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说文化(一)

打造最具人文精神的自媒体公众号

点击上方“老杨品谈”关注

个人微信:yangyu1970s



老杨品谈>>>>>

老杨说文化(一)

文|老杨

>>>引子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从小就对文化很崇拜。

那时理解的文化很简单,叫有文化。

什么叫有文化呢?屯子里的说法,有文化就是识文断字,能识文断字的人都有出息。生产队长不用识文断字,因为他的任务主要是领着社员干农活,能干就行;但大队长一定要能识文断字,因为要上公社开会,要学文件,要记录;公社干部更不用说了,都得识文断字。

总之一条,要当干部就得识文断字。

为了这个理想,我不爱玩,喜欢上学。上了学就能识文断字,就能当干部。上了初中,屯子里的人就说我有文化了,说我是个当官的料。后来识的文断的字越来越多了,才知道文化不光是识文断字那么点事儿。当然识文断字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叫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

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社会意识形态。

识文断字到这个水平的时候有些晕。

精神财富是文化好理解,浅层次的叫有知识、有修养,深层次的叫有理想、有信仰。我是想做一个有理想、有信仰的人。理想是为人类的进步事业而奋斗,信仰是共产主义(小时候)。

物质财富怎么也叫文化呢?那就是好吃的、好喝的、好用的、好玩的、好住的,两字说就是财和富啊?一个字说就是钱啊?这也是文化?不懂。

但为了考试,还是要背个滚瓜烂熟,我知道,把这些东西背个滚瓜烂熟也是有文化,当张口即出的时候更能让人刮目相看。

长大了发现社会变了,能识文断字也不一定能当上干部。

原因有三:

一是识文断字的人太多了;

二是当干部不但要识文断字,还要有关系;

三是即能识文断字,又要会来事儿。

有关系好办,因为关系是可以建立的,手段也简单,花钱就能建立关系。有了这层领悟,突然想起了“物质财富”,不觉有些开窍。会来事儿很难办到,因为这里包含东西太繁杂,而大多又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人、因事、因地、因时各有变数,没有背书那么容易。从此知道只是识文断字还当不了官。

成家了,没空想这些了。为了生活东奔西走,为了物质财富南征北战。拼搏大半生发现物质财富的获取并不是努力了就有所得,和农民种地一样,种在地上,收在天上。反过想读书就不一样了,识文断字这活儿是你干一点就多一点。

好!那咱就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吧,怎么说也算个自我安慰吧。

直到有一天突然发现文化的概念,没那么复杂,没那么绕口,它很简单,很朴实。随手可得,拈之即来。

>>>文化的定义


文化:指人类的生活习惯。(本人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文化一词的解释:

①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②考古学上指同一历史时期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③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

第一个解释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总的可以理解为二个字生活。物质和精神是生命的全部,自然就是生活本身。那么生活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述——生活习惯。从低到高的追求是:物质的从穷到富,精神的从低俗到高雅。从穷到富表象看是物质的积累,但积累的最终结果是生活方式的改变,什么是生存方式?生活习惯(这里的生活主要指生命生存层面的生活)。从低俗到高雅看是行为方式的变化,什么是行为方式?行为习惯(这里的行为包含为生命生存而付出的行为)。所以说,从广义上讲文化即习惯。

第二个解释是第一个解释特指中的一部分。考古的最终目的是研究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方式。也就是那个时候的生活方式。怎么吃的习惯,怎么喝、怎么穿、怎么住、怎么出行的习惯。

第三个解释文字的运用是一种生活习惯。结绳记事是生活习惯,刻骨卜事是习惯,文字记事自然也是习惯。知识是以上习惯的总和。

(未完)


人生不过三万天,

行走江湖几十年。

看淡成败荣辱,

追求快乐一天。

关注身边小事,

感受世界万千。

快乐时光尽在《老杨品谈》。

草根谈世事,凡人品平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