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字画就贵得这么任性
徐渭的这首诗写的是他晚年生活的状况,他内心的无奈,生活的无助,晚年的孤独都呈现在诗中。提起明代艺术家徐渭,称得上是大名鼎鼎,他诗、书、画皆精,与解缙、杨慎并称为“明代三大才子”。
徐渭自幼聪慧异常。六岁启蒙,九岁便学作八股文,但徐渭读书求官的道路坎坷无比。从二十岁成秀才,直到四十一岁,一连八次考试,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都没能中举,最终也没能得到做官的资格证书。没有科举功名不等于没有真才学,更不等于没有真本领。当时的文学家茅坤、唐顺之等就非常欣赏徐渭的诗文。嘉靖年间,倭寇侵扰东南沿海。徐渭生平喜欢阅读兵法,参加了绍兴府的保卫战,“尝身匿兵中,环周贼垒,度地形为方略,设以身处其地,而默默其经营,笔之于书者亦且数篇”,(《拟上督抚书》)因此为浙江巡抚胡宗宪所赏识。胡宗宪诱杀汪直等战功,可能都有徐渭的计策。
走近徐渭的一生,以世俗眼光来看,在72年的生命历程里,他是一名饱经风霜的人生失意者,一生都没有摆脱命运的捉弄。如果抛开世俗生活,把他放在历史维度里来衡量,他则是艺术上的大赢家,跟王维、苏轼一样,更有资格当选中国历史上全能型文人的杰出代表,他仿佛是专门为艺术而生的人,来到人世间就是为了塑造艺术的辉煌。
徐渭,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 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 )。
有赖于徐渭的才学和书写,胡宗宪“一片冰心”的奉承,令嘉靖皇帝龙颜大悦。胡宗宪对徐渭也是颇为感激,要知道表奏文章写得恰如其分地漂亮,让皇帝满意开心又不招致政敌嫉妒,自古都是一件很难拿捏的事,因为奏章挨板子掉脑袋的大官,历史上大有人在。除了奏章的内容,眼光独到的胡宗宪也很看重徐渭的书法。徐渭在书法研习上对王献之、米芾、黄庭坚等都下过功夫,又取诸北魏碑体、经体,但结果其楷行书和草书却都“露己笔意”,独树一帜。
幕府生活,是徐渭生平最得意的辉煌时期,也是他人生苦旅中仅有的一笔暖色。出人意料的是,幸福持续得如此短暂。或许,老天觉得徐渭经历的绝境还不算什么,它还要用更多的绝境来锻造这位举世奇才。
徐渭人的叛逆、书的癫狂不是无理由可寻的。徐渭青年时期对“阳明心学”颇有研究,他是王阳明弟 子季本之弟 子,是阳明后学之左派,是明清之际带有个性思想、解放色彩的文艺思潮的先驱。这一点几乎影响着他所有一切艺术活动,更不用说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