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口缘何与三国文化有缘
三江口缘何与三国文化有缘
在中国的地理名称中,叫“三江口”的有很多,不过,鄂州的三江口却与三国文化是有缘分的。
这个缘分从何而来?小说《三国演义》是有故事的,因它而造就了三国文化,因它也成就了许多地方的三国文化旅游资源。
鄂州的三江口位于段店镇。《三国演义》共一百二十回,其中有两回的回目就提到“三江口”,如, 第四十五回的回目是“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第四十九回的回目是“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
那么,小说中的“三江口”在什么地方呢?罗贯中在小说第四十五回中写道:“离三江口五六十里,船依次第歇定。周瑜在中央下寨,岸上依西山结营,周围屯住。”事实如此,现在的鄂州三江口与西山,两者相距恰好“五六十里”。
至于鄂州“三江口”地名的由来,据我市史志专家考证,是因为有三条江水即汉水的东支、长江的北支和南支汇合而得。据《武昌县志》记载,古代三江口是一个比较热闹的重镇(配有武备的地方),且曾称为“三江口镇”。明万历二年,此处设三江口营。明代曾将守备司从麻城歧亭迁移至此,管理数县之防务。
鄂州“三江口”,其地名除见诸书籍外,梁元帝萧绎写了一首《赴荆州泊三江口诗》,诗中写道:“丛林多故社,单戍有危楼。”诗中所提“单戍”和“危楼”,便是指三国时期沿江而设的烽火台,即现今的古烟墩。“‘三江口’一带至少有三个古烟墩,即段店镇中湾村五径山烽燧、华容镇芦花村刘家窝烽燧、临江乡新港村熊家榨屋湾烽燧,这些均是三国时期的,也是我市的文物保护单位,这也说明‘三江口’地区在古代便是军事要地。”童力群教授说。
南宋诗人、词人陆游在《泊三江口》一诗中写道:“迟明离武昌,薄暮次黄冈。勿言触热行,一雨三日凉……尚无车马尘,况复争夺场。徐行勿挂帆,此乐殊未央。”
“三江口应是广义上的三江口,其范围至少涵盖了现代的整个段店镇。”童力群认为,“‘黄州赤壁说’与《三国演义》的契合度高达95%,而‘三江口’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重要地名,这里发生的故事太多了。因此,‘三江口’打《三国演义》之牌,理应是一张好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