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西周利簋

西周利簋

西周利簋

西周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零口镇零口公社西段大队(今临潼零口乡西段村)南罗村南、西段村东的周朝窖藏遗址,是一个上圆下方形制的青铜器簋,为时任有司的将军利在跟随周武王姬发伐纣获胜后,用周武王所赏赐的青铜铸造而成,并在器内底铸铭文4行32字,以记载武王伐纣这一历史事件,充分反映了商周时期的青铜工艺美术特征,是迄今为止我国所知遗存最早的西周青铜器,被誉为中国文物九大“镇国之宝”之一,现为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

簋是一种古代食器,主要在饮宴时用来盛装煮熟的稻、黍、高粱等食物,相当于现代的饭碗,在商、周时期举行祭祀或宴会时,它也是一种重要的礼器,供奉在神坛上和鼎配套使用,盛装食物等用于祭祀祖先和上帝;

按周朝礼制中的列鼎制度规定,不同等级的人在饮食祭祀时所使用鼎和簋的数量是不同的,天子最多为九鼎八簋,诸侯次之为七鼎六簋,卿大夫又次之为五鼎四簋,高级士再次之为三鼎二簋,而低级士则只能有一鼎一簋或只有一鼎;

在周朝礼制中簋和鼎与老百姓无缘,而且如果违反礼制越级使用,就会有“问鼎之嫌”,当时的簋也常用其主人的名字来命名,如主人名为利,则其所拥有的簋就会被称为利簋;

在商周时期,担任有司的利曾经作为将军跟随周武王一起参加征商伐纣,在获胜之后,身为有司的利得到周武王赏赐给他的金(即青铜),并以此铸造了一件青铜簋,用来祭奠自己家族的祖先,于是人们称之为利簋;

武王征商,又称“武王伐纣”、“牧野之战”,是在商朝末期西周初期时,周武王统帅联军在牧野(今河南新乡北部)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打败了商纣王帝辛率领的商朝军队,从而宣告了商王朝的终结,也翻开了西周礼乐文明的新一页。

1976年3月16日,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县零口公社西段大队(今临潼零口乡西段村)的农民在南罗村南、西段村东进行水利建设时,发掘出了一个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周朝窖藏和一批青铜器;

该遗址中周朝文化层灰土堆积不厚,内有大量西周及春秋时期的陶尊、陶盆、陶鬲等残片,在其中一个深约2米、宽约0.7米的窖藏里,共出土了包括利簋在内的壶簋、盉等礼器5件、甬钟13件、工具23件、兵器7件、车马器105件,以及铜饼、铜器座各1件。

西周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整体为侈口圆形,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为一个方形连铸底座,器身及方座饰饕餮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器腹内底部铸铭文4行32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的武王征商事件;

西周利簋采用上圆下方的形制,是中国古人对天圆地方这种古老观念的最直观体现,这种青铜器样为西周时期新出现的样式,也成为了西周初年时期青铜簋的典型造型;

西周利簋造型端庄稳重,腹部较深,双耳有珥,作兽首口衔鸟头状,方座上则为与腹部兽身主体相映衬的兽面造型,其巨目凝视,体现出一种威严感,以显示簋主人的贵族气势;

西周利簋的纹饰线条流畅清晰,以腹部和方座座壁的饕餮纹为主,饕餮纹与夔纹、龙纹和凤纹等都属于幻想的神话动物,其艺术形象被刻划为以鼻梁为中心,眉、眼、耳、角分别以对称形式排列在左右两侧;

西周利簋的饕餮纹通过狰狞恐怖神秘的威严感,以其“狞厉之美”用于镇慑邪魔和愚弄平民,张扬统治阶级的权利,同时也告诫自己的子孙后代和臣仆们不可过于贪暴;

西周利簋的两侧加饰有倒夔纹,在圈足以夔纹带呈二方连续图案绕簋一周,通常被饰于青铜器物上的夔纹形象为一角大头,长嘴张口,细身一足,尾尖作卷曲状;

西周利簋的方座平面四角加饰蝉纹,并以最常见的云雷纹为底用以烘托主题饕餮纹,云雷纹的基本特征是以连续的回旋形线条构成为几何图形,圆形的连续构图常单称为云纹,方形的连续构图则单称为雷纹。

西周利簋的腹内底部铸有铭文,共4行32字,简略地记录了在甲子日的清晨,周武王带领各地诸侯讨伐商纣王,最终灭掉商朝建立周朝的历史事件,并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完全一致,也成为西周利簋最为重要、最有价值的部分;

西周利簋的32字铭文为:珷征商住(唯)甲党(子) 朝减(越)鼎克旋(昏)执(夙)又(有)商辛未王才(在)器(阑)自(师)易(锡)又(有)事利金用乍(作)理(檀)公宝蹲(尊)彝;

西周利簋的铭文字体和商甲骨文、金文的形体结构一致,字体扁长,字迹凝重稳健,并保留有商朝铭文字体首尾尖中间粗的典型特征,是西周早期金文的代表作之一;

西周利簋的铭文中所记载的武王征商伐纣时间为甲子日晨,并逢岁星当空,正好印证了《尚书·牧誓》中所记载的“时甲子日昧爽,王至于商郊牧野”,因此西周利簋也被称为“武王征商簋”。

2002年1月18日,收藏于国家博物馆的西周利簋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目录》;

2003年10月10日,西周利簋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评审会中,与其它34件(组)档案文献一起被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第二批)》;

2012年12月27日,西周利簋与太阳神鸟金饰、秦石鼓文、《孙子兵法》竹简、《平复帖》、《五牛图》、真珠舍利宝幢、定窑孩儿枕和渎山大玉海一起被《国家人文历史》杂志(原《文史参考》)评为中国文物九大“镇国之宝”。

西周利簋造型端庄稳重,充分显示出簋主人的贵族气势,其器身所饰花纹具备特有的历史面貌和时代风格,紧密联系了商周时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和思想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特征,是有关武王征商史实的唯一文物遗存,为考证西周时期的历史、文化和军事等提供了真实的资料,在夏商周断代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价值与意义非凡,作为迄今为止我国所知遗存最早的西周青铜器,西周利簋是我国文物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宝。

转发→  鼓励在看 ↓

(0)

相关推荐

  • 造型独特的青铜鼎,独霸一个记录,直到2006年才被打破

    在所有的文物类别中,青铜器是非常重要的一类,其中又以青铜鼎的地位最高.鼎本身是一种炊具,用来烹饪食物的,后来逐渐演变为祭祀用的礼器.而且,青铜鼎的使用都是有严格的制度规定的,不同等级的人,所用的青铜鼎 ...

  • 浅谈商周时期青铜器纹样发展及成因

    相较于西方设计史,史论中考察中国工艺美术史部分往往并不算多,但在这一小部分里,青铜器占据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版块. 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技 ...

  • 西周利簋简介

    西周利簋 利簋,西周早期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侈口,鼓腹,双兽耳垂珥,方座圈足,器形与天亡簋相似,为典型的西 ...

  • 国博禁止出境文物(十二)西周利簋

    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的清晨,两支军队集结在朝歌郊外的牧野.经过一个早上的战斗,从西方而来的军队打败了东方的军队,攻入朝歌城,不可一世的商王帝辛自焚而死.英武的姬发手持轻吕,削下帝辛首级,然后&q ...

  • 西周利簋出土,破解牧野之战具体时间,并意外解开了北京一个谜团

    作为元明清首都,北京城建史一直备受关注,但根据史料推测,北京大约有3000余年历史,只是具体有多少年,只能是仁者见仁了,学术界对此有不小争议.上世纪70年代,陕西出土了一件西周青铜利簋,记载武王伐纣历 ...

  • 1朝1文物之西周:镇国青铜器——利簋

    1朝1文物之西周:镇国青铜器——利簋

  • PF95《西周青铜器-利簋》

    全套枚数:1枚 全套面值:0.80元 全套售价:1元 发行日期:2003/9/16 信封规格:230×120毫米 信封邮票规格:30×40毫米 印刷版别:胶印 设 计 者:张书碧 责任编辑:吴金福 印 ...

  • 敬请正确解译《利簋》铭文

    敬请正确解译<利簋>铭文,跪求你们了! 盛世出奇迹,苍天有大赏,1976年苍天为了报答人们对苦苦探寻三代历史的苦心,在陕西临潼零口镇,为我们送来了武王伐纣时间的青铜纪念品<利簋> ...

  • 身为九大镇国之宝,利簋最有价值的,是那4行33字铭文

    利簋(guǐ),是西周初年盛装食物的的一种祭器,亦称"武王征商簋"."檀公簋"."周代天灭簋". 上世纪七十年代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现珍 ...

  • 国博禁止出境文物 · 利簋

    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的清晨,两支军队集结在朝歌郊外的牧野.经过一个早上的战斗,从西方而来的军队打败了东方的军队,攻入朝歌城,不可一世的商王帝辛自焚而死.英年的姬发手持轻吕,削下帝辛首级,然后&q ...

  • 利簋,终于看到了全部铭文 · “宅兹中国”特展

    "宅兹中国"展览中,五大顶级国宝里名头最大的,除了何尊,就是堪称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的利簋.在此次特展中,武王时或成王时器的利簋,与厉王时器的胡簋,宣王时器的逑盘,这祖孙三位,共同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