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发展文冠果产业的建议中国报告文学学...
在甘肃发展文冠果产业的建议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 马成福
甘肃土地贫瘠,气候旱寒,水源稀缺,生态脆弱,宜林不宜农。文冠果全身都是宝,系北方珍稀乡土树种,既是防风固沙的先锋生态树种,又是种植效益非常好的经济林果。如果大量推广种植,可促使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和谐发展,实现大地增绿、农民增收的双重目标。——题记
文冠果全身都是宝,具有非常高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是树木中的国宝,园林中的奇葩。它是我国特有的优良木本油料树种,有“北方油茶”和“中国油橄榄”之称;它是珍贵的旅游观赏植物,是优良的木材树种和常用中药材;它是抗旱节水、防风固沙的先锋生态树种,具有适应性强、抗逆能力卓越的特点。
文冠果具有喜光、抗旱、抗寒、耐盐碱、耐瘠薄的能力,病虫害少、生命力顽强、寿命长达2000年的优点。既有非常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还有特别好的绿化和美化效果,是目前最有特色的造林树种和绿化树种,也是最有经济价值和发展前景的特色林果产业。如果大量推广种植,可促使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和谐发展,实现大地增绿、农民增收的双重目标。
甘肃是文冠果最适宜生长的地方,无论是气候、土壤、海拔,还是地貌特征都与文冠果的生物学特性相吻合,适宜大规模推广种植。甘肃属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光照充足,气候干燥,降水量少,蒸发量大。近年来,极端干旱事件频繁发生,干旱危害程度加剧,农业损失严重;土地沙化日益明显,水资源紧缺,河源水流锐减,严重威胁着甘肃人民的正常生活。文冠果属抗旱树种,可以把甘肃的气候劣势变为种植优势。甘肃不仅有丰富的荒山荒地适宜种植文冠果,而且群众了解文冠果生长特性、具有一定管理和栽培技术,有规模发展文冠果产业的潜在优势。
建议把甘肃省的生态林和绿化树种改种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还有观赏价值的抗旱树种文冠果。实行绿化美化相结合,经济性与观赏性相结合,营造现代化的城乡美景,形成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常规的生态造林和绿化树种都是松树、国槐和杨树,属于耗水树种,很容易被旱死,如果生态林和绿化树种能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与老百姓的利益挂钩,就可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成活率、降低育林成本。
建议把文冠果作为甘肃省特色林果产业推广种植。文冠果作为国家战略资源,已纳入国家《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是优质木本油料作物,不仅可以让全国人民吃上高级健康安全的文冠果油,还可出口创汇。文冠果被老百姓称为一次投入千年受益的“铁杆庄稼”,结实早、产量高、效益好,在水肥较好的水浇地,移栽第二年即可挂果,三五年后即使每棵树产籽1公斤,亩栽222棵亩产也能达到222公斤,现在籽20元/公斤,亩产值4440元;十年后达到高产期,产量和产值将会更高。文冠果寿命较长,千年的大树仍然花繁叶茂、硕果累累。一次性投资,终生受益无穷。
由于文冠果具有耐旱、耐寒、喜光的特点,以及防风固沙的作用和经济效益好的优势,而且甘肃省拥有大面积的旱土地、压沙地和荒山、荒坡、荒漠,而且光热资源非常丰富,是文冠果种植的黄金地带。如果大量种植文冠果,则可克服以上弊端,带动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和谐发展。
总之,甘肃干旱少雨,水土流失、植被退化严重,生态仍呈局部治理,整体恶化趋势。造林绿化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最有效手段,而甘肃生态绿化树种当首选文冠果,这对甘肃经济发展和根治盐碱地以及彻底改善甘肃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发展文冠果产业是调整甘肃农村产业结构、治理水土流失和实现西部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也是国土绿化和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
如果文冠果能够在甘肃大力推广种植,建立一个山川秀美的甘肃就不再是梦想。甘肃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落后,发展文冠果产业基地,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催生新型绿色新能源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多赢的目标。
文冠果的历史比人类的历史还要长,千百年来曾多次被提倡和推广,但始终没有发展起来。为什么这么好的产业发展不起来呢?除了宗教、文化与政治因素之外,文冠果也存在“移栽成活难”和“千花一果”等技术难题。“移栽成活难”是种植方面的难题,“千花一果”是经济价值问题。这两个难关不攻克,文冠果就发展不起来。
2016年6月3日,甘肃日报报道《西北文冠果基地突破“千花一果”难题》:初夏时节,记者走进位于景泰县和兰州新区的西北文冠果基地看到:这里刚定植两年的苗子就开始挂果,三年的果树已经硕果累累,有的果子压弯了枝头。西北文冠果基地已经突破了“千花一果”的难关,为文冠果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西北文冠果基地的奋斗目标是:发展文冠果,美化祖国大地,带领广大干旱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解决食用油危机,健康炎黄子孙,造福中华民族!发展文冠果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