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病用药用方者,不贵明其所当然,要贵明其所以然【一点资讯】

升降散乃清代杨栗山所创,由僵蚕、蝉蜕、大黄、姜黄组成。方中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杨栗山谓:“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名升降,亦双解之义”。四药相合,有升降相因,表里双解,寒温并调之妙。其方虽为瘟疫而设,然其应用已超出此范围, “用方者,不贵明其所当然,要贵明其所以然。”杨栗山如是说。

《伤寒温疫条辨》中对升降散有较为详细的方解:“是方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米酒为引,蜂蜜为导,六法俱备,而方乃成。”“僵蚕味辛苦气薄,喜燥恶湿,得天地清化之气,轻浮而升阳中之阳……能辟一切怫郁之邪气。”“蝉气寒无毒,味咸且甘,为清虚之品……姜黄气味辛苦,大寒无毒,蛮人生啖,喜其祛邪伐恶,行气散郁,能入心脾二经建功辟疫……大黄味苦,大寒无毒,上下通行。盖亢甚之阳,非此莫抑,苦能泻火,苦能补虚,一举而两得之。人但知建良将之大勋,而不知有良相之硕德也……米酒性大热,味辛苦而甘……驱逐邪气,无处不到……和血养气,伐邪辟恶……蜂蜜甘平无毒,其性大凉,主治丹毒斑疹,腹内留热,呕吐便秘,欲其清热润燥,而自散温毒也……”

僵蚕“清化而升阳”,蝉蜕“清虚而散火”,“君明臣良,治化出焉。”“姜黄辟邪而靖疫,大黄定乱以致治,佐使同心,功绩建焉。酒引之使上行,蜜润之使下导,引导协力,远近通焉。补泻兼行,无偏胜之弊;寒热并用,得时中之宜。”“盖取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

杨栗山称僵蚕、蝉蜕“为温病之圣药”。

值得注意的是,姜黄的性味,古今本草书中俱有不同认识,有谓性温,有谓性寒。升降散中所用姜黄是以“大寒”使用的。“姜黄(广产),性味与郁金相似,然较烈。下气最捷,破血立通,调月信,消瘴肿。但稍损真气,用宜慎之”。至于后人有用片姜黄者,性温,与原方广姜黄有别。

关于蜂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泽,故能润燥。缓可以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痛;和可以致中,故能调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本方中当为生用。

杨栗山对升降散的评语:“可与河间双解散,并驾齐驱耳。名曰升降,亦双解之别名也。”当代医家蒲辅周对升降散的评语:“温疫之升降散,犹如四时温病之银翘散。”

通过长期临床实践,笔者对升降散的应用也有些许体会:

1升降散是杨氏论治“温病郁热内伏”十五方之“总方”,功能调气机、泄郁火、化淤滞,祛风胜湿、宣畅郁热、涤邪解毒。“火郁发之”,近代医家取其“升之、散之、扬之”之意,加减治疗火郁之证。笔者临床以此加减治疗肝胆郁热,或湿热郁滞,或痰湿内蕴,或三焦伏火等杂病诸证,无论身热之有无、湿热之熟重,但属气机不畅、邪郁不撤者,用之宣畅气机、撤外清里,均有良效。

2 杨栗山制升降散治温热病,疏清结合,以清为主。故制方蝉衣、僵蚕、姜黄、大黄的用量分别为一、二、三、四钱,并用黄洒、蜂蜜各一两调服。郁热杂症虽亦是疏清兼顾,但多的时候又是以疏为要,故大黄用量不必过重,3、5克即可;特别对虚实兼杂之症,该方总的剂量还宜适当减轻,方为合宜。

3 郁热杂症应用升降散着重在疏调三焦气机。热郁、湿郁明显,舌红苔黄腻浊,脉来弦滑而数、或弦涩,据症重用升降散加味无妨。若湿热、气郁症状并不突出,舌虽不红、苔不腻黄,只要苔见薄黄、或黄白相兼,舌干不滑,脉象沉取有力,证兼三焦气机不畅,升降散也可加减参用。

实时收录肺炎疫情高价值论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