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复盘05 | 《网传》历年考点盘点:65道名解、53道简答、23道论述!

大家好!本次年中复盘就来盘一下最最最最最重要的新媒体前沿理论!

前面几期的年中复盘戳下方👇

年中复盘01 | 「新闻学」的38个简答、24对概念和23条辨析!

年中复盘02 | 考过的140个「传播学」基础知识、29个理论和10位大佬!

年中复盘03 | 中国新闻史的200+个知识点、必考的13位“报人”和10大“报事”!

年中复盘04|最容易出评论题的7个热点案例,立意与论据一网打尽!

通过分析近年各大高校考察过的真题,我们不难发现,热门考点几乎都隐藏在所谓的【答案之书】《网络传播概论》里!

这次就全方位为您盘点全书所有重要考点,相信大家在吃透后一定能获得高分~

本篇食用方式👇:

一是在开始背诵时提供指引,对考题把握不清时知晓考察类型,可以快速提高复习与背诵效率。

二是在复习完整本书后进行地毯式排查遗漏的知识点,做到百分百击破。

那我们先从名词解释开始吧!


一、名词解释篇

经过系统学习及实
学姐根据新闻学专题课程制作了8张思维导图,分别包含了课程里最重要的知识点和热门考点。

名词解释在回答时最好按照以下模板回答:定义(加英文名称)+ 内容(背景、特征、类型、发展等)+影响与评价(优劣)。由于名词解释遵循按点给分的原则,只有分点多,才能确保不被扣分数。因此在准备以下名词解释时,最好按照以上内容来排查。

  1. 物联网
  2. IPV6
  3. 云计算
  4. 5G
  5. UGC
  6. PGC
  7. OGC
  8. AR
  9. VR
  10. MR
  11. 多媒体
  12. 融媒体
  13. 新媒体
  14. 自媒体
  15. 融合性新闻
  16. 算法
  17. 公民新闻
  18. 大数据
  19. 长尾理论
  20. 体验经济
  21. 共享经济
  22. 认知盈余
  23. 数据经济
  24. 虚拟社区
  25. 网络社会
  26. 流动空间
  27. 传感器新闻
  28. 机器人新闻
  29. 动新闻
  30. 无人机新闻
  31. 流媒体
  32. 临场化新闻
  33. 个性化新闻
  34. 分布式新闻
  35. 可穿戴设备
  36. 智能媒体
  37. 社会化媒体 
  38. 社群
  39. 社群经济
  40. 信息茧房
  41. 过滤气泡
  42. 回音室
  43. 虚假新闻
  44. LBS
  45. 场景
  46. web2.0
  47. web3.0
  48. 平台型媒体
  49. 数字鸿沟
  50. 信息流广告
  51. 4C
  52. 4P
  53. 被遗忘权
  54. 搜索引擎
  55. 新闻游戏
  56. 粉丝经济
  57. BBC
  58. 《赫芬顿邮报》
  59. BUZZFEED
  60. NETFLIX
  61. Propublica
  62. DEEPMIND
  63. 剑桥分析公司
  64. 网络迷因
  65. 网络暴力
  66. 网络媒介审判
示例:网络社会
“网络社会”(Network society)这个概念在其起源阶段,并不完全等于互联网社会。曼纽尔·卡斯特(Mamuel Ctel)在《网络社会的崛起》一书中提出的“网络社会”,是一个更广义的概念。他将网络社会界定为一种具有更广泛意义的社会结构,以此指称新经济所带来的与信息化、全球化相平行的一种社会结构的变化。网络是一组相互连接的节点,它在信息时代社会里扮演了核心角色。网络是开放的结构,能够无限延伸。一个以网络为基础的社会结构是具有高度活力的开放系统,能够创新而不致威胁其平衡。网络建构了我们社会的新的社会形态,而网络化逻辑的扩散实质性地改变了生产、经验、权力与文化过程中的操作和结果。全球金融流动网络、欧盟的政治网络、新媒体网络、跨国企业等都可以看作这样的网络。

二、简答篇

经过系统学习及实
学姐根据新闻学专题课程制作了8张思维导图,分别包含了课程里最重要的知识点和热门考点
简答题会考察基础课本内容,如“简述网络用户的特征”,这种基础题答题注意分点要全;同时还有整合类题型,如“网络新闻传播中的把关机制”,需要在简答题的容量中尽可能填入更丰富的内容。另外,最好可以加入最新案例装点。
  1. 简述媒介融合的层面维度
  2. 全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
  3. 大众门户个人门户的区别(web2.0 与web3.0的区别)
  4. 新媒体时代,受众角色的变化
  5. 简述网络用户的特征
  6. 个性化”与“社会化”并存的用户的表现异同
  7. "主动性"与"被动性"并存的网络用户的表现异同
  8. 用户在网络中的生存特点
  9. 网络用户的需求
  10. 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高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1. 网络新闻发布平台的类型与表现
  12. 网络新闻直播的特点以及影响
  13. 网络中的人际传播特点
  14. 网络中的群体传播特点
  15. 网络中的社群传播特点
  16. 微博具有的社会意义
  17. 微博传播结构与特点
  18. 微博个体用户的需
  19. 微信平台的主要价值
  20. 微信朋友圈及其影响
  21. 微信朋友圈与微博传播模式的比较
  22. 网络新闻传播中专业性的目标
  23. 网络新闻传播中的把关机制
  24. 智能化媒体是什么特点、向何处发展
  25. 简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传播方式上的差异
  26. 大数据的特征
  27. 数据新闻的特点以及优劣
  28. 简述虚拟现实媒体技术的特征
  29. 新闻生产中,VR对新闻伦理的影响
  30. 信息茧房、过滤气泡、回音室三者区别与联系
  31. 信息图表制作中常见的误区
  32. 网络标题的制作要点
  33. 新媒体的新闻分发具有什么特点?
  34. 简述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
  35. 社交媒体的局限性
  36. 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区别
  37. 政府机构能够如何应用社会化媒体
  38. 网络传播效果的表现方式
  39. 网络中是否存在议程设置
  40. 网络议程设置的特点
  41. 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的发展和转向
  42. 网络中“沉默的螺旋”的形成机制
  43. 舆情与舆论的关系
  44. 网络舆论的产生及发展规律
  45. 网络文化的内涵、特质与发展动因
  46. 数字鸿沟的含义
  47. 导致个体间数字鸿沟的因素
  48. 个体间数字鸿沟的具体表现
  49. 新媒体条件下,网络媒介素养的表现
  50. 网络时代传媒从业者媒介素养的新拓展
  51. 网络时代政府机构与官员媒介素养的再认识
  52. 简述三种媒介素养的关系

示例:何谓“UGC”?它对当代新闻传播生态有何影响?

一、UGC的内涵

UGC,即用户生成内容,“泛指以任何形式在网络上发表的、由用户创作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是 Web2.0环境下一种新兴的网络信息资源创作与组织模式”。在 UGC 这一概念之中,内容的创作更加注重原创性,其形式是丰富的,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进行传播,用户既是信息的浏览者,也是信息产品的生产者,它体现的是一种个性化表达,乐于沟通和分享的环境。

二、UGC对当代新闻传播生态的影响

(一)“Bottom-up”(自下而上)的新闻模式丰富了新闻事件的真相,扩展了“记者”的内涵与外延

一方面,UGC 引入新闻生产,与传统的以“传者”为中心的新闻生产模式相比,UGC 更算是一种“Bottom-up”(自下而上)的形式,即以用户为中心,用户生产信息内容并呈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促进了新闻信息源的多样化和多元化,让受众从各个角度了解事件真相。另一方面,UGC 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用户亲临事件的现场,新闻事件的广度以及真实性得到扩展,有利于优化新闻报道的质量。

(二)提供了“观点市场”,有助于民主化进程

因其较高的准入门槛,新闻生产和传播的权利必然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而澎湃新闻引入 UGC 概念,可以使广大用户分享自己的独特见解,并在平台上得到传播,“让广大的用户拥有了一个让观点自由交流的市场,用户被给予了更多的话语空间”。正如约翰·弥尔顿所言,各种观点在这里你来我往,人们通过对各种观点、意见的比较,新闻事件的真相才会越来越清晰。同时,UGC也优化了社会各方面的资源,让大众在共同空间进行讨论,引导公民新闻的发展,有利于民主化进程。即使在媒体语境下,深度报道也有了保障。

(三)秉承“用户至上”的原则,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媒介品牌

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受众和媒介的相互依赖是在受众和媒介互动的行为过程中形成的”。那么,在这样一种及时有效且带有很强的激励效应的互动过程当中,受众对于该媒介的认同感将被构筑,这将有力加强受众对于该媒介所传播信息的感知能力和价值认同,同时受众也会更积极地参与该媒介的生产过程。因此,通过 UGC 的引入加强新闻媒体同受众的交流互动增强用户黏性内容黏性,最终达到的是巩固受众群、树立媒介品牌的效果,从而培养出有公信力和权威性的媒介品牌。


三、论述题篇

经过系统学习及实
学姐根据新闻学专题课程制作了8张思维导图,分别包含了课程里最重要的知识点和热门考点。
网传的论述和一些简答类似,更多关怀新媒体整体影响等宏观角度,如“分发平台扩展对网络新闻生态的影响”和“多元主体参与对专业媒体的影响”等,另外还会针对某一新技术深入问及影响,如“智能传播技术对传媒生产内容的影响” “ VR对视频内容生产的影响”,这种题型需要再进行另外的热点专题整理,以更好应对较长的答题篇幅。
  1. 新媒体发展特点和趋势
  2. 新媒体对传统传播模式和传统理论的影响,结合具体新闻理论阐述
  3. 谈谈你理解的新媒体事件及其传播
  4. 分发平台扩展对网络新闻生态的影响
  5. 多元主体参与对专业媒体的影响
  6. 网络新媒体对用户表达和用户自我呈现的影响
  7. 论述社会化媒体新闻生产的影响
  8. 如何理解社会媒介中的“连接“有何意义
  9. 传播方式变革对受众的影响,变革如何推动和影响移动闻业
  10. 请谈一谈智能传播技术对传媒生产内容的影响,传媒组织如何应对?
  11. VR技术发展,浸入式新闻大量涌现,你认为虚拟现实能够取代新闻真实吗?为什么?
  12. VR对视频内容生产的影响
  13. 网络直播问题与对策
  14. 结合传播学原理,阐述后真相的现象及成因
  15. 论述用户生成内容(UGC)对于事实核查机制的新挑战和新要求
  16. 微信的强关系和弱关系,你怎么看?会对用户产生什么影响?据此设计研究方案
  17. 谈谈你认为微博属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
  18. 新媒体对于跨文化传播的影响
  19. 论述网络新媒体对经典新闻理论的挑战和机遇
  20. 论述新闻价值要素的变迁
  21. “把关人”理论是否会消失,谈谈自己的看法
  22. 谈谈对大数据时代媒介素养的看法
  23. 请结合案例,分析粉丝文化现象

示例:论述新媒体环境下把关人理论的变化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卢因《生态心理学》和《群体生活的渠道》中提出了“把关人”概念,1950年怀特将它引入新闻研究,明确提出了新闻传播过程中的“把关”机制,后来麦克内利、巴斯等进行了发展和完善。“把关人”是指对信息进行过滤和加工的人或组织。从传统媒体到门户网站时代,媒体编辑承担了把关人的角色,随着社交媒体兴起并占据市场后,传统把关人的作用开始弱化,逐渐让位于基于推荐引擎的商业媒体的“人工”与“机器算法”,“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媒介生态为用户赋权冲击了传统把关人的角色地位。以下将通过把关主体泛化、事前把关向事后把关过渡、把关人技术手段的升级、把关标准几方面来论述把关人理论在当今环境下的嬗变。

一、把关主体泛化:普通公众参与其中

在新媒体背景下,“全民传播”时代到来的直接结果是“把关人”的大众化。宽松的传播氛围使传统媒介“把关人”地位和作用受到挤压和削弱,网民个人“自我把关”作用不断得到凸显。然而每个个体的素质和涵养不同,各种碎片化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总会有一些不理智、庸俗、媚俗、恶俗的负面声音。

二、事前把关向事后把关过渡

网络容量的无限性,使得信息洪流大大超出职业把关人的承受能力,造成信息爆炸、信息泛滥之势,职业“把关人”经常是鞭长莫及、只能望洋兴叹。其次,网络传播的即时交互性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使得事前把关遥不可及。海量而又迅速的信息流,迫使把关行为的时段从事前向事后过渡,各类“把关人”往往根据传播反馈效果对已发布的信息进行修正或删除。

三、把关人技术手段的升级

传统媒体信息的有限性和线性传播方式决定了传统把关手段是以简单的技术来进行的,网络传播的把关技术手段随着传播技术的升级也不断升级,信息过滤技术大规模被应用,网络时代,网民们越来越依靠搜索引擎如百度来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搜索引擎的技术层面把关作用进一步凸现出来。当人们搜索的信息包含不良内容时,搜索引擎利用技术就会把这些信息过滤,搜索的结果不会出现这些不良信息, 不良信息的网络传播渠道被割断了。

四、把关标准:一元把关转向多元把关

在传统大众传播流程中,供职于媒介机构的职业“把关人”出于政治、经济、文化、组织意图及个人好恶等因素影响,将各种信息层层筛选、处处把关,再通过公共传媒渠道传递给受众。由于职业隶属关系的限制,他们的把关行为往往体现出较高的社会公共色彩以及个体利益诉求的漠视。而网络传播恰恰相反,草根阶层的非职业“把关人”没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和经济动机,少有组织的利益驱使,他们否认绝对权威,崇尚个人主义和多元化,不同的思想观点、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都可以在网络这一相对自由的空间传播互动

以上就是对答案之书《网传》的整体梳理,准备好这些,专业课稳上260+!倒计时100天,全力冲刺吧!

编辑 | 考拉学姐
策划 | 考拉学姐
主编 | Deca学姐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