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大白菜
□邢 云
时值初冬,寒意渐浓。
和妻儿回家看望父母,进村时,只见村东头的滏阳河水碧绿清澈,缓缓流淌。河道两岸,大大小小的菜畦里,大白菜青翠喜人,顺河道一路向前,宛若一条绿色飘带。或铲,或搬,或运,村民们在田间正忙着收菜。因紧临滏阳河,地沃水丰,老家沿河村庄,一直有种菜传统。
一畦菜园绿,村东那一大方田地,形象地称为“菜园子”。园里菜品众多,村民按照自家饮食喜好,种上茄子、黄瓜、韭菜、西红柿、豆角、萝卜……地力壮,光照足,水给够,一棵棵菜都铆足了劲儿长,行走其间,生机盎然。
菜,种类多、产量高,但其中最有名的还是大白菜。白嫩如脂,甜美香脆,下锅易烂。据传,平乡产的大白菜曾被选为贡品,运往京城,因此被誉为“贡白菜”。在老家,至今还流传着顺口溜:“挨着滏阳河,不愁吃不愁喝。吃了贡白菜,不闹病不招灾。”
游泳、捉鱼、挖泥鳅……滏阳河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美好的记忆;河边的大片菜园,时常回荡起孩子们的欢笑声。
立秋前,家家户户把菜畦整理一遍,施肥、翻地、耙地、调畦、扶沟,然后满怀期待地洒下一颗颗白菜籽,再用约一指厚的细土覆盖严实,让它们充分享受大地的温情。
暖阳轻拂,微风细雨,用不了几天,菜籽开始发芽,挨挨挤挤、探头探脑地瞧着守护它们的农民。幼嫩的白菜,翠绿如玉。刚一长出两三片叶子,就得一次次地提苗、定植,一棵小苗一个窝,一棵小苗一瓢水,这些最有潜力的小菜苗儿,被侍弄得水灵灵的,楚楚动人。一畦畦白菜,将是一家人过冬的希望。间作下来的小白菜又鲜又嫩,主妇从不舍得扔,洗干净了,用热水一焯凉拌,就是一盘可口的好菜,也可以做一锅白菜疙瘩汤,回味无穷。
向下扎根,向内抱团,向上生长,这些白菜像极了勤劳、朴实的农民。清澄的水浇入地里,营养的肥料施入根底。大白菜尤其喜水,三天两头得浇一遍。因离滏阳河很近,浇水时,村民都会挑着扁担去河里打水,一趟又一趟,两桶水把扁担压得“嘎吱嘎吱”响,风风火火,稳稳当当。
后来,村里装了抽水泵,一推电闸,清凌凌的河水就到了地头。村民再不用挑水浇菜了。
不负秋阳,已经收拢的叶片合抱成球,愈发瓷实。立冬之后,气温随时可能骤降,下雪之前,大白菜须及时收获。
以前,收好的大白菜都放到菜窖里贮存。菜窖是临时挖的,深约半米,四四方方。入窖前,先把大白菜放太阳下晒一晒,表层叶子略有些蔫软了,再小心翼翼地放进窖,根下叶上,气韵流淌,尽享大地最后的温存。
不知不觉,大白菜不再充当“当家菜”的角色了,早没了显赫地位和高贵身价。村里再不用贮菜,而是像城里一样,可以随时在市场任意挑选购买。“白菜价”,几乎成为物品便宜的代名词。对于种菜,村民似也少了曾经的热情。
这些年,滏阳河边大白菜又红火起来。老家注册了第一个蔬菜品牌,又因其上佳品质打入了京津市场,赢得很多荣誉,品种培育越来越多,种植面积越来越大,“老字号”又重塑新辉煌。
返城时,父母执意往后备厢放了几棵新收的大白菜。清冷的冬日,便增添了许多温暖的光亮。老家的大白菜,始终孕育着深厚的相思与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