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文笔才算好
其实在网上讲这个,也不过是纸上谈兵。我想说的是,就比如可口可乐公司把可乐的配方公布了,但是没人能做出来。尽管很多人(一些挂了作家头衔的人)把写作奥秘都公布出来了,但是能成为作家的是少数。当然成为作家,写得好是一方面,编辑要不要你的稿件是一方面——有些投稿不中的作家,是通过网络才被注意到的(之前文章提到过,有确切证据。不过都已经沉下去了,别人每次只能看到我玩阴谋论)。但是某编辑不承认这一点,偏偏要强调他们都是火眼金睛。别人要说你们搞圈子化,他说你阴谋论。
当然我没跟某编辑争论这个,反正他们自有自己的说词,我把编辑说得哑口无言,对我也没啥好处。当然我不是说,文学杂志绝对不看自由来稿——强调无数次了。
回归正题。初学写作者,特别喜欢用比喻句,用某个事物来形容另一种事物。我没有例子可以举,因为我不是编辑不是作家,即便人家写得差,人家也没把稿子给我。所以这事儿只能泛泛而论。
一般能上文学杂志的作品,处女作类型的,也不是说文笔一定要好到哪里去。有人掌握了写作的文笔,就是把话讲清楚。
把话讲清楚的前提,就是写一个好故事,一切文笔围绕着这个故事来写。某编辑免费改稿只不过是个铺垫,目的在于收费给你改稿。不触及核心的改稿,免费讲讲,你也看不懂。
处女作作品,文笔过关。文笔围绕着故事来讲。除了讲故事,当然也得讲究文笔。有的就掌握了技巧,那就是写作的时候,不用什么形容词啊,用的都是短句。有的人写作,就是总搞长句子,把需要好几个句子才能讲明白的事情,用一个大长句式把好几个句子的意思糅合在一起。有的作家即便有能力这么搞,他们也不这么搞。
比如“他的手匆匆忙忙的,动作很快地伸进一只口袋,掏出来,看过的没有叠好的移民垦殖公司。我放哪儿了?”——《尤利西斯》。——这是我从里面摘取的一个最普通的句子
有的新人写这样的句子,可能就要把它写成一个大长句式,没有标点符号,就像一个人不喘气地唱完一首歌。结果是显得啰嗦又有语病。
这是能够发表在杂志上的最普通的文笔,即便是普通作家,也能够写出上面那个水平。
有网文作家说,文笔为你想要传递的思维服务。“我认为,能够将你想要传递的思维表达得更清楚的文笔,就是好文笔”。
某网文作家,说得道理很对,其文学理论水平,和对文学的理解,超越我太多(我确实应该向人家学习)。但是我看《赘婿》的时候,《赘婿》的水平远不如作家讲道理的水平。实践不如理论。当然,传统作家,也有这种情况,比如吹牛太大,落到实际实现不了。
能发表在杂志上的最普通的文笔,就是把话交代清楚,文笔清晰,不要让编辑看起来乱糟糟的。
当然还有高级的文笔。比如鲁迅的《药》: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
“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多么形象。
《围城》她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巾肉短裤,漏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在热带热天,也话这是最合理的妆束。——鲍小姐。
当然形容鲍小姐,前提是你对女人的穿着,对布料什么的,得了然于胸。否则不能在一个句子里就把一个人物刻画出来。
文笔肯定有高低之分。
比如一些网文中,习惯用长句子来增加文笔。在庙堂和江湖都是毁誉参半的北凉王徐骁作为一名功勋武臣。——如果你较真的话,这句话就不简洁。不较真的话,也能看。
好的文笔是,既简洁,又能生动刻画一个人物,或一群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