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爱众,而亲仁
泛爱众,而亲仁
【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①,出则弟②,谨而信③,泛爱众,而亲仁④。行有余力⑤,则以学文⑥。”
【注解】
①弟子:有二义,一是指年幼之人,弟系对兄而言,子系对父而言,故曰弟子;二是指学生。此处取前义。入:古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②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悌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③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④仁:指具有仁德的人,即温和、善良的人。此形容词用作名词。
⑤行有余力:指有闲暇。
⑥文:指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译文】
孔子说:“小孩子在父母跟前要孝顺,出外要敬爱师长,说话要谨慎,言而有信,和所有人都友爱相处,亲近那些具有仁爱之心的人。做到这些以后,如果还有剩余的精力,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雪峰先生曰:
“泛爱众,而亲仁”指的是“和所有人都友爱相处,亲近那些具有仁爱之心的人”,这里所讲的是一开始的童蒙之学,小孩子对外要友爱,亲近仁爱之人,远离暴虐之人。这是自己对别人的,那别人对自己善恶之行又如何面对呢?孔子又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如此可见,后世腐儒之“以德报怨”其实是对暴虐之人的一种放纵,其行为本身也是一种伪善。想想此段话所讲:出入孝悌、言而有信、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讲究内心美德加持之后再学“不美又不恶”的智慧,方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