,所以只能忍痛排在第二。至于《念奴娇·赤壁怀古》与《七步诗》相比较,笔者个人觉得还是《念奴娇》要好一些,原因与前者相同,万里山河自然要比个人感情更胜一筹。

综上所述,在文采上,苏轼与曹植不相上下,但如果吹毛求疵的比较,那应该是曹植略胜一筹。

第二个,再比后世喜爱

这次曹家父子自然是出动父亲曹操,而苏轼父子则只能出动弟弟苏辙。这里我们为了公平起见,依然是以文学作品作为比较的内容。

曹操一生虽然比不上两个儿子写过的那么多诗作,但也是有那么几首流传下来,其中以《龟虽寿》《短歌行》最为出名。

先说《龟虽寿》。这首四言乐府诗,曹操通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两句话,为我们生动地展示了一位虽然年老但依然有着雄心壮志的英雄形象。

再说《短歌行》。这首四言诗词,曹操通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四句话,为我们生动地展示了自己只想效仿周公来辅佐汉室的决心,同时也表现了自己想要还天下一个太平的决心。

苏辙相比哥哥苏轼可能没有那么多的诗作留世,但严格比较起来,也是有这么几首可堪大用,比如《论语拾遗》《道德经解》等。但如题目所示,这些著作基本都是对古之名篇的解读,虽然体现了苏辙的专业素养,但却体现不出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其他如《墨竹赋》《巢谷传》等著作,虽然有一定的文学成就,但却不像曹操的诗作那样声名鹊起,所以笔者也就不做过多解释了。

综上所述,在后世喜爱程度上,曹操主要凭借其特殊的身份博得了我们历史爱好者的青睐,而苏辙则是凭借他对于古代名篇的解读而博得了后世帝王的认可(单说名誉地位的话,苏辙要高于哥哥苏轼与父亲苏洵)。因而,在后世喜爱程度上,二者算是不相上下。

此外因为篇幅原因,曹丕和苏洵的比试我们暂且放在下次再说,但相信凭借大家的认知,谁高谁低应该是一目了然了。

最后,文采名满三国的曹操三父子与文采名满北宋的苏轼三父子,在笔者个人看来,如果硬要比较一下的话,那应该还是曹操父子更胜一筹。

参考资料:《后汉书》《三国志》《宋史》《东坡乐府》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