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想要“人不知我”,必须先有“自知之明”!
洪均生:因此就个人从实践中的知识写出臆解,以告学者。但从陈式理法作为论据,或者有人认为我有偏见。其实王论写在杨式创行之前,因而我则认为王论应同陈论,以陈式理法解释王论,正如以钥开锁,恰恰吻合。是否有当,愿识者鉴之。
【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解】这两句讲的是战略,当然也包括战术。说到“知”字是大有讲究的。知人的方法,一般是先从外形观察:1.对方和我站立的方向,先看出他在我的前方,或左、右方;2.再看他的脚哪只在前;3.看他的身体先向何方转动;4.最后注意他的眼注视我的躯体哪个部位。我们如能经推手、散手的实践中取得经验,便可从外形的观察中推断其动向,而因敌变化适当应付。但是,仍应遵守“彼不动,已不动”的原则,以静待动。
不易知者是内劲的变化,必须试而后知。武术界有个成语说: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这是说伸手接触,便可知对方有没有真正功夫,功夫的水平是高是低。大抵身高力壮的来势必猛,持力以求速胜;来力必然直而硬。我方身、手略一旋转,便可引进使之落空,甚至反跌出去。对方来劲较柔,而且善于旋转变化的,便应提高警惕,而因敌变化。
怎样使人不知我呢?如要使人不知我,首先在知人之先,能有自知之明。自知是知个人所学拳套的着法作用和其变化,并且善于在什么时间变什么角度,恰如其分地、毫厘、分秒不差地去适应对方的变化。能做到这个程度,便是懂得陈式规律的对手,也难以预知我将怎样转变。何况陈式的转关出奇处,不完全是弧线,而是反“S”、或 “S”形的。它的横、直、斜、正又是周身多变的,不但人不能知, 我也不能预知。陈鑫先生诗云;“我亦不知玄又玄”,确能道出实际情况。
【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解】这两句总结全文。由于所向无敌,因被人称为英雄。而无敌的效果,来源于按照所讲一切规律,持之以恒地锻炼日久,由着熟而达到懂劲、阶及神明的水平。文中的“此”字即指上文讲的规律。
陈鑫先生所著《太极拳图说》开头订出学拳须知的戒律。他说:“学拳必先明理。”我认为所说的“理”一方面指拳理,另一方面则指为人处世的道理。所以又说:“会拳后,不可手狂、口狂。”手狂固然易招是非,口狂也会招人厌恶。他解释为:“说话谦和,胜则少招人忌, 败亦少招人耻笑。”总之,谦虚谨慎是为人的基本规律。在武术方面, 便是武德。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
【解】从这一段至下文“快何能为”是介绍太极拳法与其他武术不同之处。
“斯技”二字泛指武术,“旁门”二字是说各种套路。虽然姿势配合的不同,大多数都是体壮的胜过体弱的,也就是手慢的胜不过手快者。
有人认为此文“旁门”一语涉于自骄,而轻视其它项目。我则认为,作者只是概括论述,并非意存轩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