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差的五味子与五倍子真的不一样
我们的中医药博大精深,其中中药命名更是彰显着中华文化的传承和有悠久的文化底蕴。比如以人民命名的中药-刘寄奴,以地名命名的川楝子、川芎,有以女孩命名的中药青黛、玉竹等等,还有更多的中药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效果却是差之千里,如黄芪与黄连,白芷与白芨、苏子与苏木等等,还有以数字命名的五味子与五倍子、三七与三棱,八角茴香与八角枫等等,今天我们就来说下其中的一对以数字命名的五味子与五倍子的功效与区别。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一般称为“北五味子”。 生于海拔1200-1700米的沟谷、溪旁、山坡。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宁夏、甘肃、山东等地。
五味子喜微酸性腐殖土。野生植株生长在山区的杂木林中、林缘或山沟的灌木丛中,缠绕在其它林木上生长。其耐旱性较差。自然条件下,在肥沃、排水好、湿度均衡适宜的土壤上发育最好。
唐《新修本草》载“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故有五味子之名。五味子分为南、北二种。古医书称它荎蕏、玄及、会及,最早列于神农本草经上品中药,能滋补强壮之力,药用价值极高,有强身健体之效,与琼珍灵芝合用治疗失眠
五味子为著名中药,其果含有五味子素及维生素C、树脂、鞣质及少量糖类。
五味子入药部位:干燥成熟果实。味酸、甘,性温。归肺、心、肾经。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主要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等症。
常用量:2~6g。
采集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除去果梗和杂质。用时捣碎。
五味子分为:醋五味子:收敛作用增强,多用于肝肾亏损的的滑精、久泻等纯虚之证。酒五味子:敛中有散,扶正而不易恋邪,多用于肾虚遗精。
五味子的交易价格为50.00—55.00/Kg(价格及供参考。)。
五倍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青麸杨或红麸杨叶上的虫瘿,主要由五倍子蚜寄生而形成。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广西等地。
研究发现,能够作为五倍子蚜虫的寄主植物只有盐肤木属树木,本属植物全世界有250种,我国有6种,但以盐肤木上的五倍子质量比较好,称为“角倍”,其余树上的叫“肚倍”,质量稍次。
盐肤木通称五倍子树。分布于我国除东北、内蒙古和新疆外各省区的一种落叶小乔木,单数羽状复叶,叶轴有明显翅,
青麸杨在陕西等地叫五倍子树,在贵州叫倍子树。是一种落叶乔木树种,单数羽状复叶,叶轴无翅,花白色,果实成熟时血红色。
红麸杨在甘肃南部叫林麸子。为落叶小乔木,单数羽状复叶,叶轴上部有窄翅,花白色,果实深红色。
还有分布于云南西北部滇麸杨,分布于云南和四川的川麸杨,分布于广东、湖南、福建、台湾等省区的背麸杨都以产生五倍子。
五倍子是一种传统中药,在我国医用历史悠久,药用价值尚高。五倍子药用最早记载可见于《本草拾遗》一书,认为五倍子性寒、味酸涩,归肺、大肠、肾经;在古籍《山海经》、《太平广记》、《图经本草》、《本草纲目》中都有五倍子用途的记载。
五倍子味酸、涩,性寒。归肺、大肠、肾经。具有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收湿敛疮之功效。常用于肺虚久咳,肺热痰嗽,久泻久痢,自汗盗汗,消渴,便血痔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皮肤湿烂。
五倍子秋季采摘,置沸水中略煮或蒸至表面呈灰色,杀死蚜虫,取出,干燥。
五倍子的交易价格为24.00—28.00/Kg(价格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