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万元拍下价值上亿成化大罐,手握三万美元却面对国宝流泪

01

1989年4月,荷兰阿姆斯特丹。

闻名世界的佳士得拍卖行正在举行中国文物拍卖专场。

这次拍卖的文物非同小可,是英国探险家迈克·哈彻在南海打捞一艘中国古代的沉船获得的瓷器。这些瓷器造型精美,很多都是第一次出现在世人眼中,堪称是国宝级的文物。

拍卖场上的气氛非常的热烈,来自各国的富豪大亨们频频举牌,将一件件中国国宝收入囊中。

谁也没有注意到,此时此刻坐在最前排的两名中国人望着近在咫尺的国宝,心如刀绞,却没有任何办法。而这两位中国人,均是中国著名的文物专家,其中一位,就是“瓷圣”耿宝昌。

其实,早在这场中国文物拍卖会开始前,我们就已经得到了消息,并且通过一切途径试图阻止这场拍卖会,可是傲慢的外国人直接拒绝。

因为这次拍卖以瓷器为主,无奈之下的故宫博物院只好申请了三万美元的经费,并派出了瓷器专家耿宝昌先生和另一位专家联袂前往荷兰抢救国宝瓷器。

可惜到了现场,他们才知道事情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这场拍卖会吸引了无数对中国国宝瓷器感兴趣的欧美亿万富豪。

这些大富豪根本不把钱当钱,动辄就是十倍的加价,两位专家带的三万美元,连一次加价的机会都没有。

深受刺激的耿宝昌先生回国之后,便向组织上递交了加强南海沉船考古的报告,正是在他的不遗余力的推动下,催生了我国的南海一号考古工程,大大促进了我国南海沉船考古的进程。

02

1936年,14岁的少年耿宝昌刚刚念完小学,由于家境贫寒,像他这样的河北少年,唯一的出路基本上就是到京城打工,学一份手艺,然后养家糊口。于是在同乡的介绍下,耿宝昌成功进入了当时的文物鉴赏大家孙瀛洲的敦华斋当学徒。这对于少年耿宝昌来说,是改变一生命运的机会,因为他在这里学到了太多的东西。

少年耿宝昌在敦华斋学艺的过程非常艰辛,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感慨,为什么旧社会的手艺人手上的绝活都这么好?解放以后很多手艺都失传了,或者失去了原有的味道?

因为旧社会的手艺人,规矩实在是太严了。师傅就是天,说打就打,说骂就骂。徒弟只要稍微有些不用心,那是要受很大的皮肉之苦的。而且不但师傅严厉,就连客户也毫不宽容。旧社会的京剧演员登台演出,只要念错一个字,都是要被观众毫不留情的轰下台的。所以他们根本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可是到了新社会,讲究人人平等了,师傅和学徒之间再也不是那种人身依附关系了,双方是平等的,不能打也不能骂。顾客也宽容很多,不会说厨师一个菜没炒好就摔招牌,这样的情况下,师傅奈何不了徒弟,徒弟也没有多少心思学,很多的手艺,慢慢就失传了,或者失去了精髓。

耿宝昌做学徒是非常苦的,规矩也特别的严。试用期是三年,扫地,端茶,倒水等等各种杂物都要做,而且三年学徒期内没有任何工资,也不许回家。孙瀛洲老先生对大家的学业抓的非常的紧,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发下纸条考试,考不及格的,立刻赶回家。

就是在这样艰苦卓绝的情况下,耿宝昌的陶瓷鉴赏技术突飞猛进。他通过自己的系统学习,总结出了鉴赏陶瓷的四个要点,那就是造型,纹饰,胎釉,款识。造型指的就是不同时期的瓷器,有着自己独特的外形。纹饰指的是瓷器图案的特点和画工,笔法。胎釉指的是细致观察胎体和釉面,是断代和鉴别中很重要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在胎釉成分和烧造工艺上都有比较显著的差别,可以代表当时的时代风格。鉴别胎质时,可从器足的无釉处观察,注意胎土淘炼的纯净与烧结的缜密程度。款识指的是瓷器上的落款。

03

这是凭借自己多年来总结的经验和精准无比的眼光,1994年的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耿宝昌老先生果断出手,拿下了一个珍贵的成化大罐,一吐89年荷兰佳士得拍卖会的闷气。

1994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出现了一个成化大罐。这个大罐通高31厘米,口径17厘米。尽管这个成化大罐造型精美,但是却根本没有人敢出价。

因为作为内行都知道一句话,那就是成化无大器。明宪宗成化年间烧制的官窑瓷器非常精美,价值很高,但是明宪宗有一个特点,他不喜欢大件的瓷器,而是非常喜欢小巧玲珑的瓷器。所以行内有成化无大器之说。

这个成化大罐的个头相比较于其他的成化真品,个头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在场的很多大家都不敢确定他的真假。

唯有耿宝昌老先生,一眼断定这个成化大罐是真品!坚持以110万人民币代表故宫博物院拍下。这在当时是要冒很大的风险的。

后来这件成化大罐的价格已经涨到了好几亿,全世界只有四个成化大罐,耿宝昌老先生拍下的这个,是最完整,品相最好的一个。

故宫里的火眼金睛

耿宝昌老先生一生最得意的就是这双眼睛,即便是到了90多岁高龄,双眼视力依然是1.5。

耿宝昌1956年进入故宫博物院工作,从此一辈子都在和故宫的瓷器打交道。

故宫的瓷器一开始并不受重视,前辈们鉴定也很随便,完全根据自己的喜好。特别是宋代的官窑和哥窑,更是混杂在一起分不清。

是耿宝昌老先生和他的同事们,作用科学的鉴定方法,把故宫36万件瓷器做好鉴定,整理和归类。

耿宝昌还主持主持了全国一级文物瓷器类的建档备案工作。

老先生不仅工作认真,学术精深。带徒弟也非常认真。

当时国家搞了一个培训班,老先生坚持来授课,从早上讲到晚上。即便是到了晚上休息时,自然有一大批学生拿着瓷器来请他做鉴定,老先生不顾劳累,一一为学生讲解。

他在教学中特别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讲一节课,都要让学生上手鉴定相应的瓷器,所以他带的学生,很多水平都非常高。

(0)

相关推荐