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繁峙:岩山寺
繁峙三寺(1):岩山寺
下午两点离开水神堂,往南走省道S201、荣乌高速、天黎高速、京昆线到繁峙县。行程121公里,先到天岩村看岩山寺。
岩山寺创建于金代,距今已有860年,元、明、清屡有修葺。寺内正殿已毁,现存建筑主要有南殿文殊殿、东西配殿,垂花门一座,钟楼一座兼做山门。其中,除文殊殿为金代建筑,其余均为晚清到民国的建筑。
山门为拱券式门洞,上有一个古色古香的钟楼,单檐歇山顶的亭式建筑内,悬着一口高大的古钟。但现在这个山门并不是进入寺院的大门,而是在院子一角另开一门。在院子里,与山门相对的是一座垂花门,有着繁复的雕刻,上悬竖匾“岩山寺”。
因为寺里的大部分建筑都已被毁不存,显得空荡荡的,更显得院内三棵松树高大挺拔,枝干似苍龙蜿蜒于空中。松树下有一座石经幢,题记年款为北宋元丰三年。
唯一保存下来的金代建筑文殊殿主体为金代原建筑,但屋顶是明清时修缮的。就建筑而言,岩山寺在地面文物极其丰富的山西,本无突出之处。但却早在1982年就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因为寺内文殊殿保存了珍贵的金代壁画。
刚进到殿内,就看到东西两壁满墙的壁画,因为光线不好,加上近千年的壁画色泽已经不是那么鲜艳,还没有太多的惊艳。等走到近处,仔细观摩,一下子就被吸引了。
一般的寺庙壁画都以人物为主,不论是水陆壁画,还是经变图,都以描绘人物众多见长。但岩山寺文殊殿的壁画,不仅有人物,还有绘有大量建筑,让我一下子想到中国画中的“界画”。(殿内不让拍照,图片多来自网上)
文殊殿西壁表现的是宋金时期流传的释迦牟尼佛传故事,画中有城池宫殿、山水树石;东壁壁画为佛本生经变,据《佛本生故事》绘制而成,包括释迦牟尼生前轮回转生、修诸苦行、行善积德等故事。画面中也有高大的宫殿等建筑。
建筑史专家从壁画描绘的宫殿建筑中,考证出宋元宫殿形制的变化。比如,东壁壁画中歇山顶子母阙反映了唐至北宋前期宫殿门阙的特点,西壁壁画中十字脊阙楼则反映金代特点,并影响到元代,是研究唐至明代宫殿正门形制演变的重要史料。西壁所画土字形主殿与史载金代宫殿形制大致相合。
而能如此准确描绘出宫殿建筑的,当然不会是普通的民间画师。根据壁画题记,可知岩山寺壁画为宫廷画师王逵所绘。
不仅有宫殿界画,画面上也有市井百姓,如农夫赶驴图、水推磨坊图等,都反映了当时的普通生活场景。
金代壁画保存下来的本身就已经是凤毛麟角,况且这还是宫廷画师作品,画面法度严谨、画风辙丽精细,技法精湛高超,其文物及艺术价值之珍贵不言而喻。
除了壁画,文殊殿还保存了几座金代彩塑佛像,但保存完整的只有一座水月观音。我在殿外拍了张照片,可以看到这尊彩塑,颜色鲜艳,水月观音面额丰腴,神采俨然,衣带飘洒。
参观完,快五点了,开车到预订的砂河镇丰泽国际大酒店,只有一二十公里的距离。事先做功课时,在网上找了半天,发现整个繁峙县、代县就只有这家宾馆条件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