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水剧”泛滥!只因观众没得选

一集半小时

回忆10分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国产电视剧“注水”现象越来越严重,总集数在50集以上是普遍现象,七八十集都不是稀奇。
观众对于“注水剧”可谓是深恶痛绝,却也只能被迫接受。
眼下这个问题终于有望得到解决,广电总局出手整治“注水剧”了。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剧网络剧创作生产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要求,电视剧拍摄制作提倡不超过40集,鼓励30集以内的短剧创作。如确需超过40集,制作机构需提交书面说明,详细阐释剧集超过40集的必要性并承诺无“注水”情况。
《通知》指出,日前,一些电视剧网络剧在创作生产过程中,过度强调商业属性、经济效益,出现人为拉长集数、故事情节明显“注水”客观上造成叙事节奏拖沓、拉低艺术水准、影响观看审美等问题,受到观众批评。

销售模式造成了“注水剧”

“注水剧”之所以大行其道,原因在于国产电视剧的销售模式。
国产电视剧采取的是采购模式,影视公司制作完电视剧后卖给电视台和视频网站,一般都是先谈好单集价格,再乘以总集数,这就是采购一部电视剧需要的成本。
这种模式的缺陷在于,电视剧的价格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总集数。
电视剧越长,卖的价格就越高,影视公司为了赚钱,自然就有了制作“注水剧”的动力。
近年来,国产电视剧的版权价格如同火箭一般往上窜,让业内人士叫苦不迭,如今的电视剧买方市场也被戏称为“卖肾买剧”。
业内人士表示,一部剧卖给电视台的售价每集高达600万,卖给视频网站的售价每集高达1000万,而这些天花板还在不断被突破,甚至有一部网剧的价格已经达到了1200万一集。
事实上,电视剧居高不下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不得不承认,资本的力量推动了电视剧价格的暴涨。

“天价”电视剧是怎么来的?

首先要承认影视市场这些年来的发展,但电视剧价格高企不下显然还有其他原因。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优酷、爱奇艺和腾讯视频等视频门户相继崛起。

“优爱腾”背靠BAT,财大气粗,为了抢占市场,不惜下血本去买剧,这是电视剧价格不断飙升的直接动力。

此外,明星的高片酬也是推动电视剧价格的重要因素。

投资方盲目推崇明星效应,以为只要明星数量多,名气大,电视剧就能买上好价钱。

这使得明星片酬一涨再涨,从而进一步推动了电视剧的成本。

据悉,近几年国产剧演员片酬超过总制作成本50%已成常态,在一些更为倚重“流量偶像”的IP大剧中,明星片酬在制作成本中的占比甚至升至75%。

相比之下,日韩与好莱坞明星的片酬通常只占影视作品总预算的20%至30%。

明星的高片酬也引起了广电总局的注意,在这次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剧网络剧创作生产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中,广电总局也对明星的片酬作了限制。

电视剧总集数和明星片酬都被限制了,是不是意味着国产剧的质量能明显提高呢?

恐怕未必。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虽然广电总局对电视剧总集数作了限制 ,但这未必能难各大倒影视公司。

以2019年末大火的《庆余年》为例,这部剧计划拍三季,目前已经播出的第一季总集数为46集。

由此可见,按季播出电视剧在国内已有先例。如果未来某家影视公司想规避40集总数限制,只要把电视剧拆成几季即可。

事实上,国产剧为人诟病的不仅因为集数长,更多的还是因为质量不行。

2006年播出的现象级电视剧《武林外传》总集数80集,每集40分钟,即使按现在的标准都算集数多的了。

然而《武林外传》是很多人心中的经典,在观众看来,这样的电视剧再来80集都不够,而烂剧一集都嫌多。

国产剧要想有突破,关键在于改变现有自制模式。

现在的国产电视剧往往是拍好了再卖给各大平台播出,这其中有不少电视剧都卖不出去,连和观众见面的机会都没有,大量的人力物力浪费在上面。

也就是说,在现有模式下,观众的决定权很小。

而美剧的边拍边播模式就值得借鉴,完全凭市场说话,收视率不行就直接砍掉,没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

虽然这种模式看似很残酷,但却能保证剧集的质量。

为什么美剧的制作模式能成功?因为它尊重观众,给了观众话语权,相比之下,国内观众的话语权就很小。

因此,建立适合的市场淘汰机制,把质量不行的都淘汰掉,才是提高国产剧整体质量的关键所在。

© 好文回顾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财经下午茶

微信号 : featea

微博:@下午茶财经

▇ 欢迎加入

茶粉的大家庭

网络 | 图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