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疗愈:张进老师教你如何在生活中积攒素材 || 渡过青春号

你是否还在写作入门,下定决心提笔却一筹莫展?或者正处于创作瓶颈,希望得到灵感和突破?
渡过创始人张进老师,有着30多年的新闻工作经验,在此为大家带来写作基础知识讲座,希望能为你的写作之路点亮一盏引路灯。

本期要点

  • 打破写作的神秘感

  • 关于写作素材的观察和积累

    素材从哪里来?

    如何观察和积累?

  • 如何丰富文章的“血肉”?

打破写作的神秘感

张进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想写作,心里什么都知道,就是写不出来。打破写作的神秘感。我经常对我的记者说:写作不神秘,如同说话。
说话是人的本能。
你经历了一段事情,就想讲出来给人听;你有一个想法,就想说出来让大家知道。把写文章当成说话,怎么想就怎么说。
先把想说的录下来,整理成文字;再分段落、分层次;再加开头、结尾;再修改字词。那落在纸上的就是文章。
所以是写作的前提,是有话想说,有经历、有想法想表达。
而经历和想法,都来源于生活,所以好好生活最重要;你的生活空空如也,对人生没有任何感受,就没的可讲。要学写作,先得好好生活。

关于写作素材的观察和积累

素材从哪里来?

张进
如果打一个比方,写作如同烹调:先去买菜,然后加工食材、搭配食材、烹调、调味。所以,写作有一个前提,就是要有素材。
素材从哪里来?观察和积累。

如何观察和积累?

观察和积累,首先需要做一个有心人,其次要有所选择、集中,再次要立刻记录。
  • 注意力要集中指向一个方向

世界太大,我们不可能什么都注意,什么都想写。如果漫无目的,方向杂乱,可能会眼花缭乱,材料虽多,却没什么用处。
比如,你要写自己的抑郁症经历,你就要围绕抑郁症来搜集素材,不要写一件不相干的事情。如果写着写着,就写到别的事情去了,这就叫“跑题”。
  • 积累,就是随时随地记下来

不仅仅记在心里,而是要记在纸上。过去,是记日记,现在条件好了,微博、微信、qq空间、照片,等等,都可以。从这个角度看,现在积累材料的条件,是比过去好多了。
  • 积累是什么?如何积累?或者说,对于写作有用的素材,要包括哪些要素?

简单地说,就是要考虑两个方面,两个方面都得有,不然,就不是完备的素材。在写作需要的时候,就会捉襟见肘。
哪两个方面?
——点和面;宏观和微观;骨架和血肉。必须两者结合,这个素材才是完整的。
比如,如果我们画画,画一个人,宏观就是骨架,微观就是皮肤、血肉。
首先力求完整:骨架需要完整,五官四肢俱全,不能缺胳膊少腿,不然就是残疾了;也不能多,不能变异,不然就是怪物。骨架构成了一个事件和物体的完整性、正确性。
血肉,则附着在骨架上,让这个人获得生命力,更加生动,更加美好。如果没有血肉,光有骨架,那么这个物体就必然是寡淡无味的。
那么,如何构建宏观、骨架?这要区分两类素材。
第一类,如果素材是事件,要记下事情的来龙去脉:5个w,一个h。(who、what、when、where、why,how),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事件发展的过程。
比如你要描述一个在街上出现的劫持人质事件,那么需要的因素就有: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原因、过程。
第二类:如果是说理,要分析现象、原因、结果、办法:比如,某个企业,出了安全责任事故,你要阐述应该如何处理,你就要概括:状态如何?什么原因导致?后果如何?怎么解决?
因此,我们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就要围绕这些方面,去观察、积累:5个w,一个h;现象、原因、结果、办法。

如何丰富文章的“血肉“

血肉,就是细节。素材一定要有细节,没有细节,就空洞无物,就没有生命,就不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什么样的细节,才是好细节?
首先,细节和主题有关,不然就是旁枝、杂烩。比如,你画一颗大树,却花了很多笔墨去画大树旁边的杂草。你收集了再多的这方面的素材,也是没有用的,还冲淡了对大树的注意力。
其次,好的细节,应该具有以下的特点:

生动形象的、有个性的:

01

摘自《未竟抗郁路:艰难的回归

那天下午,我无聊地翻看手机,眼睛累了,就停了下来,看到丈夫在客厅里玩手机,就走过去勾着他的头,对他说我很难受。
没想到,丈夫很粗暴推开我,满脸不耐烦,冷冷地对我说:“可逮着一个礼拜天,放松放松,你又烦着我。这样下去我都快抑郁了”。还说,因为我,他不能好好上班,领导对他冷嘲热讽;我到点就打电话,总是粘着他,他没有自己的生活空间,没有朋友。
听着他满肚子的委屈,我的眼泪夺眶而出,立刻收拾衣服和药,要回妈家或住旅馆。

02

摘自《两个不同的我,交替在同一个身体里

记得有一次去建材城拉客户证券开户,三天我脚上就起了5个是泡,一周我的大脚趾盖都脱落了。有一个水泡在两个脚趾之间,非常痛,不能走路,我就用一张餐巾纸裹在两个脚趾之间。
晚上回到家,脱下袜子,发现泡破了,纸巾和皮肤黏在了一起。我用力一拉,整块皮肤都撕下来了。看到红色的一瓣瓣的肉,我哭了。

03

摘自《【渡过·周末版·散文】小爽的故事

第二天,我在厨房喊了一声“小爽”,小爽兴奋地骑着儿子的滑板车就冲我过来了。我一下明白了:我家又来了一个孩子。

能够丰富内涵的:

01

摘自《的病例(之三):家族的魔咒

他大概是我的病人中最穷的一个。他是从甘肃过来的。好像是祁连山下靠近新疆一个特别偏僻的地方。从他的村子到当地汽车站得走一天;从汽车站到火车站又得半天;然后再坐两天硬座到北京。非常、非常远,也非常非常穷。
第一次见到他,是在2014年12月底。那天,病人多,不到7点我就去上班了。天还黑着,很冷。一进门诊楼,有人叫我。回头一看,那人穿一件羊皮袄,蹲在墙根的阴影里。他站起来说:“姜大夫,我坐火车三天三夜才到这,在这等一宿了,你能不能给加个号。”
我当时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穿的那件老羊皮袄。一丝一缕打成了结,黑乎乎的,可脏了。我心一软,什么也没说,给他写了个号。

02

摘自《躁郁:两个不同的我,交替在同一个身体里

“有一次在上海精神卫生中心门口,看到一个小伙子跪着要饭,地上一张纸上写着,没钱看病,我想活。一边放着厚厚一摞药费单和一大堆药物壳子。我问他:“小伙子你怎么啦?”“没钱看病。”“你有医保吗?”“没工作,没医保。”“你父母不帮你吗?”“父母不理解。”
小伙子哭了。我也哭了。我把身上所有的钱17元5毛都给了他……

推进情节的:

01

摘自《行过死荫幽谷:悲伤终会过去

“后来我读到新约圣经的四部福音书,耶稣对一个瘫痪多年的人说:你的罪赦了,拿起你的被子,回家去吧。
这句话,仿佛跨越了无数年的光阴来到我这里——你的罪赦了,你可以回家去了。于是我开始失声痛哭。
如果说躁郁症给我带来了什么好处的话,那就是,让我这个无知骄傲的人,认识到了自己的有罪和有限,认识到了上帝的爱和宽恕。
 

强化主题的:

01

摘自《我所能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

时间到了3月中旬。我清楚地记得,一天晚上,和老公出门散步。天很黑,我突然觉得头顶上好像开了一个洞,有一道光,或者说是一股神秘的力量笼罩着我。我浑身懒洋洋地满是愉悦感。从那天起,我觉得浑身洋溢着无法诉说的愉快,脸上总挂着若有所思的微笑。3月15日,我又在微信上留下一句话:翩若惊鸿,恍如隔世。
那真是魂飞魄散、心惊肉跳的100天。怕黑,怕声音,怕陌生人尤其是戴墨镜的人;惊惧、失眠、焦虑、迟钝、绝望交替而来。有时候觉得有绳子绑住我全身;有时候是一块大石头压在身上;有时候是心脏跳得要蹦出来,只好吃速效救心丸。经常躺在地板上度过漫漫长夜。因为白天老公还需要照顾我和孩子,即使睡不着,我也会躺着不动,熬到天亮免得影响家人休息。 

烘托气氛的、传达气氛的:

01

摘自《未竟抗郁路(之三):艰难的回归

有一次我和丈夫去附近玩儿,经过一个水泥道。此时正是秋季,道路两旁是挺拔的杨树,叶子已经黄了。秋日暖阳洒在高高的树顶上,树的左边是水库,右边是小山,一切是那么祥和而安宁。一种活着很美的感觉突然涌上心头,这是一种久违的感觉。这么多年,我一直觉得活着了无生趣。在抑郁反复的痛苦中,我差点走上了不归路。
刚才举了这些例子,就是告诉大家,什么样的细节,是好细节。
大家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时候,要留心这样的事情,发掘它们,记录它们。这样,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就不缺素材了,就具备了写出好文章的基础。
有了素材,还需要加工:辨识、分类、整理、提炼、表达,等等。敬请期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