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培尔:看见石头就有破坏欲丨经典旧文

朱 培 尔
1962年生于江苏无锡。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杂志主编,国家一级美术师、编审,中国书协篆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西泠印社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多次担任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全国篆刻艺术展等展览评委。
看见石头就有破坏欲
––
2011年8月3日
地点:《中国书法》编辑部
采访人:叶辉
《艺境》(以下称“A”):您的篆刻用刀大胆,简练而粗犷,却又浑然天成,金石味很足,能介绍点创作经验吗?
朱培尔(以下称“Z”):谈不上创作经验,我觉得篆刻的生命就在于金石味。它与木雕、砖雕的不同之处,也就在于金石气。这个追求我从开始搞创作时就是,现在越来越强。要表现金石味,主要是强调刀的运用。它不仅仅是切刀与冲刀的运用,主要是通过刀与石头的碰撞过程产生可以生发的东西。A:担任《中国书法》编辑部主任,对您的创作有什么影响?
Z:影响主要在时间上。有得必有失,上班就有各种事务性的工作要做,比如去印刷厂什么的,创作时间上也没别人宽裕。不过,说实话《中国书法》的工作也是个很大的平台,尤其是外地过来的人,有个事做毕竟比较好。另外,在《中国书法》上班也开阔了眼界。人都有惰性,做编辑必须方方面面都去提高,理论上、创作上都迫使自己去多学习,对书法界的动态、最新成果的了解,对创作的帮助也很大(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篆刻人)。
现在我越来越觉得时间是个大问题。45岁到55岁之间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时期,怎么整合创作、提高境界,没有时间很难突破。如果不突破,到了60岁就会成为一个很平常的书画家,新人不断涌现,同辈人竞争也很激烈,慢慢就会被“淹没”。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有时甚至萌生“退”的念头,怎么处理上班与创新的时间难题,不过仔细想想工作还是值得做的,关键是协调分配好时间,所以就坚持做下来了。
A:您是全国有名治印快手,有人认为慢工出细活,您怎么看?
Z:我的作品强调金石气,就决定了速度的“快”。慢出不了金石气,尤其是冲刀的运用,慢了金石气就不强烈。另外,快慢也只是相对的概念,慢也未必出细活,我在刻之前会酝酿很久。快有三个好处:一、快能把一瞬间对刀法的强调表现出来;二、快也是篆刻家天赋和才情的表现。比如怀素,人家多快?一气呵成。篆刻也是一气呵成更有味道;三、有一种乐趣在里边,痛快(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篆刻人)。
A:除了篆刻,您在书法和国画上投入的精力也很大,怎么看待综合与专精的问题?
Z:我小时候就喜欢画画。曾祖父是无锡的一个画家,可惜当时画家都很穷,不像现在这么处尊养优,他没功成名就就去世了,只留下很多画稿。我小时候靠那东西依样画葫芦,文革期间没什么资料只能靠这个学。1978年到上海求学才知道有篆刻,那时我有一个同学在搞篆刻,就跟着一起刻。现在他不刻了,我倒坚持了下来。刻印需要字才练字。说实话,我的画未必赶得上篆刻,但有特殊情结在。
绘画需要表现的东西多,比篆刻与书法更复杂,更有挑战性。如果有时间,我会在50岁之前花5年时间去重新审视宋元时期的东西,去重新审视山水,做点艺境上的开拓。篆刻与书法会当山水画的辅助,让自己的笔墨更出彩。当然,绘画的构图、层次处理变化等反过来对篆刻与书法也同样有帮助(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篆刻人)。
可以这样说,明代以后特别是清末民初,大师在书画印俱佳的人产生的比例很高,比如齐白石和吴昌硕等都是。当代中国画要有所突破,很可能也在书画印俱佳的人中产生,当然,前提是他们的修养要达到一定层次。
A:书、画、印三门艺术,您最满意的是哪一种?
Z:创作最得心应手的是篆刻,看见石头就有破坏它的欲望。如果说发展潜力,主攻方向是山水画艺境的开拓,是对前人的开创进行归纳与总结。
A:您“诗书画印”并进,是想走传统文人的路子吗?
朱培尔:当代人不可能成为传统文人。现在社会分工细,诗人就是诗人,作家就是作家,画家就是画家,文人艺术家很难说。我总觉得自己当不了文人,不是写几篇文章,做做编辑,能读懂古人章就能叫“文人”的,因为现在没有文人传统了。对我来说,就是在作品中尽量多地去体现更多的文化内涵,更努力地把自己的文化内涵转变成绘画的因子。
A:您如何理解边款和印面的关系,在边款上做的文章多吗?
Z:印有六面,印面只有一面,六面只用一面来表达思想,是不是太可惜了?对边款和边款刻制方法的重视,是有责任的篆刻家必须做的。其次,重视边款也能让艺术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情,能让自己的艺术思想和能力全面地表达出来。三是边款的劳动能增加印章的含金量。篆刻家不要太计较钱,边款的付出能让收藏者得到享受。东西都是留给后人的,书画家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作品负责。
A:您创作一件作品的成功率一般如何?精品率呢?
Z:前边已经谈到,我刻印特别快,追求快的快感,因此成功率都很低。精品率与创作作品机时的状态有关,也与产量有关。在最好的状态下,刻得越多写得越多,精品率也就越高。
A:您认为流行印风给篆刻界带来了什么?
Z:在杂志社上班,这几年没有对成流派的印风很关注。我的看法,流行印风多的是写意的类型,创作比较率意,对传统的继承更侧重于比较“放”。流行印风不在于是否参与,在于是否成为领军人物,否则很容易“一将功成万骨枯”,永远是垫脚的,没有意义的。当然,流行印风是一个很好的展览平台。参加所有展览都一样,篆刻家重要的在于表现出自己的思想与独有的风格,千万不要跟风,不要跟着领军人物走,那样会迷失自我,即使获奖也没任何意义。
A:您最敬仰和钦佩的古今篆刻家是哪几位,谁对您影响最大?
Z:文彭、邓石如、吴让之、吴昌硕、齐白石,他们都是篆刻起家的。当代六十岁左右的篆刻家都是最具代表性的,比如韩天衡、李刚田、王镛和石开等。
A:你觉得篆刻与书法的风格必须统一吗?
Z:清末民初开始,书法与篆刻风格的统一似乎成了决定艺术家是否成熟的标志。不过,事情也不能片面看待,浙派丁敬就不统一,但不妨碍他成为一代大家。篆刻与书法的风格有联系,不过未必是唯一的。
「 印 」
▲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佛造像
▲ 佛造像
▲ 佛造像
▲ 佛造像
▲ 佛造像
▲ 佛造像

「书 」

▲ 行义乐己联

「 画 」

▲ 秋色图

▲ 层峦叠障图

▲ 烟溪云岫图

▲ 晴江春晓图

来源 |图文来源网络
(0)

相关推荐

  • 线装影印版《毓慧篆刻心经印谱》,独家首推,仅流通25部!

    各位印友大家好, 都应该读过毓慧老师的文章, 她是<慧·见>.<慧·读>的专栏作者, 才华横溢,妙笔生花, 撰写了数百篇篆刻类杂谈文章, 同时她还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女篆刻家, 在 ...

  • 流派风格越多篆刻越兴盛——《艺境》采访陈大中

    陈大中 <庄子节录> 69cm×69cm <艺境>:还是先谈谈您当初为何选择篆刻吧. 陈大中:当初学篆刻,主要是为了自己画画写字时用印方便一些.自己会,不求人. <艺境& ...

  • 《中国篆刻》第37期 印坛中坚——华 汀

    华 汀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肖像印研究会研究员.浙江省开明画院画师.西泠印社社友会会员. 新知培养转深沉 □ 朱颖人 中国书画的学习.传承是一个耗时费心力的漫长研修过程.纵 ...

  • 西泠名家朱培尔先生的篆刻作品

    @篆刻微刻 朱培尔,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杂志社社长兼主编.中国书协篆刻艺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理事.曾被评为中国十大青年书法篆刻家.朱培尔,中国书法家协会 ...

  • 朱培尔|书法发展有待审美能力的提升

    水墨琴音 巫娜 - 蓮心不染 朱培尔,1962年生于江苏无锡.现任<中国书法>杂志主编,国家一级美术师.编审,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西泠印社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

  • 朱培尔篆刻作品欣赏

    朱培尔: 1962年生于江苏无锡,1994年移居北京.现任<中国书法>杂志主编,国家一级美术师.编审,中国书协篆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西泠印社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多次担任全国中青 ...

  • 朱培尔:篆刻向何处去(一)

    书法馆 点此关注书法馆.我们都是书法播种人. Official Account 作者:朱培尔 一.篆刻与书法发展历程的比较 以书法的发展作为篆刻艺术发展的参照体系,对篆刻今后发展趋向的推断,有着重要的 ...

  • 〖金石篆刻〗朱培尔 | 《镇江新二十四景组印》

    朱培爾 1962年生於江蘇無錫 現任<中國書法>主編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西泠印社理事 一級美術師.編審 著有<朱培爾作品集><格外:朱培爾刻心經>等. 鎮江新二十 ...

  • 篆刻 | 朱培尔《隐居十六观印谱》

    此印谱为朱培尔根据陈洪绶隐居十六观图册画名创作,私人收藏.观非目看,乃内心观照之谓也. 漫谈我的篆刻创作 朱培尔 谈自己的创作,能够谈好并于人有裨益的不多.而议论别人的创作,或者写些指导别人怎样进行创 ...

  • 朱培尔篆刻,镇江二十四景之一

    朱培尔篆刻,镇江二十四景之一

  • 朱培尔《隐居十六观印谱》

    书法馆 点此关注书法馆.我们都是书法播种人. 公众号 此印谱为朱培尔根据陈洪绶隐居十六观图册画名创作,私人收藏.观非目看,乃内心观照之谓也. 来源 |图文来源网络

  • 朱培尔篆刻,镇江二十四景之二

    朱培尔篆刻,镇江二十四景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