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读书笔记
《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
作者:乔西·戴维斯
1.
内容摘要:
要想真正实现高产,最好的办法可能是抛弃“效率”这个念头,转而选择创造条件,让自己每天都能拥有极为高效的两小时。
复述:
想要把工作做的越多越好,不只是脑子里一直催促自己要加紧时间,赶快完成工作。因为你的效率已经很高了。这个时候应该做的反而是在外界给自己创造更有利的环境,可以让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完成最重要的工作。
论证(案例):
当我们在忙于一件重要的事情,你本来就毫无头绪,脑子里一片混乱。你现在提醒自己“要赶紧完成,要抓紧时间”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如果你的办公室总是人来人往,时不时有人会来打扰你,那你不妨就提醒周围同事这几个小时内不要来打扰自己,自己有重要工作要做,这样当你静下心来工作时,你就会发现自己效率大大提高了。
联结(知识点):
外界环境对于自己效率有一定的影响
2.
内容摘要:
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处于一种自动模式下——所思、所感、所为都是按照无意识的常规程序进行的。所谓“无意识”,指的就是思维或大脑并非意识地去做事。
复述:
其实描述的“无意识”状态是我们学会某件事情,并且在非常熟练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不用大脑分析就可以通过直觉做出一定的反应。
论证(案例):
例如:开车很多年的老司机。开车时该如何换档,如何变道,在危急情况下如何做出反应其实都是可以直接用直觉判断的。而对于一个新手开车,他就需要用大脑思考后做出反应。
3.
内容摘要:
人类在很多方面都是“认知上的懒惰者”。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我们倾向于选择在思维层面阻力最小的那条路。
复述:
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自身的惰性。每个人都倾向于去做对于自己来说更容易、更简单的事情,而对于有困难或者时间紧迫的任务,人们往往会选择性地先去逃避它。这个时间反应出来的问题就是懒惰。
论证(案例):
某个学生对于今天学习的内容掌握的很好,那他就会回家后抓紧做作业。如果孩子回家后一直迟迟不肯做作业,一直拖延,说明作业的难度或者量比较大,他只是用先放一放的方式来逃避它而已。
联结(知识点):
认知上的懒惰和行为上的懒惰其实是相似的
4.
内容摘要:
一项研究表明:你越是注意自己的思绪、情感和行为,你就越觉得时间的流逝很缓慢。
复述:
其实这也是一种心理作用与暗示。当我们越关注每件事,越是在期待、害怕时,往往感觉这个时间过的特别慢。不是时间变慢了,而是我们自己的心态、感觉变了而已。
论证(案例):
当你越害怕考试时,反而感觉时间过的特别快,考试一天一天在逼近。当你期待着跟自己心爱的人见面时,可能就一天时间,但你感觉就像等了一个世纪一样漫长。
5.
内容摘要:
决策点能够让你与眼下的事物保持一定的“距离”,能让你作出更有策略性、更有意识的选择。有研究表明:“心理距离”会带来更高层次的思考——因为你胸有大局。
复述:
其实这段话也是在提醒我们:做任何事要从长远角度去看,而不要紧盯着眼下的蝇头小利。只有目光长远了,我们才能做出更正确的选择,才能走的更远。 做每一件事情,我们要想到它多久后会产生多大的效果。
论证(案例):
相比三个月后得到185美元,或者一年后得到185美元,普通人宁愿今天就拿到75美元。
联结(知识点):
心理距离
6.
内容摘要:
为了创造“高效两小时”,最好优先选择那些值得用上你最佳大脑能量的工作,把其他麻烦的待办事项先放到一边。
复述:
在大脑最清醒最兴奋的时候去做对你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如果遇到一些难题,也可以在这个时间去解决。
论证(案例):
我之前在晚上看书没有任何效率,看着看着就会特别想睡觉。当我把看书时间安排在早上,不仅精神容易集中,而且很多东西在看过后还会印象深刻。
7.
内容摘要:
大脑在“疲惫不堪”的情况下还是能够自控 的,只不过我们似乎会丧失掉自我控制的动力。
复述:
当我们要做或者要决定一件重要的事情时,我们一定要在大脑得到充分休息,精力充沛的情况下去做。如果我们此时大脑处于疲惫状态,事情会被拖延而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论证(案例):
当我们刚进行完一次长跑之后,我们想再跑下一次的想法就不会那么强烈了。
本书重点梳理:
如何成为高效之人:
- 策略一:在日常工作中,认清最重要的事
充分利用决策点的三个诀窍:
1.珍惜每一个决策点
2.提前为决策点做好相应计划
3.不要随便开始一项新任务,除非已经有意识地思考,并确定它值得做。
- 策略二:管理好你的心理能量,善用情绪与自控力
降低你的心理疲劳感
1.早上第一件事完成对你来说最重要的工作,然后花1-2个小时去做它。
2.考虑一下今天所有的待办事项,把它们分为“重要的事情”“创造性的事情”和“其他”
3.在第二天工作前。提前一天晚上提前做出一些决定。
预料到一些任务可能会引发的情绪
学会策略性无能
- 策略三:无须对抗分心,走神会让你更专注
- 策略四:掌握运动和饮食诀窍,让自己更高效
- 策略五:让工作环境为你服务
偏蓝的白光会让你更加警觉、思考也更清晰。
如果完成一项需要创造力的工作,就把灯光调暗一点儿,或者找个比较昏暗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