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卢纶《江行次武昌县(鄂州)》赏析

江行次武昌县

唐·卢纶

家寄五湖间,扁舟往复还。

年年生白发,处处上青山。

去国空知远,安身竟不闲。

更悲江畔柳,长是北人攀。

卢纶,生卒年不详,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曾在河中任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诗多送别酬答之作,也有反映军士生活的作品。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卢纶集》。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卢纶南行避难,于唐肃宗至德年间(756-758)由江西出发,直抵湖南,途经武昌县(今鄂州市)和鄂州(今武汉市),先后作《江行次武昌县》《晚次鄂州》等诗。诗人被迫浪迹异乡,流徙不安,写南行途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生动,感慨深长。首联叙事,寄寓情怀。五湖,本指我国几个大的湖泊,这里指诗人客居的鄱阳湖一带。诗人的一叶扁舟,由此出发,历湖经江,溯水而上。诗人本为“北人”,避难南来,一个“寄”字,意味深长,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颔联抒情,虚实相生。

患难频仍,“白发”频添,语极沉痛;然而,风景处处,“青山”屡上,又颇为达观。用笔腾挪跌宕,使平淡的语句体现微妙的情思。而且,“年年”为时间概念,“处处”为空间概念,对仗工稳。颈联继续抒情,沉郁之情则由自身升华到国都的高度,似有杜甫“每依北斗望京华”的意味;把颠沛流离视为“安身”,视为“不闲”,则可理解为诗人情怀的旷达。尾联卒章显志,由情及景,借物抒情。可悲的是,依依江畔武昌柳,却被北人随意攀。以“江畔柳”的鲜明意象,突现浓郁的诗意。一个“悲”字,点明题旨,收束全诗。

本诗截取诗人适逢战乱被迫漂泊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反映广阔的社会背景,表现诗人沉郁感伤的思想感情。在构思上,一个“悲”字,贯串全诗,由悲漂泊,到悲白发,到悲去国,直到悲江畔柳,由个人到国家,由抽象到具象,层层深入,表现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和时代的动乱。在语言上,不用艳藻求其绮丽,平实自然,淡雅清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