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精讲 | 第12期:“结合新闻传播学理论分析XXX”类题目,你该怎么下笔?

「好的答案总有它的道理。」

涵盖考点分析、解题策略、答题套路、高分答案点评等,帮助各位同学拨开迷雾,掌握答题技巧。

真题精讲内容很多,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 考点分析:着重分析每道题目出题背景、出题思路、隐藏考点以及出题老师想让你回答的内容。

  • 解题策略:教你如何将一道题目一字一句剖开分析,精准把握出题意图,巧妙构思答案布局。

  • 答题套路:差的答案总是离谱得各式各样,好的答案总是有相同的闪光点。掌握答题套路,可以让你事半功倍。

  • 高分答案点评:已经考上的高分学长学姐写的答案就是一份最好的借鉴,可以告诉你好的答案该是什么样子,与自己的回答进行比对和总结,你就会有很大的提升。

下面开始第12期的「真题精讲」!

评分规则:

  • 绿色字体代表亮点,红色字体代表欠缺点,括号内为具体点评内容。

  • 错字别字病句每处扣0.5分,但每篇扣分总计不得超过1分。

  • 语言不顺不鲜活,视情况扣1-2分

  • 考点不足不充分,视情况扣1-4分

  • 其它情况,具体见文中分析。

  本期点评题目  

论述题:弹幕是时下流行于青少年群体中的一种表达形式,请结合新闻传播学理论进行分析。(20分)

(上一期点评题目请戳:真题精讲 | 第11期:答案中的高分小标题咋写?

1
弹幕视频指的就是“弹幕化”的视频,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应运而生的新事物。【开篇给出概念阐释,很棒!】弹幕将网络的即时性与互动性带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使得视频类网络传播媒介摆脱了传统媒体的信息反馈与用户互动模式。用户可以通过弹幕功能实时进行交流与吐槽,增添了用户使用过程中的趣味和观赏性。(对弹幕概念、功能、特点的表达非常利索!
弹幕作为亚文化的一种,以戏谑、调侃的口吻对主流文化进行消解与超越, 而用户在传播、复制与欣赏这些亚文化之时, 也达到一种娱乐及宣泄的目的。(很好!)
(一)个性化强烈的受众。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视角来看,弹幕用户以青年亚文化群体为主,他们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信息接纳”“自我实现”“个性表达”是其媒介接触动机,造梗以及个性化、即时性、围观参与是其使用方式和需求满足方式。而弹幕视频之所以能够迅速走红,也是由于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特定需求,对受众的心理或行为产生了有效的作用。
(二)社交归属感和娱乐感强的用户群。
互联网信息技术一方面带来的是网络用户信息虚拟交流的便捷和时空无限制,另一方面带来的是部分用户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交流匮乏。以B站为例,以青年动漫和ACG文化爱好为主的用户群深度参与虚拟社交,对于拥有相同兴趣爱好者有着极大的认知共同感,这种“闭环”用户群体通过网络找到了社交归属感和娱乐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形成虚拟的“共同爱好者聚集地”,这是现实社会所无法相比的。(1、2点写的都很棒!)
(三)自我认同【这个小标题不是很贴合论点】
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两级传播”理论中,“意见领袖”作为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桥梁,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弹幕语境下的传播,作为“意见领袖”的UP主或者主播通过观众的支持获得自我认同感。【up主作为意见领袖的重点不是自身获得自我认同,而是up主的兴起助推拥有共同价值观的虚拟社区的形成,进而带来弹幕文化的兴盛。】
( 四 ) “生产性受众”【引用批判学派观点,让答案具有思辨色彩,学术性更强】
费斯克在1987年出版的《电视文化》中,从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的角度提出了 “生产性受众”。视频受众的生产性主要体现在弹幕词条的内容所呈现出的创造性、狂欢性、解构性的特征。
第一,弹幕内容是受众针对原视频的即兴评论, 给予了受众极大的创造空间,受众突破原有的语序, 以更为戏谑、幽默的方式参与弹幕文化的生产, 解构视频的原有意义。第二,弹幕文化圈形成了约定俗成的、独特的表达范式和弹幕狂欢仪式。第三,受众在创造内容的同时, 还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对媒介文本所蕴含的意识形态的解构。不同颜色、不同字体的弹幕呈现在视频画面中, 更是在空间上形成的对电视画面的一种视觉剪切与意义解构。(这一段论文痕迹太生硬了,可以试着理解这段话,然后加入自己的理解性阐述,现在这一段就很没有和你的答案融为一体,生硬的支棱在这儿,没有太大加分意义)
但是,在现代狂欢式的弹幕文化中,存在着很多的隐患,如果一个人总是沉浸在一个固定的点上,他便会失去了获得更多信息的机会,另外弹幕中的低可控性,且青年人的反抗冲动导致弹幕中经常出现小学生性质的谩骂,弹幕文化成了一场滑稽戏。作为小众文化,如何规避不文明弹幕,提高弹幕质量;弹幕会不会助长娱乐至死现象都是还未解决的问题。【结尾可以将弹幕的优缺点都总概括下,只提缺点显得有些片面】

(作者:李颖

答案点评:这篇答案主要从受众、up主的角度对弹幕流行进行了分析。对受众角度论述十分充足,围绕着他们的个性化、归属感、娱乐感以及生产性都进行了分析。生产性的受众这一批判学派理论的运用很棒!让答案有了思辨色彩和批判意识,显示出了作者的积累。但没有照顾到其他角度,详略不当,让人觉得作者思考有些局限。还可以从弹幕的传播渠道、互动特点、以及网站本身的议程设置等角度出发进行思考。而且结尾也可以再上一层楼!
综合打分:17分
02
弹幕一词最初用于军事领域,指用密集的子弹对目标发起攻击,子弹就如同一张幕布,也被用于游戏之中。后来被媒体借用,指人们在观影过程中,针对剧中人物、情节或其他相关内容,同步发表的评论,这些评论会同步到荧幕之上,从荧幕上飘过,视觉效果和发射的密集子弹类似,因此被人称之为“弹幕”。【开篇对概念进行概括性解读,这点很赞!】
弹幕的特点(看清楚题目,找到关键词啊,弹幕特点绝对要提,但不是这个提法,占太多字儿了,直接就把老师的印象分拉下来了!)
1、互动性:在受众观影过程中,针对节目的人物、情节、对白等发表弹幕,不同观众所发表的弹幕便在荧幕上形成一种互动,甚至有时当两者意见相同时,会为对方的弹幕“点赞”,这样就构成了一种类人际互动,以弹幕为中介,实现双方的隔空互动。
2、碎片化:观众在发表弹幕时,通常都是针对特定的情节、对话或是在看到自己赞同的言论时才会发表弹幕,进行互动,并不是一个持续性的动作,因此弹幕呈现出一种碎片化的形态。当然在特殊情况下,弹幕也具有连续性。比如在观看国外影视时,常会出现“野生字幕”以弹幕的形式对片中文字进行翻译。另外几乎没有任何门槛的发布设置,使得任何人都有可能在任何时间发表弹幕,也进一步促成了弹幕的碎片化特征。
3、评论个性化:用语的个性化成为弹幕的一种标志性特征。在弹幕视频类网站B站上出现的部分弹幕评论用语、二次元用语甚至突破圈层,实现了“出圈”,成为网络流行用语。比如“圈地自萌”、“皮皮虾 我们走”等这些二次元用语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社交用语。
4、表达的多样化:弹幕用语的表达不仅局限于文字,还包括各种数字、艺术字体、拼音谐音等,比如23333,四百大妈等。表达的多样化,成为视频弹幕的一个特点,也成为分属不同群体受众表达感受的特殊符号,当不同圈层的人群针对同一个视频内容发表弹幕时,在荧屏上就会呈现出一场内容和形式上的“弹幕狂欢”。【弹幕狂欢,这个词用得好】
弹幕尽管满足了观众社交、表达自我的需求,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相关网站和部门去进行规范和处理。【题目要求是说明弹幕流行于青少年群体中的原因,关于弹幕的缺点和问题不应占用过多篇幅,可只在结尾略微提及,不要作为一个完整的分论点进行论述。
低俗弹幕,影响观影体验:由于弹幕的传播主体可以是网络上的任何人,而网络的用户结构参差不齐,导致视频弹幕常常会出现一些用语低俗、互骂、广告等内容。当弹幕满屏飘过时,观众根本无法正常观看视频,极大地影响了受众的观感。
内容监管难:弹幕属于用户观看视频时即时发表的评论,其体量之大、发表时间的不确定性等因素都成为网站无法有效监管的原因。仍以B站为例,尽管B站设置了达到一定等级的用户才能发表弹幕,为弹幕的发表设置了一定障碍,但在视频中仍存在着大量违规弹幕,只能依靠事后的举报来解决,无法做到对弹幕内容的实时监管。(两个问题提的都很好~但这还不是主要需要答的)
弹幕作为青少年群体交流意见、看法的社交语言,鲜明地体现了青少年群体文化独特性、创造性的圈层特征。随着社会接受程度的提高,包容性的增长,使得作为一种亚文化的弹幕逐渐被大众所接受,而部分弹幕特色用语也突破圈层,实现了“破圈成长”。【这个结尾总结得不错哦!】
(作者:鲸落
答案点评这篇答案有一定的逻辑性,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功底。但就是在审题上跑偏太多,以至于整篇的论述没有紧紧围绕着题目进行论证。第一部分的小标题可直接点明正是由于弹幕互动性、碎片化、个性化、表达多样化的特点才使得它在青少年群体中广受欢迎。只对弹幕特点进行分析而不直戳“为什么流行”的主题,让这篇答案显得火候不够。而且作者对弹幕缺点的分析也显得多余,与新闻传播学理论的结合程度也不太够。

综合打分:12分

03
弹幕一词起源于日本,原指在射击类电子游戏中由屏幕上密布的子弹而形成的屏幕,即称为“弹幕”。现指由视频观看者发出,像子弹一样布满屏幕的评论。随着视频网站的崛起,弹幕已经成为人们新的视频观看模式和新的表达形式,更成为了一种新的互动仪式。【开门见山,给出理论解释!】本文将以综艺节目《中餐厅》的弹幕为例,运用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对弹幕文化进行分析。【开头给出分析的例子和引用理论,逻辑清晰,从选用的理论可以看出作者功力深厚,课外积累丰富】
柯林斯的互动仪式的发生需要具备四种要素:(1)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的身体共同在场;(2)对局外人设定界限;(3)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共同的活动或对象上;(4)人们分享共同的情绪与情感体验。这些要素形成节奏性的反馈循环过程,后两点被视为核心机制,两者的结合能形成代表群体的符号并给予参与者情感能量。 (厉害!不仅知道而且会用就很优秀!
一、 从身体共在到虚拟在场与情感共鸣
先前的观看者留下的弹幕会在视频的特定时间点出现,新发出的弹幕也会实时更新,因而视频观看者可以跨越时空与其他观看者进行互动。相较于传统的评论,延时变成了即时,独槽变成了共喷,形成了一种虚拟的“群体观影”的场景。正如麦克卢汉所言:“媒介即人的延伸”,弹幕跨越时空的即时对话极大地弥补了身体不在场的缺陷。【结合麦克卢汉的理论,对身体在场的描述很高级】针对视频中的某个特定内容出现的井喷式弹幕也让观影者产生了情感共鸣。芒果TV播出的《中餐厅》中,网友对黄晓明行为的点评和调侃所发出的弹幕,正是由于对其行为的普遍不满。【巧妙运用“明言明语”的热点】
二、 群体文化对局外人设限
在互动仪式发生时,参与者需要通过特定的方式辨别谁是参与者谁是局外人,辨别身份的方法之一就是使用社群流通的特殊语言。在每期《中餐厅》开篇,都会有人发出“熬夜学明学”之类的弹幕,当黄晓明做出了令网友不满的行为时,弹幕中又会出现大量的“明言明语”。当网友使用这些“明言明语”时,便会产生身份认同,也会被归档为社群成员。
三、 视频内容是共同的关注焦点
社群的组建往往是基于成员相似的价值观和趣味取向,因而从一开始社群共同关注的焦点就一直存在。而网友通过发送弹幕,互相传达和分享焦点信息来更深入地理解对方意识。在《中餐厅》中,黄晓明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明学修炼者”,成为关注的焦点。网友通过发送弹幕对黄晓明的行为进行评论,形成讨论,进一步提高社群的认同感。弹幕中也经常出现“前面觉得······的朋友别走,等等我”之类的句式,正是网友们互相印证共同关注焦点的表现。
四、 分享共同的情绪与情感体验(相当棒~)
由于弹幕评论不会显示发出者的任何信息,因而比起传统评论,弹幕更具有匿名性,网友可以更加真实地表露内心。每当黄晓明霸道不讲理时,弹幕往往会瞬间增多,人们通过弹幕分享着对此种行为的不满情绪。弹幕中也会出现“像极了我的老板”之类的内容,网友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被“瞎指挥”的遭遇投射到视频内容中,经历一场“自嘲+戏谑”的情感体验。
网友在弹幕的使用中获得一种参与感的满足,通过围观弹幕去寻找“我不是一个人”的感觉,行成一次“集体兴奋”,加深对群体身份的认同感。但是由于在虚拟世界的匿名性,网友可能展现出不为人知的一面,挖苦、讽刺的弹幕会形成极具破坏性的网络暴力,这是弹幕文化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尾有力】
(作者:认真学习的哦润几

答案点评:这篇答案从审题、逻辑架构到内容上都堪称完美

柯林斯互动仪式也运用得很棒!这一理论让整篇答案在一水的“使用与满足、议程设置”等中规中矩的答案中脱颖而出。四种要素即文章架构,和弹幕文化的特点贴合得天衣无缝。并与近期热点“明言明语”紧密结合,理论+案例,让理论更加立体化,让人更加易懂。可以看出作者有丰富的课外阅读和深厚的基本功。这篇答案值得同学们认真学习,总而言之,学姐的感想只有三个字:tql。

综合打分:19分(还有一分进步空间)

04
弹幕指的是在网络观看视频时弹出的评论型的字幕,弹幕给观众一种“实时互动”的错觉,虽然弹幕发送时间存在着区别,但是他们会在视频的某一特定时间点出现,相同时刻发送的弹幕主题也大多相同,增加了受众的参与感。【既有概念解释又有特点分析,给人逻辑混乱的感觉】
弹幕是一种借助于视频产生的新型传播互动方式。【这句与首段的概念解释重复了,可删去】
【缺少简洁明了的小标题】
首先,弹幕是一种重要的反馈渠道,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参与传播的需求越来越高。弹幕视频成为了一种受众反馈的重要渠道,既然受众与受众之间建立起了互动的空间,也是建立在制作方与受众之间保证创作良性互动的途径。
其次是弹幕的“使用与满足”的功能,弹幕可以使受众满足自我的表达和实现等的需要,人际传播是人社会化进程的重要环节,弹幕的产生可以使受众畅所欲言自己的情感,并且通过获得点赞,弹幕的互动等来达到共鸣,满足自己的表达并得到实现。目前国内弹幕网站的主要使用者是一群二次元文化的青少年爱好者,他们可以通过弹幕来找到组织,找到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并且通过刷一些具有特定含义的弹幕来获得参与感,从而实现自我的表达与满足。
再者,弹幕创造了一种“拟态环境”。【拟态环境理论的运用很赞】。同传统网络视频网站相同,弹幕网站也是视频内容在全息技术的映射下对现实情况的“超现实”复写。通过构建“拟态环境”来加强受众的认同感,传播媒介通过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的选择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部分青少年的受众更加愿意去接受这种“真实虚拟的文化”。
弹幕文化虽然给青少年群体带来了参与感和满足感,让他们有了表达自己意见,抒发情感的重要场所,但是(但是后面说一下弹幕的问题,再说把关很重要,这个逻辑会更全)对于弹幕内容的把关仍然是十分重要的。青少年由于心智不够成熟,容易被一些暴力,宗教等的内容所蛊惑,但是目前对于弹幕内容的把关力度并不是很大,辱骂暴力的弹幕十分常见。因此,当下关注弹幕内容的把关是治理弹幕乱象的关键。(如果结尾提出一两个具体解决措施会更好!)
(作者:小马哥)
答案点评:这篇答案在总体上抓住了题眼,结合了拟态环境、使用与满足等理论来分析了弹幕受到青少年欢迎的原因,也具有一定的答题逻辑。但是这篇答案有一个致命伤:就是字数太少啦。一篇答案的篇幅要与分数成正比,20分的题目却只有700字的答案,即使论述得再精彩,也不会有很高的分数。而且缺少简洁了当的小标题概括行文思路,让阅卷人的阅读体验不是很好。

综合打分:23分

05
“弹幕”,原意指用大量或少量火炮提供密集炮击。现指观众在观看视频时弹出的评论性字幕。【开头说明概念,可以!】“弹幕”一词最早源于日本的动漫视频网站NicoNico推出的弹幕功能,把弹幕加入视频中。在中国弹幕最早出现于A站、B站,由于其强大的在场实时互动性、参与感等优势逐渐扩展到各大视频网站,随之逐步形成一种弹幕文化。以下我将从弹幕的形成原因和弹幕所带来的影响两方面论述我对“弹幕”的分析。【从此句可以看出作者对题眼把握不准,该题的论述重点是对弹幕兴起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弹幕的影响没必要作为主要部分分析】
一、弹幕的形成原因
(一)信息时代建立新型传播关系的需求
弹幕打破了以往观看视频时缺乏直接迅速互动的封闭滞后状态,受众可以及时抒发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不必在中途或观看结束后切换到其他互动平台交流想法,传播变得快速及时。
(二)受众渴望知识输入,情感输出的需求【2和3都是从受众的心理需求进行分析,可以合为一点,而且可以与使用与满足理论结合起来分析】
当受众处于对视频内容不了解的状态下,弹幕中的解释性信息有利于受众理解视频内容,起到了科普的作用。同时也为受众提供了自我表达的平台,受众个人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在看到与自己想法一致的内容时还会产生共鸣。
(三)受众渴望摆脱孤独,寻求陪伴的需求(情感需求角度,可以的)
受众独自观看视频时会处于一种孤独封闭的状态,当看到内容丰富的弹幕时会使受众获得一种“陪伴感”。弹幕上一些“飘过”“有人在吗”等文字也是受众渴望寻找与自己同时观看视频的陪伴者,缓解孤独感。
【但是原因部分的论述角度不足,内容也不够充实】
二、弹幕产生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N级传播下:使受众的参与感倍增
弹幕已经不再是单级传播或多级传播,而是一种基于“使用与满足”的N级传播。每个人都处在一个庞大的传播体系中,获得前所未有的参与感,并带来一种“沉浸式体验”。
2.社会整合中:避免信息茧房的禁锢【这一点有待商榷,因为B站上的社群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共同价值观的虚拟社群,弹幕内容也是对共同价值观的强化,学姐对弹幕是否能避免茧房的禁锢持怀疑态度】
弹幕中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各种各样的讨论,受众在接触中不会只看到一种观点。受众在弹幕中抒发己见的同时也在接受不同的意见,破除信息茧房壁垒,避免认知固化和群体级化。
(二)消极影响
1.匿名状态下:“口无遮拦”传播负能量
由于弹幕没有署名,难免会有一些人在“法不责众”的心态下而散播恶意的言论,例如B站弹幕群潮蔡徐坤事件。这种“口无遮拦”不但不利于构建和谐(清朗一词也可以用喔)的网络环境,而且不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阅读方式上:碎片化低俗化日益凸显
弹幕是飘过的形式,每条基本上只有一句话,表达的内容有时是含糊不清的,导致碎片化阅读代替了深度解读,受众在没有防备的状态下很容易陷于低俗化的讨论之中。
信息时代下,我们一方面获得弹幕提供的“使用与满足”的快感,另一方面也要警惕低俗浅薄内容的不良影响,正如斯皮内洛所言:“如果很容易传递真实而又有价值的信息,那么就很容易传递诽谤、谣言和色情信息”。营造一个良好的弹幕环境,还需要媒介自身与受众的共同努力。(结尾很棒!

(作者:ABBY

答案点评:首先在审题上是有些偏差的,使得原因和影响分析两个部分详略不当。尤其原因分析中也缺少与传播学理论的结合。但是后面的影响这个角度其实对这题而言不hi契合的,可是你的内容拯救回来了,结合了很多新闻传播学理论进行分析,我觉得这一点非常聪明!而且分析的还不错,值得大家借鉴一下~

综合打分:14分

本期参考答案思路
弹幕是特殊的服务器将网友在观看视频时的评论即时发布在视频上形成的“枪林弹雨”。弹幕视频网站,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由发布者在视频中编辑字幕的惯例,它让所有观看者可以同步发布字幕,做到即时评论。通过播放器实时发出文字和符号的评论被保存下来,当视频再次被点播时,评论字幕会在播放器加载视频文件的同时被载入,并在视频中对应的时间点出现,有的时候评论字幕多如“弹雨”。
在众多的视频网站中,“哔哩哔哩弹幕网”(以下简称B 站)成为时下深受人们关注的网站。它以“二次元”文化为中心,用独特的“弹幕式”观看体验和海量原创视频分享平台的优势吸引了大量年轻观看。接下来将对以B站为代表的弹幕视频网站的火爆作传播学分析。
(一)网站的议程设置
在弹幕视频网站社区组织化的特点下,如B 站,其会员通过“关注”建立与 up 主之间的关系,被关注者任何活动都可以通过推送系统让所有粉丝看到。受“积分排行”影响,知名 up 主为使自己的作品被推送至首页,一般会利用“关注推送”这一机制号召自己粉丝刷分。系统根据一段时间内的评分高低作出日、周、月排行,并将最热门的视频推送至首页供用户观看。
(二)用户的使用与满足
“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应“把受众成员看成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成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它站在受众的立场上,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满足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上和行为上的效用”。弹幕视频网站建立了一种青年亚文化爱好者群体间的归属感与社交需要,并且满足了其对主流文化的对抗式心理需求。
(三)担任意见领袖的“up 主”
意见领袖是二级传播中的重要角色,是人群中首先或较多接触大众传媒信息,并经过自己再加工的信息传播给其他人的人,他们介入大众传播,加快了传播速度并扩大了影响。弹幕视频网站形成了一个具有共同价值观的虚拟社区,形成了通过互联网交流、分享知识和信息并且发展彼此人际关系的社会群体。up主作为弹幕视频网站的视频上传者,通过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投稿形式形成自身的“频道”特色来吸引细分的观众。一般而言,用户会向知名 up 主靠拢抱团,而这些 up 主通常拥有超千人的粉丝。知名 up 主扮演了类似“意见领袖”的角色,在二次传播过程中,他们先是接收 ACG 爱好者群体的主流意见,形成自己的看法,并上传二次创作的视频,交流评论,之后推送给自己的粉丝。
(四)针对互动性强
与传统视频网站在网页下设置评论区不同,弹幕视频网站的评论随着视频的时间进度出现。在视频的播放中评论的输入与发送会被按照时间顺序记录并直接在该视频时间点的画面内播放,所有后来的观看者也能看到前人的评论。尽管评论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由不同的观看者发布的,但评论是针对视频中某个特定画面所发布出来的,其观看者感觉自己是和一群人一起分享该视频,由此产生强烈的共鸣,观看者间的互动性也大大增强。
(五)再创作娱乐化
亚文化的动力来源于对已经解构好的内容予以再生产、解构的欲望。弹幕是以解构文本为目标的。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弹幕技术使“传播者”“传播内容”的概念淡化,面对存在网络上的开放性文本,观看者有着再创作的欲望。弹幕作为一种典型的青年亚文化,具有反抗、冲突、矛盾、另类等特点,其实质为青年人的“恶搞”,再次创作的娱乐化。

【答案点评】

首先拿到题目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抓住题目的“题眼”,可以看到题目给出了几个关键词:弹幕、青少年群体、新闻传播学理论。那么这个题目的逻辑就可以粗略的划分为两个步骤,第一就是对弹幕进行概括性的名词解释,第二步就是结合新闻传播学理论对弹幕的流行进行分析(注意切入青少年群体这一角度)。
对于题目进行初步的分析后,我们进一步挖掘其内涵,这一阶段就是要梳理出答题的逻辑,对弹幕兴起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从网站载体、受众心理、传播者“up主”、渠道互动性以及内容的娱乐化等角度入手。
接下来还需要注意的,就是在答题过程中要适当结合新闻传播学理论,如:议程设置、意见领袖、使用与满足等等。而且要重点分析青少年群体的受众心理,而不是泛泛而谈。(壳壳学姐)

下周开始,真题精讲栏目将开始2019各院校考研试卷讲解。这次是一套试卷!不是一个题咯~想让木铎团队分析哪个院校的哪套试卷呢?可以在留言区告诉我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