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世界,世界在身边。之十一,春申塘
正峰苑的北面是春申塘,春申塘又名莘村塘,西起北竹港,往东与北横泾、马屯港相交后入黄浦江,全长9.1公里。
有史料称,松江明末名士陈子龙的祖上于南宋时迁居到华亭莘村,莘村应该在莘村塘的边上。陈子龙是崇祯十年进士,清军进入江南后,在太湖一带参与组织抗清活动,事败被捕,被清军押送南京途中,在松江投水殉国,后被安葬在广富林村,前几年挖掘广富林遗址时,我还见过陈子龙墓,现在不知被迁移到了何处。陈子龙是明代云间派词坛领袖,后人有评价其为明代第一词人。
莘的词义有三:姓氏、古国名(读音为shēn)、植物名(读音为xīn)。作姓氏时二种读音都有,但莘姓极少,本地无人这个姓氏。古莘国在陕西合阳,更早的上古部落有莘氏在山东鄄城,和此处也无关系。
莘做植物名时,有名细莘、细辛,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广布于南北各地。全草可以入药,性温,味辛辣麻舌。有祛风、散寒、温肺、行水、开窍的作用。治风寒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当年,莘村塘岸边应该生长有大量的细莘(辛)草,不知现在还能不能找到?
《芈月传》中有黄歇这个人物,黄歇曾经陪伴楚国王子芈完到秦国为质子,在秦国待了十年。芈完的父亲楚顷襄王病重,黄歇去游说秦昭襄王放芈完回国争夺王位,昭襄王以情况不明为由,不放归。黄歇以偷梁换柱的计略骗过秦国人,使芈完逃归楚国,而自己留在秦国准备面对暴怒的昭襄王。昭襄王看到正主已经离开,降罪一个侍从没什么意义,于是做个顺水人情,将黄歇放归。
黄歇回到楚国三个月,楚顷襄王去世,芈完即位,是为楚考烈王。为报答黄歇,芈完任命黄歇为楚国令尹,封为春申君,赐给淮河以北十二县的封地。当时楚国都城在陈,即今天河南的淮阳,但芈完即位的当年就迁都到南边的寿春,主要原因是陈距离北部边界太近,可见芈完不是一个有勇气的君主。而黄歇的淮北十二县就在陈的周边。
秦灭楚之后,将淮北十二县设置为陈郡,郡治在陈。陈胜吴广起义后,一路杀到陈,在此建立了张楚国。三国时,曹丕将弟弟曹植封为陈王,也是在此,李白的《将进酒》中有:“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说的就是曹植在陈的时候,恣意斗酒,吟诗作乐。陈所在的淮北诸县,是个富饶的地方,甚至是个可以逐鹿中原的基地。
十五年后,黄歇献出淮河以北十二个县,请求封到江东去。考烈王答应了他的请求,春申君就在吴国故都修建城堡,作为自己的都邑。黄歇此举有多少是为了楚国考虑,又有多少是为自己考虑?可能一半一半。
传说黄歇未封吴地之时,松江这儿一到汛期常常洪水泛滥,老百姓苦不堪言。
黄歇到后,疏通河道,抑制水患,政绩显赫,深得民心。后世纷纷以其姓或号为许多山、水、地方命名,比如黄歇浦,比如春申塘。
唐朝诗人张继路过苏州时,除了夜泊枫桥,还参观了黄歇祠:春申祠宇空山里,古柏阴阴石泉水。日暮江南无主人,弥令过客思公子。萧条寒景傍山村,寂寞谁知楚相尊。当时珠履三千客,赵使怀惭不敢言。
张继此诗说到二点:第一,黄歇一直是楚相,处于楚国权力的中枢,不可能自己跑到江东来治水;第二,作为战国四大公子之一,黄歇蓄养了三千门客,这些门客中应该有人奉黄歇的命令来到江东,他们很可能在此疏通河道、抑制水患、收获民心。这是冯谖为孟尝君“薛国市义”和“营造三窟”在江东的翻版。
上海地区的开发是南宋以后,首要任务依然是疏通河道和抑制水患,在河道疏通后,一般会建一座祠堂,用于保佑平安,用于镇住龙王。祠堂里供的主神很多来自于历史人物,比如吴淞江沿岸就有汉朝大将彭越和纪信。张继诗中提到,在苏州早就有春申祠了,那么把他请到松江来,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在莘村塘边上曾经也有过一座春申庙,春申和莘村的沪语发音非常接近,所以说不清究竟是什么来历,但最后就是春申庙了。又称春申道院,俗称春申庵。初建于宋,淸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屡有增建、重修。
春申道院主殿供奉春申君及其夫人(让我想起土地庙里的土地老爷和土地娘娘),大殿供阎王,西殿为观音殿,从左到右排列的是蛇王爷施相公、关帝、三圣母、观音娘娘、三官老爷、雷公、雷婆,东殿为猛将堂,供奉杨阿太和说不清名称的猛将老爷。可以看出这些神祗非常混杂,但自元代起,这就是中国民间宗教庙宇的常态。杨阿太是当地渔民供奉的黑鱼精。
春申道院每年农历十月有庙会,人们抬春申君塑像巡游出会。1949年后的几年,道院仍有当地当地村民看护,五修道之人,只有周边村民供奉香火。1954年拆除庙内神像,作为莘南村办公地。1957年作为轧米厂,大跃进中改为仓库和用于养猪。70年代后,为春申豆制品厂加工场,期间房屋逐渐被拆,最有留下的大殿于2002年新建春申府邸时被拆。现在这些铁皮搭建的简陋板房,可能是前几年重修的,依然有香火。
正峰苑最早的规划图上,在小区的中间有一条小溪,是从春申塘引水进来的,但建成以后,我们发现这条小溪并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