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辉玉宇牌楼—— 排云殿
颐和园的前身清漪园是清代皇家园林鼎盛时期的代表作品。作为清漪园的主人,乾隆皇帝有着明确的建园意图。创建一处具有皇家气派的、园林化的风景名胜区。中国的封建时代,号称“天子”的皇帝奉天乘运、统治寰宇,凡是与皇帝有关的政治仪典、起居规制、生活环境等无不要求显示皇权至尊、雍容华贵的皇家气派。
颐和园作为皇家园林当然也不例外。而园中最能体现这一特色的,就是我们将要参观的以排云殿、佛香阁为主体的建筑群。建筑群的开端便是我们面前这座流金溢彩的牌楼。牌楼又叫牌坊,在我国古代也被称为“坊门”。不论它是否安装门扇,牌楼在某种意义上起着门的作用。宋代以后逐渐成为一种装饰性的建筑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各位请看,这座牌楼的建筑形式是三间四柱七楼,每个门楼都有不同的名称,有明楼、次楼、夹楼和边楼之分。牌楼正面写着“云辉玉宇”,背面写着“星拱瑶枢”,意思是云霞辉映着皇帝的宫殿,众星环绕着北斗。这里的“北斗”指的是帝王,比喻臣民归顺皇帝。这座牌楼才是建筑群真正的起点。它以华丽的形象不仅点缀着园林景观,更显示出皇家的气派。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从这里开始参观。
排云殿、佛香阁这组建筑在清漪园时期是一组大型佛寺建筑—大报恩延寿寺。它兴建于1750年,是乾隆皇帝为他母亲恭祝六十大寿所建。在皇家园林中修建寺庙是一种象征性的造景手法,它寓意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以崇弘佛法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当年清漪园中,除大报恩延寿寺之外,万寿山后山还建有“须弥灵境”,那是一组藏传佛教建筑。与当时清王朝为团结信奉藏传佛教的蒙藏民族上层人士,以确保边疆防务和多民族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有着直接的关系。大报恩延寿寺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1888年慈禧重建清漪园并将其改名为颐和园时,由于建园的目的是为她个人“颐养太和,保养元气”,这里又是佛殿旧址,不适合她居住,所以慈禧就把“大报恩延寿寺”的前半部分改建成专供她做寿的排云殿,并恢复了上面的佛香阁、转轮藏等建筑。
您看,在这里造园匠师们大胆地运用了突出重点、烘云托月的手法建置了这组规模宏大、形式多样的颐和园中的主体建筑群。从湖岸一直到山顶,以一重重华丽的殿堂台阁密密层层地将山坡覆盖住,形成一条层层上升、贯穿万寿山前山上下的中轴线。创造了我国依山布局建筑群的典范。巍然耸立在半山腰高台上的象征着神权的佛香阁,气宇轩昂、具有主宰一切的气势,而慈禧做寿的排云殿则在轴线的中央,整个建筑布局充分体现了佛经中所描绘的仙山琼阁的天国境界,以及“君权神授”的封建正统思想。宫廷的皇家气派,园林的古朴、典雅,宗教的神秘、庄严被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颐和园内最为壮观的建筑群体。
排云殿的“排云”二字,出自晋朝诗人郭璞的《游仙诗》。诗中有这样一句话:“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比喻云雾缭绕中神仙飘然而至,眼前是一派仙山琼阁的景象。您看,碧蓝的天空下是成片的金黄色琉璃瓦屋顶,屋顶下是成排的红色立柱和门窗,在葱茏的苍松翠柏衬托下,巧妙地烘托出仙境的气氛。松柏的暗绿色基调与建筑群的黄色琉璃瓦屋顶、红色的墙垣、金碧辉煌的彩绘,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渲染了前山景观的浑宏华丽,形成了宫殿建筑极为富丽堂皇的总体效果,给人以极鲜明的色彩感染和震撼力。
以排云殿为中心的三进院落,建筑布置仿效紫禁城的“外朝”形制。庭院当中的水池和石桥相当于紫禁城的金水河和金水桥。过去,每当慈禧举办“万寿庆典”的时候,排云殿便会钟鼓齐鸣、大奏中和韶乐和丹陛大乐。仪仗威严,场面宏大而有气派。好,下面请大家随我继续参观,去感受慈禧太后贺寿的情景。
这道门叫二宫门,我们可以看到在门上悬挂着一块匾额,上面写着“万寿无疆”四个大字,进一步点明了排云殿的使用功能。当年举办“万寿庆典”时,二宫门就是光绪皇帝向慈禧太后叩头贺拜的地方。其他的王公大臣则以我们刚刚走过的金水桥为界,按等级排列。桥以北的东西两侧排列亲王以下的皇亲贵族;桥以南的东西两侧排列二品以上的官员;而三品及三品以下的文武百官只能跪在排云门外。受贺礼仪开始,首先由宣表官宣读贺寿表文,光绪皇帝跪接表文,捧表从中门进入排云殿向慈禧太后跪进表文。接下来才是拜寿。光绪皇帝率领众大臣向慈禧行“三跪九叩”礼,皇后、嫔妃、公主、福晋们在排云殿外向慈禧行“六肃三跪三拜”礼。而此时的慈禧太后就端坐在排云殿内正中的宝座上,犹如排云而出的神仙在此做寿,接受众人的贺拜。
排云殿是典型的宫殿建筑,也是园内建筑等级最高,最能显示皇家气派的建筑物。它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顶,屋顶为黄色琉璃瓦件,屋身的梁、枋上施以“和玺彩画”,枋的上面有“斗拱”承托着檐部,“须弥座”四周设置有汉白玉的“望柱栏杆”。所有这些都是典型的殿式做法的特点。除了屋面所用的黄色琉璃瓦,最能体现皇家建筑特色的就是梁、坊上的“和玺彩画”。说到“和玺彩画”,与咱们在长廊上看到的“苏式彩画”有所不同。它多用于宫殿建筑,作为皇权象征的各种飞龙翔凤是这种彩画中最突出的题材。彩画中的线条都沥粉贴金,以青、绿等底色衬托金色图案,色调浓重华丽,突出了金碧辉煌的气氛,以显示封建帝王的尊严,是我国传统彩画中等级最高的。
作为慈禧太后做寿的正殿,殿内的陈设自然不必多说,除了珠宝玉器,就是珍贵文玩,其中大部分都与祝寿有关,就连门前这两副对联,字里行间也洋溢着长寿的主题。我们先来看看外柱上的这副,上联是:“嵩岳大云垂九如献颂”,下联是:“瀛洲甘雨润五色呈祥”。将万寿山比喻为中岳嵩山和海上瀛洲,这处人间仙境在祥云笼罩和甘雨滋润之下呈现着一派吉庆祥和的景象。再来看看内柱上的这副对联,上联是:“叠石起琼峦如山之寿”,下联是:“引泉通玉液有泽皆春”。意思是山石叠起了光彩似玉的万寿山,有如南山之寿;昆明湖引来了玉泉山水,好比皇恩普施,四海皆春。如此美妙的辞藻当然说得一心想长生不老的慈禧太后满心欢喜,可她没想到,在民间却流传着这样一副对联:“一人庆有,万寿疆无。”讽喻慈禧大庆寿诞之时,正是中国领土被瓜分之日。您也许会问:皇太后的寿辰应该是举国同庆的事情,可是为什么会有人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写出这副对联呢?1894年是她的六十大寿,而此时的中国正面临着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前方将士在浴血奋战,慈禧却在京城大肆操办她的“万寿庆典”。从紫禁城西华门到颐和园东宫门之间安排了60段点景,沿途搭造牌楼、戏楼、经棚、音乐楼、花山等,在颐和园举行筵宴唱戏、张灯结彩,反倒是一派举国欢庆的景象。如此强烈的对比,引起民众的极大不满。于是,在民间,原来那副庆寿的对联“一人有庆,万寿无疆”,就变成了“一人庆有,万寿疆无”。
今天,慈禧做寿已成为历史,而排云殿作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颐和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辉煌的古典皇家建筑,成为中外游客珍爱的游览胜地。人们在追忆往昔的同时,更多的是欣赏这组建筑杰出的建筑艺术成就,体会排云殿、佛香阁完美结合所展现出的高超的造园艺术,这是没有时限的,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