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画坛"清初六家"之·王时敏,主张恢复古法,反对自出新愈

在明末清初的文人画坛上,有两个风格迥异,但影响力都极大的画派。一派是由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huī)组成的“四王”;另一派则是由石涛、朱耷(八大山人)、弘仁、髡(kūn)残(石溪)四位僧侣画家组成的“四僧”。虽然放到今天来看,“四僧”的品味广受美术史学家的肯定,但在当时,最受追捧的还是“四王的”作品。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四王”中的领袖人物,王时敏。

王时敏出生于名门望族,祖父王锡爵在明朝担任内阁首辅,位高权重。王时敏从小喜欢画画,遇到名画真迹,只要喜欢,王锡爵便不惜重金,买来给孙子临摹观赏。有一次,王锡爵为了给王时敏买一副北宋李成的《山阴泛雪图》,花费了 400 多两银钱,这在当时,相当于中等收入人家一年的生活费。

王锡爵更是嘱托大书画家董其昌,作为王时敏绘画的启蒙老师。那个时候,董其昌已经当过皇长子的讲师,名气很大。王家也是高门大户,因此董其昌给宰相之孙当老师,也可谓门当户对。董其昌也很喜欢这个少年,并悉心加以教导。王时敏 12 岁那年,董其昌还专门为他画了一套画稿,作为临摹的粉本,里面有王维、荆浩、董源、米芾、范宽、李成等历代名家的树石图形,还有笔法要点的总结。

年少时的经历,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王时敏学画便从摹古入手,这对他日后形成的仿古绘画观念,有很大的影响,可以说奠定了他一生艺术的发展方向。中国人历来重视出身,师门厉害,徒弟也会被高看一等。王时敏能够师从当时领衔画坛的董其昌,加上个人的天分和努力,年纪轻轻就成了画坛新锐。待董其昌去世后,更是成为新时代的领袖人物。

王时敏一生经历了明清两朝。他在明朝生活了 54 年,又在清朝的统治下生活了 36 年。18 岁那年父亲去世,次年爷爷王锡爵也去世了。按照朝廷惯例,王时敏顺势继承官位。但是,大明王朝的气数,此时已将走到尽头。王家四代为官,对政治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王时敏见大势已去,决定退隐。49 岁时,王时敏决定辞官,并开始专心绘画。

可是好景不长,清兵迅速南下,安逸的日子很快就被打破了。说来不可思议,像“四僧”这样的贫民百姓,面对国家危亡,尚会参加抵抗。可是王家这样四代为官的家族,心态却很平和,可能他们也已经看清了明朝腐朽的真面目。所以当清兵打到家乡太仓时,王时敏作为当地的领袖,便带着全城百姓归顺了清朝。以儒家观点来看,王家一定是要背千古骂名的。可如果从今天人道主义眼光看,王时敏保全了一城百姓的性命,也许更容易理解一些。

但无论如何,归顺一事,还是给王时敏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入清之后,王时敏闭门不出,隐居书画,留下的绘画作品也明显增多。王时敏这一时期的作品,以诗入画,借画品诗,古人的各种画法,王时敏信手拈来。尤其是在用色方面,打破了水墨、青绿、浅绛、没骨等画法的条条框框,用色用墨老辣深沉。

事实上,受董其昌影响,王时敏自幼走的便是临古摹古,追求传统趣味的笔墨之路。他认定仿古是绘画的最高原则,绘画要处处看齐古人的经典样式。而那些同时期自出新意的画家们,在王时敏看来,都属于野路子,不可取。清初“四王”的另外三位,王鉴是王时敏的子侄辈,两人的绘画思想相当一致。王翚(huī)是王鉴的学生,也受过王时敏的指导。王原祁则是王时敏的孙子,更是与他一脉相承。

清初“四王”的活动时期,前后跨度非常大。从王时敏出生的 1592 年算起,到最后王翚离世的 1717 年,前后 125 年。他们共同信奉的摹古一派,成为了清朝初期的主流画风。与其说“四王”引领了时代的审美,不如说是时代选择了“四王”。清朝初期,满汉矛盾十分激烈,统治者需要缓和对立,就请汉族文化名人出任朝廷命官,表示自己对于汉文化的友好。

“四王”就是绘画领域的不二选择。一方面,“四王”传承的是董其昌的画坛正脉,有一定的威望和规模;另一方面,“四王”对于清朝的态度是合作的,而且“四王”绘画中,那种安稳典雅的感觉,确实比个性古怪的“四僧”画风,更符合清廷的需要。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下看,清朝总的文化走向,就是喜欢集大成的时代。编撰全唐诗、四库全书,都是在清朝。

绘画上呢,“四王”的主要工作也是集大成。他们集的是古人的笔墨。不像宋人,追求如何真实的表现自然;也不像元人,追求如何更好的抒发内心。“四王”热衷的,是如何提炼古人的笔墨样式。当然,“四王”提倡的仿古,显然也限制了很多人的个性创造,大家在家里闭门造车,使得山水画成了一种千篇一律的程式存在,在我看来,这也是“四王”存在的时代局限。王时敏 山水十开王时敏在董其昌的指导下,自幼走上了摹古的道路,并且在日后的不断积累研习中,渐渐形成了他思想理论上的原则,他力追古法,刻意师古,作画无一不得古人精髓。王时敏师古人画,形体、样式甚似,但与古人的意境就不一样了,这主要是源于他们精神气质迥异。

(0)

相关推荐

  • 明 王時敏 董其昌书画合璧(高清)

    王时敏,(1592- 1680)本名王赞虞,字逊之,号烟客,又号偶谐道人,晚号西庐老人,明末清初画家.王时敏是董其昌的学生,受董其昌教诲很深,他最初的"仿"作应该来自董其昌.王时敏 ...

  • 他开创了统领了整个清代画坛的娄东画派——王时敏山水雅赏

    王时敏(公元1592-1680年),初名赞虞,字逊之,号烟客.懦斋.西田主人.西田遗老.西田老人.偶谐道人.归村老农.稻香庵.西庐老人,江苏太仓人.是明清美术史的巨擘,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合称&quo ...

  • “四王”之首王时敏,继承和发扬了谁的画学思想?

    客观地讲 , 王时敏的绘画受董其昌的影响最深.其中董对黄公望等元四家的推崇几乎为王时敏的绘画定下了发展的方向. 但王时敏与董其昌的以禅喻画并不完全相同,董主张"顿悟"." ...

  • 藏品鉴赏——王时敏的《秋山晓霁图》

    "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与吴历.恽寿平被誉为清初正统画派六家,是当时画坛的旗帜,代表了当时绘画艺术发展的演变过程."清初四王"生活的明末清初时 ...

  • “四王”的悲哀

    王翚<夏山烟雨图> "四王"的悲哀 ⊙介子平 "四王"者,明末清初画坛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也.四人均工丹青,擅山水,且致力摹古,娴熟技法,学 ...

  • 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四王”国画欣赏

    丹青留芳,与子同享 王翚<夏山烟雨图> 在明末清初的文人画坛上,有两个风格迥异,但影响力都极大的画派.这两个画派的代表人物,我们都挺耳熟. 一派是由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四位互为亲友 ...

  • 清代画坛'清初六家'之——王时敏,主张恢复古法,反对自出新愈

    在明末清初的文人画坛上,有两个风格迥异,但影响力都极大的画派.一派是由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huī)组成的"四王":另一派则是由石涛.朱耷(八大山人).弘仁.髡(kūn)残( ...

  • 清初六家恽寿平山水,见过的最美山水画

    清初六家,四王吴恽,并享盛名,前五人皆以山水为擅,惟恽寿平以花鸟称绝当代.人们在评论恽寿平的绘画艺术时,往往注重的是他的没骨写生花卉画.其实,他最初是学画山水的.恽寿平早年向伯父恽向(明末山水画家)学 ...

  • 清初六家山水作品欣赏

    "清四王"是指明末清初的王时敏.王鉴.王翚和王原祁.他们接受董其昌的艺术思想,其共同特点是仿古,追摹古人,探究宋元的笔墨传统.这种思想得到皇室的认可和提倡,被尊为"正统& ...

  • 清代画坛"清初六家"之

    王翚(1632-1717),清代画家.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出身绘画世家,幼承家学,初学画于张珂,后又得到王鉴.王时敏指点.擅山水,初摹黄公望,后广泛师法唐宋 ...

  • 清代早期“清六家”恽寿平四十二幅精品绘画作品赏析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古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 ...

  • 清初六家-恽寿平《瓜果册页》

           内容提要:清初六家,四王吴恽,并享盛名,前五人皆以山水为擅,惟恽氏以花鸟称绝当代.人们在评论恽寿平的绘画艺术时,往往注重的是他的没骨写生花卉画.其实,他最初是学画山水的.恽寿平早年向伯父 ...

  • 清初六家恽寿平花鸟山水画选

    恽寿平花鸟画 恽寿平(1633-1690),初名格,后以字行,武进(今江苏常州)人.晚居城东,号东园草衣,迁白云渡,号白云外史.家贫,不应科举,卖画为生.生而敏慧,八岁咏莲花,惊其长者.诗格超逸,书法 ...

  • 清代画坛"清初六家"之·吴历,干笔焦墨,笔墨细腻

    吴历(1632年-1718年)清初书画家,天主教传教士.字渔山,号墨井道人.桃溪居士,摹古工力很深,笔法非凡,擅长山水.与王时敏.王翚.王原祁.恽寿平.吴历齐名,并称四王吴恽或清初六家,成为画坛正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